【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chuàng)首發(fā)怜瞒,文責(zé)自負(fù)父泳。】
《湘行散記》這本書吴汪,我早就聽說了惠窄,因為工作原因,沒有時間閱讀漾橙,現(xiàn)在有大把的時間杆融,開始靜下心來一篇篇拜讀。但是真正閱讀此書卻是在2023年7-12月間 霜运,用了六個多月才讀完此書脾歇。
第一遍閱讀時,由于新奇淘捡,自然是既仔細(xì)的又認(rèn)真的藕各,有些文章里面的詞句還搞不懂,還去查了不少資料案淋,有些段落寫得好座韵,就反復(fù)讀。
第二遍閱讀時就主要是去關(guān)注沈從文先生寫作的方法以及文章中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等等更高層次的東西踢京。
當(dāng)然有些文章就不止讀了兩遍誉碴,甚至有三遍,四遍五遍的都有瓣距。
當(dāng)時沈從文寫這本書時黔帕,年齡是32歲,正是一個人風(fēng)華正茂的年齡蹈丸,又正值他與妻子張兆和新婚不久成黄,其創(chuàng)作熱忱和激情可想而知。
這本散文集《湘行散記》一共收錄沈從文12篇文章逻杖,其母本來源于沈從文在回湘西探母的過程中寫給新婚妻子張兆和的書信集——《湘行書簡》36篇的文章中奋岁,后來沈從文從湘西回到北京后對于這36篇文章再次進(jìn)行加工創(chuàng)作而寫成了《湘行散記》。
用最干凈的文字荸百,歌頌最純美的湘西人闻伶。
我想沈從文先生回到北平后創(chuàng)作這本《湘行散記》的目的,不只是在告訴讀者他的家鄉(xiāng)湘西的山山水水够话,更重要的想用自己的筆來歌頌湘西底層的人民在那么艱辛無奈的生活狀態(tài)下蓝翰,還能樂觀豁達(dá)地生活的精神光绕。
總結(jié)《湘行散記》里的12篇散文,我覺得在本書中沈從文最想表達(dá)的東西大致有以下四點:
一畜份、歌頌湘西之美诞帐。
湘西是沈從文的家鄉(xiāng)所在地,一個游子不論走多遠(yuǎn)爆雹,他對于家鄉(xiāng)的情懷永遠(yuǎn)扎根于心停蕉。
這次湘西之行,是沈從文離開湘西15之年后再次回到家鄉(xiāng)的顶别,他對于故土的思念和情懷谷徙,一往情深 。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驯绎,都是那么美輪美奐完慧,令人神往的。
如在《桃源和沅州》一文中剩失,他描寫沅州上游白眼燕溪的美中是這樣描寫的:
“除了蘭芷以外屈尼,還有不少香草香花,在溪邊崖下繁殖拴孤。那種黛色無際的崖石脾歧,那種一叢叢幽香眩目的奇葩,那種小小洄旋的溪流演熟,合成一個如何不可言說迷人心目的圣境鞭执!若沒有這種地方,屈原便再瘋一點芒粹,據(jù)我想來兄纺,他文章未必就能寫得那么美麗』幔”
作者詳細(xì)描寫了當(dāng)?shù)叵悴菹慊ü来啵妹髁凛p快的文筆,展示了湘西特有的風(fēng)景和文化積淀之深座云。寄予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無限的熱愛疙赠。
當(dāng)小船夜泊鴨窠圍時,沈從文眼里看到的是“兩岸高大壁立千丈的山朦拖,山頭上長著小小的竹子圃阳,常年翠色逼人¤档郏”
當(dāng)小船到達(dá)浦市碼頭時捍岳,作者又用濃墨重彩的筆觸寫出了“每當(dāng)黃昏薄暮,落日沉入大地,天上暮云為落日余暉所烘烤祟同,剩余一片深紫時,大幫貨船從上而下理疙,搖船人泊船近岸晕城,在充滿了薄霧的河面,浮蕩的催櫓歌聲窖贤,又正是一種如何壯麗稀有的歌聲!”
像這樣的對家鄉(xiāng)山山水水的描寫砖顷,在《湘行散記》中,比比皆是赃梧。在作者筆下滤蝠,寫不盡的家鄉(xiāng)山水之美,描不完的湘西鄉(xiāng)土之美授嘀。讓多少20世紀(jì)的讀者讀來因為這本書問對湘西產(chǎn)生了無盡的想象物咳。
二、重朋友之情蹄皱。
在這片美麗的湘西大地上览闰,不僅景色奇美,而且人也好客仗義巷折。
在本書中压鉴,沈從文重點描寫的朋友有4個。第一個朋友就是沈從文在第一篇《一個戴水瀨皮帽子朋友》文章中的那個熱情周到锻拘、放浪形骸油吭、閱歷豐富、好說夜野話署拟、又重情重義的曾芹軒婉宰;第二個朋友就是《老伴》中的老朋友趙明成;第三個朋友就是有《虎雛》中忘年交虎雛芯丧;第四個朋友就是在《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中的圓滑世故芍阎,靠著迷信和巴結(jié),最后官運亨通的印瞎子等等缨恒。
這四個朋友中谴咸,沈從文最想記下他的好處的應(yīng)該是本書的第一篇文章《一個戴水瀨皮帽子朋友》中的那個的曾芹軒橘茉,要不然為何作者把本篇文章放在本書的第一篇開篇之作呢谐鼎?
這四個朋友中债沮,最讓沈從文不可思議又驚嘆的是虎雛旬渠,我們從沈從文把自己的第二個兒子起名為虎雛土陪,可見一斑怎虫。洗贰!
三污淋、體水手之難。
沈從文先生在《湘行散記》里叶洞,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沅水上行船的水手們的生活鲫凶。
作者從桃源出發(fā),沿沅水上行衩辟,經(jīng)辰州螟炫、蘆溪溪、保靖艺晴、茶垌昼钻,到鳳凰,一路上20多天的行船之中封寞,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水手了然评。這些水手們,多以放浪不羈狈究、粗野爽朗碗淌、精明狡猾、勇敢耐勞抖锥、慷慨俠義又不乏自然樸質(zhì)贯莺、真摯情愛的形象呼之欲出。
在《一個多情水手和一個多情婦人》中宁改,沈從文描寫的最典型的水手就是牛保缕探。就是那個從吊腳樓里出來,把婦人送給他的橘子又送給沈從文还蹲,后來又把沈從文送給他的煙臺大蘋果送給他在吊腳樓里的情人的那個水手牛保了爹耗。
當(dāng)我們讀著牛保的故事時,我們感到的是牛保的多情谜喊、樂觀潭兽、結(jié)實、能干和重情重義斗遏,好像遺忘了牛保還是一名底層水手山卦,過著艱辛苦難的生活。
包括牛保在內(nèi)的水手們都是過著工資極低诵次,生命隨時都會被河流吞噬的朝不保夕的艱辛苦難的生活 账蓉。
沈從文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里詳細(xì)地向讀者介紹了他所乘坐的小船上的三個水手的工資以及工作量∮庖唬“掌舵的八分錢一天铸本,攔頭的一角三分一天,小伙子一分二厘一天遵堵。在這個數(shù)目下箱玷,不問天氣如何怨规,這些人莫不皆得從天明起始到天黑為止,做他應(yīng)分做的事情锡足〔ǚ幔……”
水手們掙的錢雖然少的可憐,但是比起那些在行船中死去的水手還是幸運多了舶得。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中呀舔,作者就親眼見證了一個水手被激流帶走而死去的事實,“只見一個水手赤裸著全身向水中跳去扩灯,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動,可是人一下水后霜瘪,就即刻為激流帶走了珠插。”
不論哪篇文章颖对,只要描寫水手們的生活時捻撑,沈從文都是如實記錄,盡量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水手缤底,包括他們說的原汁原味的野話顾患。沒有夸張,沒有渲染个唧,作者都是用的白描手法紀(jì)實性地在刻畫伴隨他一路在湘西沅水上行船的水手的日常生活江解,給人一種真實感和生動鮮活感,同時我們又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水手們的同情和悲嘆徙歼。
在文章中犁河,我們既可以感到水手們生活環(huán)境惡劣,也同時能感受他們的樂觀豁達(dá)的精神魄梯。一天幾角或一毛多的工資桨螺,還要時刻遭遇行船不利,甚至是生命的危險酿秸,但是同時他們又是樂觀豁達(dá)的灭翔,一有空就會找樂子,說笑打罵辣苏,其樂無窮肝箱。他們就是湘西底層廣大人民生活的縮影。
四稀蟋、醉心于沅水之聲狭园。
沈從文曾在《關(guān)于西南漆器及其他》中這樣說:“認(rèn)識我自己的生命,是從音樂開始的”糊治。在《湘行散記》中沈從文多次不厭其煩地描寫美麗動人的櫓歌聲唱矛、水流聲、櫓槳攪水聲、河岸邊的人語聲绎谦、小羊的叫聲管闷、炒菜聲,搗衣聲窃肠、娶親的鑼鼓聲包个、唱曲聲、船的馬達(dá)聲等等聲音冤留。
例如碧囊,在《鴨窠圍的夜》中,他寫到纤怒,“這時節(jié)岸上船上都有人說話糯而,吊腳樓上且有婦人在黯淡燈光下唱小曲的聲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時泊窘,就有人笑嚷熄驼。什么人家吊腳樓下有匹小羊叫,固執(zhí)而且柔和的聲音烘豹,使人聽來覺得憂郁瓜贾。”
“仿佛鼓聲携悯,也仿佛汽油船馬達(dá)轉(zhuǎn)動聲祭芦,聲音慢慢的近了,可是慢慢的又遠(yuǎn)了憔鬼。像是一個有魔力的歌唱实束,單純到不可比方,也便是那種固執(zhí)的單調(diào)逊彭,以及單調(diào)的延長咸灿,使一個身臨其境的人,想用一組文字去捕捉那點聲音侮叮,以及捕捉在那長潭深夜一個人為那聲音所迷惑時節(jié)的心情避矢,實近于一種徒勞無功的努力∧野瘢”
如审胸,他在《小船上的信》中,他寫到卸勺,“你瞧砂沛,這小船多好!你聽曙求,水聲多幽雅碍庵!你聽映企,船那么軋軋響著,它在說話静浴!它說:‘兩個人盡管說笑堰氓,不必?fù)?dān)心那掌舵人。他的職務(wù)在看水苹享,他忙著双絮。
在所有的聲音里,沈從文先生尤其贊美的就是櫓歌聲得问。
例如囤攀,在《鴨窠圍清晨》中,他寫到宫纬,“我坐在艙中焚挠,就只聽到水面人語聲,以及櫓槳攪水聲哪怔,與櫓漿本身被推動是咿咿啞啞聲,這真是圣境向抢∪暇常”
又如,他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中是這樣贊美櫓歌的美麗:“搖船人泊船近岸挟鸠,在充滿了薄霧的河面叉信,浮蕩的催櫓歌聲,這正是一種如何壯麗稀有的歌聲!”
又如艘希,在《泊攬子灣》中硼身,他贊美說,櫓歌簡直是詩!
如覆享,他在《老伴》中作家這樣深情地說到:“我平日想到瀘溪縣時佳遂,回憶中就浸透了搖船人催櫓歌聲,且為印象中一點兒小雨撒顿,仿佛把心也弄濕了丑罪。”
“那歌聲糅合了莊嚴(yán)與瑰麗凤壁,在當(dāng)前景象中吩屹,真是一曲不可形容的音樂∨《叮”煤搜;“每一個山頭仍然鍍上了金,滿河是櫓歌浮動(我站在船頭唧席,思索到一件舊事擦盾,追憶及幾個舊人嘲驾。就是那使我靈魂輕舉永遠(yuǎn)贊美不盡的歌聲!)
沅水上的動人的櫓歌聲厌衙,它是雍容典雅的距淫、壯麗稀有的,我想婶希,這櫓歌聲同時也是沈從文先生創(chuàng)作文學(xué)作品的源源不斷的靈感之源吧榕暇?
五、抒憂國憂民之懷喻杈。
每當(dāng)沈從文看到水手們?yōu)榱藪昴且惶?分彤枢、1角的一天的工錢,隨時都可以跳進(jìn)冰冷的河里筒饰,視自己的性命如草芥時缴啡,他會為這些出苦力的水手感嘆悲痛,從而更深入地思考人生和歷史瓷们。
一邊是水手們艱辛苦難业栅,視生命如草芥的生活,一方面是聽著沅江上的水手們唱出那悠揚的櫓歌聲谬晕,好像水手們過得無憂無慮的生活時碘裕,這兩種反差極大的生活狀態(tài),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攒钳,同一個群體身上時帮孔,這讓沈從文不得不又一次陷入沉思。
當(dāng)作者再看看眼前的滾滾向前不撑、奔騰不息時沅江河水時文兢,由河水作者就會自然地聯(lián)想到人生和歷史這個大的命題』烂剩“歷史是一條河”姆坚,是沈從文在《湘行散記》中自始至終想表達(dá)的一種深刻的人文思想。
“但真的歷史卻是一條河实愚,從那日夜長流千古不變的水里旷偿,石頭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爆侣,破爛的船板萍程,使我觸著平時我們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類的哀樂!”
“過去的有誰人能阻擋不讓他過去兔仰,又有誰制止不讓他再來茫负?”
當(dāng)沈從文來到箱子巖,看到這里的人們劃龍舟的拼搏精神乎赴,而又過著平淡的和自然相融合的不求上進(jìn)的日子時忍法,他又為家鄉(xiāng)人民憂慮潮尝。“我們用什么方法饿序,就可以使這些人心中感覺一種對“明天”的“惶恐”勉失,且放棄過去對自然和平的態(tài)度,重新來一股勁兒原探,用劃龍船的精神活下去乱凿?”
歷史也許是裹著鮮血的,渾身充滿泥沙腐土的一條河流咽弦,但是誰能阻擋住它呢徒蟆?誰又能制止住它呢?歷史是一條河型型。即便是少數(shù)英雄也無法阻擋其浩浩蕩蕩段审、滾滾向前之勢。
先生用他那顆單純又洋溢著牧歌的情調(diào)闹蒜,去歌頌湘西質(zhì)樸歸真的鄉(xiāng)野俗情寺枉,就像沅江的水,清澈通透绷落,不含一丁點渣滓姥闪。沈從文先生對湘西家鄉(xiāng)的愛之深,痛之切以及對民族嘱函,對國家的家國情懷甘畅,讓我們感到了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使命感和責(zé)任感埂蕊。
1934年的湖南沅水周圍的山往弓、水、人蓄氧、物和風(fēng)土人情以及辛苦掙錢函似、生命如草芥似的水手們的真實生活。讓我們今天的讀者讀來內(nèi)心也是充滿了唯美的意象美和生動有趣的畫面感以及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入思考喉童。
家鄉(xiāng)是令游子期待撇寞。正像沈從文先生所說的:
“我還愿意再活十七年,重來看看我能看到而又難以想象的一切堂氯∶锏#”
相信如果今天沈從文先生真能再一次回到湘西,回到沅水咽白,他一定能看到湘西巨大的變化啤握,相信他又會寫出更美的散文集。
感謝沈從文先生留下了這么優(yōu)美的散文集《湘行散記》晶框,讓我百讀不厭排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