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說了表示人體的漢字符號分别,主要是頭部的一些器官的名稱,今天繼續(xù)說一下身體其他部位的名稱奔滑。
在展開論述之前,我們先討論一下“月”這個偏旁惫恼。來看下面一組字:
可以看出,在甲骨文和金文大篆中澳盐,“肉”和“月”的字形非常相似祈纯。
肉(ròu):名詞,屠夫用刀切成塊的禽獸軟組織叼耙,主要由骨骼肌和脂肪構(gòu)成的可食用的軟組織腕窥。古人稱背脊上少脂而富于彈性的纖維組織為“肌”,稱皮筛婉、膚簇爆、肌、脂合一的動物纖維組織為“肉”爽撒。在篆文字形中“月”與“肉”幾乎相同入蛆;在合體字中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月”。
因此硕勿,大部分后造的表示身體器官的名字都帶肉月旁哨毁,如肝、膽源武、脾扼褪、肺、腎粱栖、腿话浇、腳、胃闹究、腸等幔崖。
心(xīn):名詞,人體的泵血器官,從靜脈接受血液并將其壓入動脈從而維持血液在整個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流動岖瑰。古人發(fā)現(xiàn)叛买,心不僅是泵血器官,還是感知器官蹋订,具有直覺思維的能力率挣。
手(shǒu):象形,伸張的五指露戒,人的前肢椒功。古人稱靜態(tài)的前肢為“手”,稱動態(tài)的手為“又”(抓握智什、操持)动漾。
又(yòu):抓持,握住荠锭。當(dāng)“又”抓旱眯,握的意思消失后,另造“有”替代证九。
足(zú):名詞删豺,出征得勝,凱旋歸邑愧怜。有表示城邑的“口”和表示行軍的“止”組成呀页。古人稱得勝凱旋為“足”,稱征而無獲為“乏”拥坛。
疋(pǐ蓬蝶,yǎ,shū):名詞猜惋,腿丸氛、趾組成的腳。這里讀音為“shū”著摔。
項(xiàng):名詞雪位,女子后腦到肩背之間精致、優(yōu)雅的細(xì)長脖頸梨撞,通常用珠玉金銀飾品裝飾雹洗。古人稱脖子正面為“頸”,稱脖子背面為“項”卧波。
頸(gěng):支撐頭顱的脖子时肿。
背(bèi):“北”是“背”的本字,名詞港粱,與正面的胸相對的身體器官螃成,人體軀干的后部旦签、在脖子和骨盆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