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瞽者說(四)·老子天下第一
桐城西鄉(xiāng)人好自稱老子蛔琅,無論男女老少,不經(jīng)意間就說出來了峻呛,其實就是一句口頭禪罗售,并沒有長別人一輩的意思辜窑,但卻讓外地人很難接受。
口頭禪寨躁,指經(jīng)常掛在口頭上而毫無實際意義的詞語穆碎,原為宗教用語,本意是指未經(jīng)證悟就把一些經(jīng)言职恳、公案掛在嘴邊所禀,貌似得道。由此可見放钦,口頭禪原本是有實際意義的色徘。
某初到皖北小城亳州,被當?shù)厝朔Q作蠻子操禀,頗不適應(yīng)褂策。先秦時期,以中原為中心颓屑,以東夷斤寂、南蠻、西戎揪惦、北狄概稱四個方位的野蠻民族遍搞,因此,蠻子器腋,歷史上長期是一種貶稱溪猿。老家桐西為吳楚之地,亳州地近中原核心區(qū)域蒂培,在中原人看來再愈,吳楚是實實在在的蠻夷之地,把那里來的人稱為蠻子护戳,是中原文化自信和文化優(yōu)越感的體現(xiàn)翎冲。
自宋初陳摶以后,元媳荒、明抗悍、清三季,亳州基本無人钳枕,亳州人何來如此自信和優(yōu)越呢缴渊?其實,這時稱外人為蠻子與文化自信鱼炒、優(yōu)越可能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衔沼,或許骨子里還有一點點吧,畢竟祖上還是十分厲害的,但現(xiàn)在指蚁,更多的時候僅僅是一句口頭禪而已菩佑。
桐西人口頭禪“老子”也是如此,現(xiàn)在幾乎喪失了所有的實際意義凝化,我覺得有時它更像是一個語助詞稍坯。有亳州的朋友與我交流桐西口頭禪“老子”的由來,認為與道家始祖老子有關(guān)聯(lián)搓劫。唐朝尊崇道教瞧哟,故稱“老子天下第一”,相應(yīng)的枪向,儒家第二勤揩,故孔子有“孔老二”之稱;佛家第三遣疯,佛教傳自印度雄可,故世人皆稱印度人為“阿三”〔“老子天下第一”這句話,有一種天下之大聪舒、惟我獨尊的氣派和豪情辨液,可以想象,當?shù)谝粋€自稱“老子”的桐西人說完話后箱残,那神情滔迈、氣勢,足以笑傲群雄被辑,睥睨天下燎悍!
亳州是老子故里,朋友作如是想似乎有點道理盼理。但是谈山,桐西口頭禪中的“老子”發(fā)音是lǎo zi,而道教始祖“老子”的發(fā)音是lǎo zǐ宏怔,此“老子”非彼“老子”奏路,所指不同。另外臊诊,桐西是中國南禪發(fā)源地鸽粉,其民多在元末和明末從理學大師朱熹故里古徽州地區(qū)遷徒而來,因此抓艳,桐西人尊儒崇佛触机,并不以老子為天下第一。
陸游《老學庵筆記》中提到南鄭俚俗稱父親為“老子”,頗感新奇儡首,“雖年十七八销斟,有子亦稱老子”,“老子”與年齡無關(guān)椒舵,也并不表示對男子的敬稱蚂踊,只是表示父親,桐西鄉(xiāng)間同俗笔宿,亦稱父母為“娘老子”犁钟,或單稱父親為“老子”,我小時候犯倔不聽話泼橘,母親就會拖長了音說:“小——老——子哎”涝动,堪與喊“小祖宗”同。鄉(xiāng)間也有人借稱“老子”間接罵對方炬灭,這也是這個口頭禪為外人詬病的重要原因醋粟。
但歷史上,老子確實曾經(jīng)表示老年人重归。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和王正之吳江觀雪見寄》詞:“老子舊游處米愿,回首夢耶非”撬保”這里是詩人自稱育苟。白居易《晚起閑行》詩:“皤然一老子,擁裘仍隱幾椎木∥グ兀”這里是泛指老頭。但現(xiàn)在沒人用老子稱呼老年人了香椎。
臨近高考了漱竖,女兒終于知道要學習了,前兩天央她媽媽早上五點鐘喊她起床學習畜伐。她媽媽信以為真馍惹,結(jié)果連喊了三天,一天也不曾喊起來烤礁,只得作罷讼积。我問女兒:“為什么不起來呢?”女兒用一種十分稚嫩而夸張的語調(diào)脚仔,一字一頓勤众、聲嘶力竭地說:“老——子——起——不——來!”把人氣得哭笑不得鲤脏。
前文提到陸游對南鄭俚俗感到新奇们颜,又想起他的一首詩《泊舟湖橋酒樓下》吕朵,詩云:縹緲云邊罨畫樓,空濛雨外木蘭舟窥突。誰知老子清狂甚努溃,獨占城南十里秋?
這個小老頭阻问,老子喜歡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