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883年麻蹋,歷史上第一列橫跨大洲的火車——東方快車正式開始運行跛溉。從法國巴黎到象征東方世界起點的伊斯坦布爾,貫通歐亞大陸扮授,這趟列車和海上傳奇泰坦尼克號一樣芳室,極盡奢華,有如一座雕梁畫棟的“移動宮殿”刹勃。
1928年秋天堪侯,英國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首次搭乘東方特快列車。
1929年2月荔仁,東方快車被暴風(fēng)雪困在土耳其一個小村莊附近6天的時間伍宦,車上的乘客靠村民們的幫助才度過這段困境芽死。
1932年,一個年僅20個月大的長子遭到綁架并撕票次洼,引發(fā)社會高度關(guān)注关贵,成為美國史上最知名的綁架案之一,兇手被處死后卖毁,關(guān)于此事的爭論久久仍不平息揖曾,被視為“世紀(jì)犯罪”。
阿加莎由此獲得靈感亥啦,創(chuàng)作《東方快車謀殺案》炭剪,于1934年1月1日由英國柯林斯犯罪俱樂部出版,成為阿加莎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翔脱,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奴拦。
其中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1974版,這是阿婆(粉絲對阿加莎的昵稱)唯一觀看過的自己小說改編的電影届吁。
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上世紀(jì)30年代错妖,圍繞發(fā)生在法國豪華列車——“東方快車”上的一起謀殺案展開,來自比利時的大偵探波洛在殺機四伏的列車上撥開重重迷霧瓷产,最終在13個嫌疑人中鎖定真兇站玄。
有意思的是枚驻,阿婆在原著中給予的結(jié)尾濒旦,本來非常輕巧利落:
大偵探波洛揭穿真相,大家商量后愉快地決定:“這個案子就這么結(jié)了吧再登!”
兇手沒有被抓尔邓,他們在車廂里舉杯慶祝并告別。
而后來的一些版本锉矢,都在試圖將背后的主題延伸得更遠梯嗽,包括這部2017版,由被稱為“莎士比亞戲劇大師”的英國學(xué)院派導(dǎo)演肯尼思·布拉納翻拍沽损。
在片中灯节,真相揭露后,眾人和偵探都陷入了糾結(jié)……
二
大偵探波洛出現(xiàn)在阿婆的多部小說中绵估,和福爾摩斯一樣炎疆,他是世界文學(xué)史上最受歡迎的偵探之一。
他有強迫癥国裳,每天早上要吃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形入,一只腳踩到牛糞,為了維持平衡缝左,他會把另一只腳也踏進去……
在波洛的觀念中亿遂,世界非黑即白浓若,沒有灰色地帶。
直到這起案件的發(fā)生——
那天他從伊斯坦布爾搭乘東方快車回倫敦蛇数,路上遭遇雪崩挪钓,火車出軌,全車人被困苞慢,等待救援诵原。
當(dāng)晚,約翰尼·德普飾演的美國富商被人謀殺挽放,身中12刀绍赛,死狀恐怖。
波洛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辑畦,死者真名叫卡塞蒂吗蚌,是一起曾經(jīng)轟動全國的綁架案的兇手。
當(dāng)時纯出,他綁架了一個3歲兒童蚯妇,拿到贖金后又殘忍撕票。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悲勗蒹荨:
孩子母親因過度悲痛早產(chǎn)箩言,一尸兩命;
孩子父親承受不了家破人亡的慘劇焕襟,舉槍自殺陨收;
法官迫于壓力,將那家人的保姆定為同謀鸵赖,保姆蒙受了不白之冤务漩,跳窗自盡;
事后有人供出真兇是卡塞蒂它褪,逼死保姆的法官受到輿論的強烈譴責(zé)饵骨,選擇自殺。
而這個卡塞蒂茫打,手上六條人命居触,最后卻鉆了法律的空子,帶著錢逃之夭夭了老赤。
那么轮洋,到底是誰殺了卡塞蒂呢?
唯一的線索是一塊女士手帕诗越、一根煙斗砖瞧、一塊破碎停止的懷表,以及所有嫌疑人真假難辨的證詞嚷狞。
這就像一場沒有法官的狼人殺块促,兇手就在我們中間荣堰,卻又躲藏得極其隱蔽。
波洛只能依靠自己小小的灰色腦細胞竭翠,從各方證詞中找到漏洞和疑點振坚,推敲出真正的狼人。
三
故事還是那個故事斋扰,結(jié)局還是那個結(jié)局渡八。
一列飛馳而過的列車,一群看似不相干的人传货,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fēng)雪屎鳍,一件悲慘的陳年舊案。
波洛漸漸發(fā)現(xiàn)问裕,每個人都與被害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逮壁,每個人都有作案的動機。
究竟是有人蓄意還是純屬巧合粮宛?
對很多人來說窥淆,《東方快車謀殺案》早已是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很多推理小說迷和電影愛好者早就對它經(jīng)典的人物設(shè)置和那個完美的結(jié)局耳熟能詳巍杈。
可經(jīng)典之所以為經(jīng)典忧饭,往往是我們明明知道結(jié)局,還愿意義無反顧地去追隨筷畦,似乎永遠也看不膩词裤。
案件的最后,波洛發(fā)現(xiàn)兇手不是一個人汁咏,而是和死者同車廂的十三名乘客亚斋。這是個十三個人共同決定的復(fù)仇作媚。
車上的每一個人都在演戲攘滩,為了他們心中的“黛西”,為了救贖纸泡,為了上帝沒有看到的不公漂问。
結(jié)局的反轉(zhuǎn)過于驚世駭俗、顛覆套路女揭,令人一時難以接受蚤假,卻又合情合理,無法拒絕吧兔,回過神來甚至想拍手稱快磷仰。
但是,對于波洛來說境蔼,這是他從未碰到過的灶平,關(guān)于法理與人情的抉擇伺通。既是對的,又是錯的逢享,不是黑的罐监,也非白的。
在以前的案件中瞒爬,他只要搞清楚“誰做的”弓柱、“怎么做的”、“為什么要這么做”侧但,所有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矢空。而這次的案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情禀横。
波洛在調(diào)查中與某個嫌疑人有過這樣的對話:
——有時候光靠法律是不夠的妇多。
——那良知又該放在哪里呢?
當(dāng)法律維護不了正義時燕侠,其他人有沒有權(quán)力私自審判壞人者祖?
公平和正義,似乎哪個都不能缺绢彤,但事實上七问,這樣的平衡并沒有那么容易做到。
波洛陷入了道德困境茫舶。
四
正義到底是什么械巡?
對于一個逃脫了法律制裁的惡棍,受害者或知情人有沒有權(quán)力對其動用私刑饶氏?
而當(dāng)本是受害者的人成了劊子手讥耗,他們的行為應(yīng)不應(yīng)該受到法律的追究?
我總是不讓自己繼續(xù)思考下去疹启,避免陷入無解的境地古程,然而這部電影又一次將這個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
這正是阿婆的過人之處吧喊崖。她在案件中加入了對人性的探討挣磨,她筆下的犯罪動機往往比案件本身更讓人印象深刻。
看過導(dǎo)演布拉納的一篇采訪報道荤懂,他對這部電影是這么說的:
《東方快車謀殺案》不是一個游戲茁裙,也不只是一個等待結(jié)局的謎案。在我們之前的觀念里节仿,評價一個案件晤锥,往往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地帶廊宪。但我們在影片結(jié)尾增加了沖突與反省矾瘾,增加了波洛的內(nèi)心戲眉踱。
殺人其實是一個特別陰暗、骯臟的勾當(dāng)霜威,我想要傳達這種感覺谈喳,而且對于殺人者來說,在那個年代戈泼,如果波洛說你殺人了婿禽,你是要被處以絞刑的,我想要觀眾感受到這個危險大猛。
在他的電影版本中扭倾,加了一段原著沒有的劇情:
波洛揭穿了案件的真相,掏出槍放在桌子上挽绩,告訴車上的13人膛壹,你們只有一個選擇,殺了我唉堪,把我和真相一起沉到冰湖里模聋。
鏡頭掃過眾人的表情,他們都在抉擇唠亚,最后女話劇演員(被綁架兒童的外婆链方,謀殺案組織者)拿起手槍,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其他作案者的自由灶搜,她顫抖地用槍抵住喉嚨祟蚀,扣動扳機。
槍沒響割卖。里面沒有子彈前酿。
五
這是波洛做的測試,他讓謀殺者們自己做選擇鹏溯。
在普通人看來罢维,他們只是殺了一個早就該被判決的惡人;
但從法律上講剿涮,這些人都是殺人犯言津,應(yīng)該為自己的殺人行為付出代價攻人,否則無法維護法律的權(quán)威與平衡取试。
令波洛難以抉擇的是,這些人的犯罪怀吻,從道德角度來講瞬浓,是情有可原的。而如果要放過他們蓬坡,波洛需要確定他們是善的猿棉。
于是聰明的他做了這個測試——當(dāng)所有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時磅叛,他們是否會選擇再殺掉一個無辜的人來掩蓋自己的罪行?
他們并沒有萨赁。
這個有著偏執(zhí)的強迫癥弊琴、認為一切非黑即白的大偵探終于承認除了黑和白,世界上還存在著大量的灰色地帶杖爽。
他違背了自己一貫的原則敲董,選擇放掉所有人。
這個劇情的設(shè)計是我認為2017版比1974版高明的地方慰安,看完這部影片腋寨,我不禁想起前些日子在網(wǎng)絡(luò)上掀起軒然大波的“江歌案”。
江歌媽媽為了讓兇手伏法化焕,發(fā)起網(wǎng)絡(luò)簽名活動萄窜,使用“網(wǎng)絡(luò)暴力”逼江歌好友劉鑫出來作證。
不能說這種做法是對是錯撒桨,正義需要得到認可和伸張查刻,殺人者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zé),我們不應(yīng)該包庇和姑息犯罪者凤类,這是大部分人支持江歌媽媽做法的原因赖阻。
良知與道德,是人類社會誕生以來就一直在探討的話題踱蠢。使用“網(wǎng)絡(luò)暴力”是不得已而為之火欧,這雖是當(dāng)下唯一能做的事,但還不是最好的方法茎截,期待未來能有更完善的法律和制度苇侵,來維護受害人乃至整個社會的善良。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也同意史航老師對此事的評論:下不為例企锌。
我希望榆浓,即使上帝無法看見一切,我們也能維護自己的正義撕攒,用更正當(dāng)和更完美的方式陡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