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峦树,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旦事,唯見長江天際流魁巩。
送別詩真的是詩歌中非常重要的一類。在小學生必背詩歌里姐浮,我才讀了20幾首谷遂,就感覺已經(jīng)讀到過好多送別詩了。
(1)詩歌背景:黃鶴樓和揚州
李白和很多著名詩人有交集卖鲤,比如孟浩然肾扰,比如王昌齡,可以說是交游甚廣蛋逾。
《古詩課》書中寫到集晚,李白在25歲時離開家鄉(xiāng)四川,開始“仗劍去國区匣,辭親遠游”偷拔。第二年來到孟浩然家鄉(xiāng)湖北襄陽一帶,結(jié)識了孟浩然,兩人成為好朋友条摸。這首詩寫于孟浩然去揚州游歷前,李白在黃鶴樓給他送行的時候铸屉。
黃鶴樓钉蒲,位于湖北武漢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彻坛,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另外兩座是岳陽樓和滕王閣)顷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昌屉,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钙蒙,晉滅東吳以后,三國歸于一統(tǒng)间驮,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躬厌,隨著江夏城地發(fā)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竞帽、“宴必于是”的觀賞樓扛施。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屹篓,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疙渣,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從軍事用樓到觀賞樓堆巧,黃鶴樓不僅沒有失去價值妄荔,反而因為人文內(nèi)涵的增加而千古流傳。隨著歷史的推移谍肤,與黃鶴樓有關的傳說越來越多啦租,也越來越有神秘色彩。
跨鶴之仙的傳說荒揣,最早出現(xiàn)在南朝科學家祖沖之的筆下刷钢。他的《述異記》中的“駕鶴之賓”,后被魯迅輯錄在《古小說鉤沉》里:還有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乳附,據(jù)傳說内地,此地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赋除,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阱缓,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举农,生意興隆荆针。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航背,道士跨上黃鶴直上云天喉悴。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箕肃,取名“黃鶴樓”。
這就是“昔人已乘黃鶴去错森,此地空余黃鶴樓”吧。
題目中的廣陵是今天的揚州。古時候揚州作為一個州名辰狡,是很大的一片區(qū)域。漢武帝設置十三州刺史叫倍,揚州的范圍相當于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江蘇長江以南部分蚕泽,上海、江西、浙江绰更、福建全部特恬,湖北、河南部分地區(qū)妒穴。
唐武德八年(625年)杰赛,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廣陵(今揚州)。唐貞觀元年(627年)蛤迎,廢除州制,分全國為10道,揚州屬淮南道把鉴,至此混埠,“揚州”不再是省級概念概耻,“揚州城”即從此時延續(xù)至今。歷史上繁華的揚州城,即今揚州市老城區(qū)-廣陵區(qū)。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匙握,改揚州為廣陵郡蛾娶。
名字和范圍改來改去蛔琅,但是這個城市的繁華一直是全國聞名,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峻呛∩倍“天下三分明月夜莽囤,二分無賴是揚州”话肖,“二十四橋明月夜床蜘,玉人何處教吹簫”,好像揚州的明月格外美丹擎,讓人印象深刻尾抑。
(2)回到《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首句點明了人物再愈、地點护戳。史杰鵬老師說翎冲,詩中寫朋友辭別黃鶴樓,其實是辭別詩人自己灸异,但是這樣寫府适,有一種仙人遠去的感覺羔飞。前面已經(jīng)提到過肺樟,黃鶴樓曾有仙人乘鶴而去。
第二句說明了朋友遠行的季節(jié)和此行的目的地逻淌。煙花三月么伯,農(nóng)歷三月正是江南春色正好的時候,嫩綠的柳枝如煙如霧卡儒,繁花似錦田柔,煙雨朦朧。而揚州又是江南最繁華最美麗的城市之一骨望。其實詩人是羨慕朋友能夠去揚州的硬爆。
這里的“下”體現(xiàn)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江水東流的地形特征擎鸠。
第三句“孤帆遠影碧空盡”缀磕,詩人遠眺著朋友坐船離開,那一葉小舟逐漸消失在江天相接的地方劣光,帆影漸漸模糊袜蚕,融入青碧色的天空。
史杰鵬老師解釋了這里的“碧”绢涡。碧是深青色牲剃,青綠色。我們印象里天應該是藍色的呀雄可,為什么說是深青色凿傅?因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缠犀,在古代的色譜中,青就是藍聪舒,只是比藍深夭坪。
最后一句“唯見長江天際流”,與前一句呼應过椎,朋友坐的船消失在視線中了室梅,但是長江的滾滾流水仍舊毫不停歇。在這種對比中疚宇,送別的悵惘就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亡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