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木子讀《社會心理學》的第3篇筆記,今天我們要讀的是本書的第2章:社會中的自我伤柄。關于讀這本書的緣由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和木子一起讀《社會心理學》绊困。
第二章講的是社會中的自我。對每個人而言适刀,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秤朗,認識自己是我們窮盡一生要探索的命題,也是極其困難的命題笔喉。
這章的內(nèi)容非常多取视,我選擇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幾個概念來做我的解析。
第一個是焦點效應常挚,即我們總是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作谭,并且會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想象一下奄毡,你早晨上班發(fā)現(xiàn)頭發(fā)凌亂不堪折欠,也來不及洗頭了,情急之下只能隨便整理一下趕去上班吼过。本以為同事會對你指指點點锐秦,卻發(fā)現(xiàn)好像大家對此沒有任何反應。
我們總是高估了別人對自己的關注程度盗忱,事實上酱床,每個人最關注的只是自己而已。你記得昨天你的同事穿的什么顏色的衣服趟佃,什么品牌的鞋子嗎扇谣?大部分人回答不出來。
知道了焦點效應后闲昭,我們就不必對自己的行為和外表上的小小瑕疵而緊張不安揍堕,小心翼翼。絕大多數(shù)人不會那么關注你汤纸,我們自然也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心理壓力衩茸。同樣,在公共場合發(fā)言的時候贮泞,我們總是擔心自己看上去顯得很緊張楞慈,事實上,我們也會高估了這種內(nèi)在狀態(tài)的外露程度啃擦。事實上囊蓝,盡管你很緊張,但是大家并沒有這么容易看出來令蛉。
第二個概念是控制點聚霜。你覺得你是命運的主宰者還是環(huán)境的犧牲品呢狡恬?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和命運,那么你是一個內(nèi)部控制者蝎宇;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命運是由大環(huán)境改變的弟劲,你對此無能為力,那么你就是一個外部控制者姥芥。實驗證明兔乞,內(nèi)部控制者對生活更加積極,更愿意通過努力來改變現(xiàn)狀凉唐。
當一個人嘗試改變自己的狀態(tài)但毫無所獲庸追,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習得性無助,即認為努力沒用而不再嘗試台囱,就像一直碰壁而放棄跳出容器的青蛙淡溯,即使最后上方的玻璃蓋子拿開了,它也不會再嘗試了簿训。如果你想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咱娶,不妨從訓練自己的自我控制肌肉開始:堅持鍛煉計劃,減少購物沖動煎楣,減少吃垃圾食品,一步步拿回你對生活的掌控感车伞。
第三個有意思的概念叫做自我服務偏差择懂。對于成功,人們總是歸結(jié)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另玖,而對于失敗困曙,則歸咎于運氣不佳。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高于平均水平谦去,這導致了一種盲目樂觀的傾向慷丽,這種情況導致人們不會去采取明智的預防措施。
比如鳄哭,不堅持避孕導致意外懷孕要糊,總覺得自己不會中招;在房價上漲的時候盲目加杠桿買房妆丘,從而積累了大量債務锄俄;對自己未來的經(jīng)濟狀況盲目樂觀,選擇刷信用卡也要提前享受最新款的衣服包包手機電腦勺拣。
樂觀能讓我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奶赠,而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盲目樂觀的潛在危險,能夠用一直更加直接药有,更加現(xiàn)實的視角看待事物毅戈,并提前做好預防準備是非常有幫助的。
認識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會心理學》的“社會中的自我”這章苇经,是一個有趣和簡單的開始赘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