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我們明明很愛孩子曹货,卻總是不自覺中把自己變成孩子的敵人。所以一直以來讳推,我在思考顶籽,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愛?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孩子不良習慣的背后往往是被忽視甚至無視的需求娜遵,正好契合了我的問題蜕衡。
是的,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设拟,什么對他是最好的慨仿。
回顧自己以往的教育模式,與孩子關(guān)系中的回應方式及對孩子需求的忽視恰恰是我的軟肋纳胧。
下面引用一段話以警示自己镰吆;
通常的回應有哪幾種,并分別有哪些后果呢跑慕?
第一個就是重復對方話語中跟情感有關(guān)的詞万皿。
比如說寶寶跟你說摧找,"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袄喂琛蹬耘!"那媽媽可以回應說"媽媽看到了,真可愛减余!"這就是重復他說的話综苔。重復對方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去確認它位岔,彼此都會很幸福如筛。
第二種是無關(guān)反應。
比如一個小孩子說"媽媽抒抬,我剛才看見了一只狗杨刨,好可愛的!"有的媽媽會說:"你作業(yè)寫了沒?"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媽媽的溝通中擦剑,經(jīng)常得到無關(guān)反應妖胀,那么,長大后抓于,他就會感覺到跟別人溝通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做粤,于是變得冷漠。當然捉撮,他也可能會非常聰明,在自閉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時候妇垢,思路很清晰巾遭,但他覺得跟別人聊天是很無聊的事情。
第三種是情感逆轉(zhuǎn)闯估。
"媽媽灼舍,這個小狗好可愛啊。""報紙上剛報導一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涨薪!"骑素。等等類似這種反情感的話,你們會感覺到你的能量出去了刚夺,被活生生地擰回去献丑。
當我們成年之后,我們不會記得這個憤怒侠姑,但這個憤怒一直藏在心里创橄,后來就會通過情感逆轉(zhuǎn)表達出來。
第四種莽红,就是不想回應妥畏。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一些惡夢邦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險醉蚁,就會呼喊"媽媽"燃辖,但是媽媽沒有回應。這讓孩子會感覺"要死了网棍,媽都不會來救我"郭赐。
如果你想暫時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應孩子确沸,你可以跟孩子說捌锭,"我知道你想跟媽媽互動,你的要求很好罗捎,但由于媽媽自己的原因观谦,媽媽想自己待一會,這不是你的錯桨菜。半個小時后豁状,媽媽再陪伴你好嗎?"
孩子如今很少與家長溝通的時候,我們回想自己的行為是否能被孩子感受到愛倒得,我們可以不懂教育泻红,但是你永遠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對他來說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