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帶著光,西瓜也帶著甜

陽春三月芳菲盡备闲,最美人間四月天

農(nóng)歷陽春三月的北方晌端,晌午時分,陽光懶洋洋的耀眼四射恬砂,略顯清涼的空氣伴著微風(fēng)暖暖斩松,樹葉搖曳映著斑駁落影,靜謐而熱和觉既,絕對都是打盹兒的好時光惧盹。

時間正值五一勞動節(jié)附近,天氣好的出奇瞪讼,滿世界萬物復(fù)蘇之勢钧椰,村子里楊樹、泡桐樹符欠、李子樹都爭搶著扎出綠葉新芽嫡霞。為沉寂了一個冬天的世界,增添充滿活力和生機(jī)的色彩希柿。

4月30日那天诊沪,屋里屋外、院內(nèi)院外轟轟烈烈曾撤、熱火朝天端姚,一群人都在緊鑼密鼓的安排籌辦各種準(zhǔn)備事項,完全就是一場本姓同門的盛宴啊挤悉,男男女女渐裸、老老少少。

院子里是一群伯母装悲、嬸子和我媽她們在幫忙備菜昏鹃、炸蜜食、散子诀诊,屋子里幾個嬸子忙活著套被子洞渤,大門外是叔伯、堂兄弟們在張羅張拉遮陰網(wǎng)属瓣,對路兩邊進(jìn)行清障打掃衛(wèi)生载迄,安排第二天怎么進(jìn)行交通的疏導(dǎo)指引讯柔,路線怎么走。

每一段時間宪巨,都有一份光

忙活了大半天磷杏,時至下午,各項準(zhǔn)備都差不多了捏卓,我堂哥(與我名字一字之差)盤腿坐在堂屋的沙發(fā)上看著電視极祸,滿臉慵懶也略顯疲憊,想必是上午忙活的起勁兒怠晴。有那么一瞬間感到一種莫名的暖心遥金、親近,就像是平淡無聲的日子里蒜田,溫暖的不期而遇稿械,自然而放松,心想著:我們原本都是一家人...

多年未見冲粤,我常年在外美莫,他在老家縣城,可從小我們就顯得更親近一些梯捕。小學(xué)我上學(xué)早厢呵,不知怎的,在五年級時候我們就在一個年級了傀顾。我們是同一個老太爺襟铭,我的爺爺和他的爺爺是親兄弟,屬實是較親近的同族了短曾。

爺爺輩年輕的時候寒砖,老太爺還在掌家事,也未分家嫉拐,那時候還是生產(chǎn)大隊哩都、記工分的時代,爺爺親兄弟就有四個椭岩。每個爺爺家基本都是四五個孩子茅逮,也就是我們的父輩們,那時候的大家庭是真的住在一個院子判哥、吃一口大鍋飯的。小時候聽爸爸說碉考,那會兒叫一個熱鬧八啤!二三十口人在一個大院子的東西北屋+門房擠著住侯谁,每到吃飯飯點(diǎn)锌仅,更是壯觀章钾,一口大鍋圍了一圈嘴等著吃飯,幾個奶奶作為妯娌輪流掌勺热芹,打飯時給自家孩子就適當(dāng)撈一丟丟稠的(不過話說那個年代贱傀,你能指望鍋里的飯會有多稠呢)。

我還在小學(xué)時伊脓,家里的葡萄園在村子的南邊府寒,離他家也很近。夏天太熱报腔,渴的葡萄也吃膩了株搔,沒少跑他家找水喝。那會兒兩家還經(jīng)常種樹苗賣纯蛾,動輒一顆三四米的樹苗纤房,裝的滿滿一車,我倆可沒少一起當(dāng)搬運(yùn)工幫忙裝車翻诉。

翠衣紅心炮姨,最是夏日清涼

大概小學(xué)四五年級,經(jīng)常聽堂兄講我們父輩的一個故事(大概也是伯父給他講的)碰煌。伯父和我爸小的時候舒岸,兩人作為孫輩的老大老二,夏日炎炎拄查,太爺安排他們抬著家里田地種出來的大西瓜(據(jù)說是當(dāng)年的瓜王)吁津,給一個親戚送,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就要有意外了堕扶。

這倆人半路上從草叢過碍脏,突然一條蛇把兩人嚇得一咕嚕扔了西瓜,撒腿就跑稍算。等再回來搬西瓜時典尾,發(fā)現(xiàn)早就被摔爛了。二人盤算著西瓜是送不成了糊探,回去可要挨罵啊钾埂。干脆一起把西瓜給吃了,回家給太爺就說送過了科平。每次講這個故事我們都要哈哈大笑褥紫。

2024年6月偶得空閑回老家,麥子都已收割瞪慧,時至孟夏髓考。我從縣城買了西瓜帶回老家消暑,和爸媽一起切開品嘗時弃酌,聽到爸媽說堂兄剛前段時候回來氨菇,也送了一個大西瓜儡炼,吃起來很脆、也很甜查蓉。

突然間乌询,我又想起來小學(xué)從堂兄那里聽到的送西瓜的故事。烈日炎炎豌研、熱氣騰騰的夏日妹田,綠草悠悠、蟋蟀吱吱聂沙,兩個光膀子甚至還光腳丫的孩子抬著西瓜秆麸,晃晃悠悠的漫步著...

原文鏈接:點(diǎn)擊查看?iSpiik小站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及汉,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沮趣,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坷随,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18,682評論 6 507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房铭,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温眉,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jī)缸匪,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3,277評論 3 39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jìn)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类溢,“玉大人凌蔬,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忱洌” “怎么了砂心?”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65,083評論 0 35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蛇耀。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辩诞,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纺涤?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8,763評論 1 29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译暂,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撩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外永。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拧咳,可當(dāng)我...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67,785評論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象迎。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呛踊。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砾淌。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1,624評論 1 305
  • 那天谭网,我揣著相機(jī)與錄音汪厨,去河邊找鬼。 笑死愉择,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劫乱,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锥涕,決...
    沈念sama閱讀 40,358評論 3 41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衷戈,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层坠?”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殖妇,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9,261評論 0 27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破花,沒想到半個月后谦趣,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5,722評論 1 315
  • 正文 獨(dú)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座每,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37,900評論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前鹅,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峭梳。...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40,030評論 1 350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舰绘,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葱椭,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捂寿,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5,737評論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挫以,位于F島的核電站者蠕,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掐松。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踱侣,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41,360評論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大磺。 院中可真熱鬧抡句,春花似錦、人聲如沸杠愧。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1,941評論 0 22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锐锣,卻和暖如春腌闯,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雕憔。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3,057評論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姿骏, 沒想到剛下飛機(jī)就差點(diǎn)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斤彼。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8,237評論 3 37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分瘦,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琉苇。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嘲玫,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44,976評論 2 35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長篇小說《樂天地》修訂本(8) 作者:吳 晨 第三章 伊藤驅(qū)使臺町掏井只為役奴 駱禾委屈香室論道豈能做主 第二節(jié) ...
    小說吳晨閱讀 174評論 1 2
  • 長篇小說《樂天地》修訂本(6) 作者:吳 晨 第二章 王三好護(hù)梨園難阻倭賊燒炭 駱瑞德亂方寸反助外寇開爐 第三節(jié) ...
    小說吳晨閱讀 205評論 0 2
  • 長篇小說《樂天地》修訂本(9) 作者:吳 晨 第三章 伊藤驅(qū)使臺町掏井只為役奴 駱禾委屈香室論道豈能做主 第三節(jié) ...
    小說吳晨閱讀 124評論 0 2
  • 長篇小說《樂天地》修訂本(3) 作者:吳 晨 第一章 古城洪掌柜立狀紙上告倭寇 牛莊駱瑞德寄人籬下稱俗名 第三節(jié) ...
    小說吳晨閱讀 825評論 0 48
  • 已是臘月時分,夜晚城市的篝火如約點(diǎn)燃并扇,紅去团、橙、黃拜马、綠渗勘,五彩斑斕,距離除夕團(tuán)圓夜只有不到一個禮拜俩莽,炫目的繁華與漸息的...
    易郁生閱讀 434評論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