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被潘粵明和“潘粵暗”兩兄弟成功圈粉德撬,為了追勄稳谩(懸疑劇《白夜追兇》)還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優(yōu)酷會員。每天掰著手指頭數(shù)日子等更新凰荚。
那種急切想知道誰是幕后大Boss曲伊、全部腦細胞都在琢磨兇手到底是誰叽讳、看到進度條撐不住了心情莫名不爽的感覺,你懂吧坟募?每一個追過劇的你岛蚤,要不要擊個掌?
其實不光是懸疑劇懈糯,你熱切喜歡的每個劇或者書涤妒,可能都讓你有這種感覺。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赚哗? 它對我們戰(zhàn)勝拖延癥會有什么啟發(fā)呢她紫?
“影響力教父”羅伯特·西奧迪尼在他的新書《先發(fā)影響力》寫到了說明追劇背后原理的“蔡加尼克效應”硅堆。
蔡加尼克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她師從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公認的奠基人庫爾特·勒溫贿讹。她經(jīng)常跟老師勒溫和同學們一起在柏林的一家露天啤酒屋聚會渐逃,交流想法。一天晚上民褂,他們說起店里一位身懷絕技的資深服務員茄菊。這人無需紙筆幫忙,就能記住一大堆就餐者各自所點的飲料和食物赊堪,上菜時從不出錯买羞。隨著討論的深入,勒溫和蔡加尼克設計了一個計劃雹食,想要試試這名服務員記憶能力的極限。等他為所有人完美無誤地上完菜之后期丰,學者們把盤子和酒杯遮起來群叶,請他再回到桌子邊,說出每個人各自點了些什么钝荡〗至ⅲ可這一回,服務員沒能做到埠通,甚至猜都猜不準赎离。
是什么導致了這樣大的前后差異呢?
勒溫和蔡加尼克認為端辱,一旦服務員把最后一道菜正確的放在本桌最后一名就餐者面前梁剔,他上菜的任務就從“未完成”變成了“已完成”。未完成的任務更令人難忘舞蔽,更能留住注意力荣病,這樣才能得到成功的推進。一旦完成渗柿,注意力資源就轉(zhuǎn)移到其他的事情上了个盆;可當活動正在進行時,必須為它保留高強度的認知關注朵栖。
目前颊亮,有關這一主題已經(jīng)有600多項研究,得出兩點重要結(jié)論陨溅。
第一终惑,和露天啤酒屋事件完全一致,對一樁正在執(zhí)行的任務声登,如果它尚未完成狠鸳,我們對相關元素會記得更清楚揣苏,因為我們的注意力仍受其吸引。第二件舵,如果投入了一項這樣的任務卸察,但卻遭到打斷,我們會感覺很不舒服铅祸,很想回去繼續(xù)完成它坑质。這種欲望反映了對認知閉合的渇求,它促使我們回到之前沒說完的故事临梗、沒解決的問題涡扼、沒完成的目標上。
當然盟庞,這項研究也有例外吃沪,畢竟還是有些人對認知閉合的渴求并沒有那么強烈,或者對某一項任務并不是很投入什猖。
當你看完一集電視劇而下一集還沒更新的時候票彪,此時,它就處于未完待續(xù)的狀態(tài)不狮,我們的注意力會分配在這個未完成的事情上降铸,很想繼續(xù)看下去。因為“未完成”能帶給人一種不舒服的鬧心感摇零,我們就會采取行動避免這種感受推掸。
評書藝術中的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電視劇中間插播廣告之前的預告部分驻仅,總念念不忘那個被打斷只看到一半的電影谅畅,都可以用這個原理來解釋。
這個原理如何幫助我們克服拖延癥呢雾家?怎樣才能把要做的策劃方案铃彰、要寫的工作匯報、要做的設計圖變成懸疑劇一樣去追芯咧,迫不及待去做牙捉,而不是一拖再拖,拖到不能再拖敬飒?
看看著名作家海明威是怎么做的吧邪铲!
他不會在寫完一個章節(jié)或一個段落之后自然停筆,而是在意猶未盡的時候擱筆无拗。根據(jù)“蔡加尼克效應”带到,當他逼自己不把已經(jīng)想好的段落寫完,而是停下來英染,把筆放下揽惹,離開書桌的時候被饿,他會迫不及待地想回去繼續(xù)完成未完成的任務。
同樣的搪搏,策劃方案狭握,工作匯報和設計圖等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強行打斷,創(chuàng)造“未完成”狀態(tài)疯溺。這樣就可以驅(qū)使自己迫不及待完成任務啦论颅!
不過,看到這里囱嫩,你想到不把時間浪費在追劇上的絕妙招數(shù)了嗎恃疯?
此文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