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回顧:選擇——改變——心理舒適區(qū)
(無)選擇——(選擇)改變——心理舒適區(qū)(阻擾改變)
改變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新經驗访敌,并通過強化椒舵,把它變成新的習慣库物。這聽起來很簡單疫萤,但在真實生活中卻很難芝囤。
為什么次洼?因為舊經驗太過牢固关贵。
讓舊經驗根深蒂固的最重要的心理機制——心理舒適區(qū)。
心理舒適區(qū)本質:熟悉的應對方式
真正的心理舒適區(qū)卖毁,說的不是熟悉的環(huán)境揖曾,而是我們熟悉的應對環(huán)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適區(qū)亥啦,說的不是我們走出熟悉的環(huán)境炭剪,而是改變我們的應對方式。
應對方式
應對方式翔脱,就是指我們怎么處理生活中那些困難的事情奴拦。應對方式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届吁,行為上的應對错妖,也就是對具體事情的應對绿鸣。比如:遇到危險時,選擇戰(zhàn)斗還是逃跑暂氯;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任務潮模,選擇解決問題,還是拖延株旷。
第二層再登,對內心的情緒應對尔邓。舉個例子:媽媽帶小孩去動物園看獅子晾剖,孩子看見獅子都是會害怕的。
A小孩哭著說:“我要回家梯嗽〕菥。”
B小孩一言不發(fā),但是腿在瑟瑟發(fā)抖灯节。
C小孩呢循头,看了一會,問媽媽:“我能不能沖它吐唾沫炎疆?”
你看卡骂,三個孩子都害怕獅子,但他們應對這種害怕的方式并不一樣形入。這是對情緒的應對方式全跨。
心理舒適區(qū)帶來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來源亿遂。我們大部分的應對方式浓若,最初是用來應對焦慮的。
我們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脅蛇数,感到焦慮挪钓,就越需要控制感,會越抓著已有的應對方式不放耳舅。對焦慮感的回避和對控制感的需要碌上,經常會讓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應對方式上來,這就是為什么改變這么難浦徊。
我們會用自己的應對方式去建構生活绍赛,而不是根據生活選擇一種合適的應對方式。
走出心理舒適區(qū)辑畦,新的應對方式吗蚌,能夠合適現(xiàn)有的實際情況和內心想法,并從中積累新的經驗纯出。這就是改變的意義蚯妇。
我想說說我的姐姐在遇到工作上的困難時敷燎,她的心理舒適區(qū)的應對方式。在她讀書期間箩言,遇到不會的問題硬贯,她很少主動的向同學老師請教,久而久之陨收,她學習越來越糟糕饭豹。這時候,她的應對方式是把時間务漩、精力放在看小說拄衰,聽歌,學習上很是佛系饵骨。讀書期間翘悉,這種退避的應對方式不斷的得到強化。
后來參加工作后居触,需要學習的工作就是賣衣服妖混,到底如何使得客人買你的衣服,這些都是需要交流的語言技巧轮洋。以往的應對方式讓她選擇了退避制市,但是老板娘是我父親的朋友,姐姐不想讓父親難做弊予,不能才工作了幾天就不做了祥楣。她咬牙堅持了下來。剛工作的半個月里块促,老板娘很不客氣的說她荣堰,她每天晚上一個人偷偷的哭,很是想家竭翠,但是她還是堅持到底振坚。最后她的業(yè)績有了很大的提高,老板娘在和我父親通電話時候稱贊她斋扰。
她的應對方式有了新的改變渡八,在遇到不可后退的事情上,行動上传货,有些事情是必須要堅持下來的屎鳍,只能堅持。情感上卻是難以抑制情緒问裕,會哭但不會鬧逮壁。
現(xiàn)在面對新的工作也是如此,聽著她哽咽的說想回家了粮宛,我知道她也只是說說而已窥淆。這種應付方式是她熟悉的可以控制的卖宠,有安全感的。她雖哭了忧饭,但也完成了扛伍,不像以前讀書那樣選擇放棄。如果她能走出心理舒適區(qū)词裤,生活會多一分美好刺洒,少一分壓抑。
關鍵詞
心理舒適區(qū)
應對方式
控制感
安全感
回避
焦慮感
改變的意義
總結
我們了解了真正的心理舒適區(qū)吼砂,知道了心理舒適區(qū)的本質是熟悉的應對方式所帶來的控制感逆航,正是對控制感的渴求,讓我們難以改變帅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