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哲學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如此評論中國:
“中國雖然有各個朝代之間的更替和轉變,但卻始終沒有什么變化珠插,不過是一個王權代替了另外一個王權而已惧磺。一種亙古不變的東西代替了一種真正歷史的東西,因此可以說捻撑,中國和印度還處在世界歷史的外面磨隘。”
究竟黑格爾說的對不對顾患,什么是一種真正歷史的東西番捂,鄙陋的我一無所知。中國的治亂循環(huán)江解,改朝換代而沒有革命性突破设预,在近代以來被人詬病,也不是新鮮的事了膘流。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古人的腦洞,例如三國演義開篇就說“天下之事鲁沥,分合交替呼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画恰,會發(fā)現(xiàn)往復循環(huán)的觀念彭谁,在中國古人的世界觀里是正常不過的事,至于有沒有進步還是倒退都是其次的允扇。這涉及到中國傳統(tǒng)最核心缠局、最根本的底層思維——圜道觀念则奥!
1.
不要被看似高大上的概念嚇到啊。
圜(huán)道狭园,你可以理解為圓道读处、圓環(huán)、閉合回路...都是一個意思唱矛。簡單來說就是循環(huán)之道罚舱。圜道觀念認為天地萬物都在遵循著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運動,包括一切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的誕生绎谦、發(fā)展管闷、消亡,都在循環(huán)中里進行的窃肠。
做循環(huán)運動的事物包个,最后到了終點,都會重新回到原來的出發(fā)點冤留,本質(zhì)上是沒有起點與終點
碧囊;運動中的原因會變成結果,上一階段的結果在又會是下一階段的原因搀菩,歸根到底是互為因果呕臂。
2.
中國古人形成圜道觀念,可以追溯到遠古肪跋。中國自古以農(nóng)業(yè)為本歧蒋,對農(nóng)務活動、天文氣候密切關注州既。古人也很苦逼啊谜洽,不像我們現(xiàn)代生產(chǎn)力發(fā)達,吃飽了什么都不管可以刷抖音吴叶、吃雞阐虚。稍有不慎,來年顆粒無收蚌卤,那就坐等餓死呢实束。
他們看到四時變遷,明白到“寒往則暑來逊彭,暑往則寒來”咸灿;仰望星空,發(fā)現(xiàn)“日盈則仄侮叮,月盈則食避矢。”;農(nóng)務上世代謹遵“春耕夏耘审胸,秋收冬藏”亥宿。 就是如此簡單樸素,現(xiàn)在7歲小孩子都懂的道理砂沛,萌芽形成了圜道觀念烫扼。
總結而言,古人的圜道觀念是從觀察地球圍繞太陽尺上,月球圍繞地球所做的圓周運動而形成的材蛛,首先應用在農(nóng)業(yè),后來影響到中國文化的諸多方面怎抛。
3.
圜道觀念最早是《周易》以明確的文字形式表達出來卑吭。
《周易》的“易”,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提到马绝,古人認為“易”字豆赏,上面是日,下面是月富稻,象征陰陽掷邦。所以有人認為《周易》是講日月陰陽的圓周運動。
仔細研究《周易》的一些卦象椭赋,這個解釋是可以邏輯自洽的抚岗,整本書確實充滿著循環(huán)之道的思想。
例如:
復卦哪怔,上面五個陰爻宣蔚,最底下一個陽爻,代表著一陽生认境,在二十四節(jié)氣上代表冬至胚委。其中卦辭說“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叉信∧抖”是說萬事萬物都在往復循環(huán)之道。
《周易》以代表天的乾卦硼身,地的坤卦作為開頭硅急;以既濟、未濟卦作為不是終結的結束佳遂。六十四卦這樣排列有很有含義的营袜,意味著天地在往復循環(huán)的交流中,產(chǎn)生萬事百態(tài)讶迁,這是空間上的连茧。事物的誕生,成型巍糯,毀滅也是往復循環(huán)啸驯,這是時間上的。天地是大循環(huán)系統(tǒng)祟峦,其他事物是一個個小循環(huán)罚斗。大循環(huán)套小循環(huán),《周易》用深澀的語言和卦象表達了這種即簡單又深奧的道理宅楞。
4.
圜道觀念由《周易》成書文字總結针姿,這個名詞概念卻是秦始皇的干爹呂不韋,他的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正式提出厌衙。
“何以說天道之圜也距淫?精氣一上一下,圜周復雜婶希,無所稽留榕暇,故曰天道圜∮麒荆”天的圓周運動彤枢,就是天地精氣的上下交感,循環(huán)交流筒饰,無所停滯壅塞缴啡。圣人治國就是效法“天道之圜”。在這本書里瓷们,有關圜道觀念與治國的結合业栅,作出了篇幅不短的論述。
但是呂不韋死后遭干兒子清算换棚,重用法家思想式镐,《呂氏春秋》并有沒太多影響力。圜道觀念對政治影響最深遠的思想固蚤,要數(shù)戰(zhàn)國陰陽家鄒衍娘汞。春秋戰(zhàn)國,五行思想開始席卷天下夕玩,其中五行的木克土你弦,土克水,水克火燎孟,火克金禽作,金克木,就是一個很理想的閉合回環(huán)揩页。那時候很多人都明白周朝已經(jīng)準備死而不僵旷偿,鄒衍為改朝換代炮制一套神論——五德始終說。五德對應五行,每一朝代都有五德(金木水火)中的一種萍程。德運都有盛與衰幢妄,改朝換代按五行相克的順序。鄒衍認為從黃帝是土德算起來茫负,商朝金德蕉鸳、周是火德,他因此預言代火者必將水忍法。之后中國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了潮尝,漢朝接納了五德始終說,但認為短暫秦朝暴虐無德饿序,自己才是水德勉失。五德始終說成為大一統(tǒng)的思想武器,到了清朝才結束原探。所以前面說了戴质,大家都習慣朝代更替就像寒來暑往那樣自然了,至于如何走出周期律大家反而沒有深入思考踢匣。
5.
在魏晉時期告匠,佛教在中國生根落地。佛教認為宇宙經(jīng)過成离唬、住后专、壞、空输莺,這個誕生到毀滅的過程戚哎,為一個大劫。人經(jīng)過生嫂用、老型凳、病、死嘱函,然后生命重新在六道(天甘畅、人、阿修羅往弓、餓鬼疏唾、畜生、地獄)投胎函似。個體生命的輪回也可以說一個循環(huán)之道槐脏。佛教的目標就是要超越這個無盡的循環(huán),到達寂靜涅槃撇寞。佛教的思想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層邏輯是暗合的顿天,也許這就能理解為什么佛教可以在中國發(fā)揚光大了堂氯。
到了宋代,繼伏羲牌废、周文王之后祖灰,又一位參透《易經(jīng)》的天才現(xiàn)在,就是有“內(nèi)圣外王”之譽邵雍畔规。他對《易經(jīng)》的精通,可以達到開山立派的地步恨统,根據(jù)佛教輪回叁扫,他推陳出新,發(fā)明了“元會運世”說畜埋∧澹“元會運世”說主張,人類歷史是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悠鞍。邵雍將時間劃分為元对室、會、運咖祭、世四個單位掩宜。一元為12會,一會為30運么翰,一運為12世牺汤,一世為30年,故一元為129,600年浩嫌。一元129,600年就是一次世界生滅檐迟,邵雍認為時間是無限的,世界也不斷地產(chǎn)生和消失码耐。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太陽的壽命就已經(jīng)有100億年追迟,12萬年前人類還在舊石器時代,怎么會是一次世界的生滅骚腥。不過在千年前敦间,邵雍的論證幾乎無可置疑,使人進一步加深圜道觀念束铭。
6.
圜道觀念有沒有更多實用意義呢每瞒?有的!
受到圜道觀念影響纯露,形成于東漢的“五運六氣”學說剿骨,確定了中原的氣候變遷為60年一個輪回,是一套長遠的氣象預測理論埠褪。中醫(yī)的經(jīng)絡理論也是在圜道觀念啟發(fā)下建立的浓利,宇宙是龐大的人身挤庇,身體是縮小的宇宙,人的十四條經(jīng)脈構成圓環(huán)贷掖,連通了五臟六腑嫡秕、四肢九竅,是個精妙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苹威。上面提到的《周易》復卦還有另一個卦辭昆咽,“復,亨牙甫。出入無疾...利有攸往掷酗。”意思說如果能順利完成往復循環(huán)窟哺,辦事容易成功泻轰,一切都吉利。所以把循環(huán)的流通平移到中醫(yī)且轨,就可以理解浮声,醫(yī)家講究氣血流通,如果不流通旋奢,人就容易得病泳挥,甚至命喪黃泉,那真是大大的兇至朗。
圜道觀念還實在地影響到中國人的待人處事羡洁。《紅樓夢》里秦可卿死前爽丹,向王熙鳳托夢筑煮,“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粤蝎;又道是登高必跌重”真仲,提醒要為家族的未來做打算。這明顯就是圜道觀念初澎。國人受此影響秸应,偏向從動態(tài)看世界的,因此強調(diào)和諧碑宴,平衡软啼。老子主張“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延柠,孔子推崇中庸祸挪。做人不要過猶不及,勢不可去盡,福不可享盡,話不可說盡,規(guī)矩不可行盡,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7
近代中國落后挨打跟圜道觀念有沒有關系贞间,不能二選一地回答是與否贿条。西方習慣線性思維雹仿,用分析法對事物的最終原因刨根地追索,當西方使用實驗證偽后整以,就開始反超中國了胧辽。分析法喜歡把研究對象拆解幾個小部分,就如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思維導圖公黑,但這樣的方法是靜止的邑商,孤立的。而圜道觀念著重從整體凡蚜,綜合地研究問題人断,適合研究復雜的系統(tǒng)。
所以呢番刊,明白了圜道觀念,我們就會理解古人是怎樣開腦洞的影锈,同時還可以彌補線性思維的不足芹务,其實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