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评也,有108種煩惱之說炼杖,佛教的理想就是克服這些煩惱,達到涅槃的境界盗迟。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呢坤邪?佛家認為要從“心”開始,曰“修心”罚缕。
常見的修心方式是數(shù)佛珠艇纺,佛珠以108顆一串者為“上品”,用手緩緩捻動這108顆念珠邮弹,便可破這“百八煩惱”黔衡。還有“拜正”:一步一叩首,在潛心跪拜的過程中腌乡,即抵御了一個又一個的煩惱盟劫。108拜,便可抵御108種煩惱导饲。
還有一種方式捞高,更是意境悠遠:古寺氯材、老樹、昏鴉硝岗,突然氢哮,鐘聲響起,“驚”起昏鴉一片型檀。這鐘聲一波波漾向田野冗尤、村莊,頓時胀溺,一切都有了生機裂七,但見炊煙裊裊,牧童斜坐牛背仓坞,笛聲悠揚背零,村婦揮動圍裙,召喚小兒无埃,老人瞇著眼蹲在墻根徙瓶,如老僧般入定。
這一幕幕人間煙火如電影畫面般回傳至寺院嫉称,讓敲鐘的僧人愈加興奮侦镇,如挽弓般將木槌滿滿拉開,在108下的起起落落中织阅,他的心也隨著那鐘聲飛出寺院壳繁,飛向田野、村莊荔棉。
修心方式不拘一格闹炉,歷史上就有位老兄選擇了下面這種修行方式。李甲龍江耀,韓國人剩胁,在他24歲那一年,入山修行祥国。進山不久,他就做出了一個決定:建塔晾腔!
建塔的原料舌稀,是散落在山谷和路邊的石頭,為增加難度灼擂,石頭之間不能用粘合劑壁查,不能為便于修筑,而對石頭進行任何人工斧鑿剔应,最難的是睡腿,他將塔大多建在了懸崖上语御。
他白天建塔,夜晚誦經(jīng)席怪,餓了应闯,就以野果充饑,這樣一干就是30年挂捻,不多不少碉纺,一共建了108座塔。這些塔一二十米高刻撒,形態(tài)各異骨田,如108好漢!
李甲龍去世后声怔,這些塔成了景點态贤。當游人站在山腳,仰望這些建在絕壁上的石塔醋火,震驚之余悠汽,石塔的建造方法,一直像謎一樣胎撇,讓人感到迷惑不解:如此艱巨的工程介粘,他是如何以一己之力做到的呢?
現(xiàn)代人的煩惱晚树,層出不窮姻采,又豈止108種?我們已很難像李甲龍那樣爵憎,割舍塵世的一切去做個苦行僧慨亲,我們所能做到的,或許僅僅是在面對紛擾的世事時宝鼓,盡量讓自己淡然一點刑棵,如此,雖不能抵達佛家的涅槃境界愚铡,亦能進入一種恬淡自適的人生小境界蛉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