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妹最近生了個女兒歉眷,滿月后帶著小寶寶回娘家來玩。大家坐一處聊天颤枪,說起帶孩子的種種汗捡,她很是羨慕地看著滿地跑的齊齊說:“還是齊齊好帶,不像妹妹要整天抱著畏纲,睡覺都要抱著扇住,一放下就醒,累得我腰酸背痛盗胀!”
聽了她的話艘蹋,我忍不住笑了,說道:“你以為這么個小人兒好帶呢票灰?他現(xiàn)在可是有脾氣了簿训,想干啥不想干啥可有主意了,我倒寧愿他是個小嬰兒的時候米间,啥都是我說了算强品!”
確實,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屈糊,他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的榛,有了自己的喜好,還總想嘗試著來挑戰(zhàn)父母的“權威”逻锐,親子關系不再像嬰兒時期那么和諧夫晌,而開始出現(xiàn)親子沖突了雕薪。
怎么處理親子沖突呢?是“父母權威不容侵犯”晓淀,還是“順從孩子天性發(fā)展”所袁?有人可能會說,“那還用問凶掰!我生了他養(yǎng)了他燥爷,他自然得聽我的!”也有人會說:“孩子也是人懦窘,得尊重他們的意愿前翎!”
在這場漫長而又看不到硝煙的“戰(zhàn)斗”中,是必須選擇“贏”畅涂,還是甘心選擇“輸”港华,對父母而言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稍有不慎午衰,將會對親子關系帶來長久的傷害立宜。
那么,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臊岸?
來自美國的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在他的著作《P.E.T.父母效能訓練》中赘理,提出了第三種解決親子沖突的方法,這個方法被他命名為“沒有輸家”法扇单。在這個方法里商模,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權力的沖突,更不會有誰成為輸家蜘澜。
托馬斯·戈登博士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施流,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 羅杰斯。他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鄙信,曾擔任加州心理學會會長瞪醋、美國白宮兒童顧問等職。戈登博士以其創(chuàng)建的“戈登方法”而聞名全球装诡,這一方法起初用于改善父母與孩子間的關系银受,后發(fā)展為一種改善所有人際關系的通用模式。
1962 年鸦采,戈登博士開發(fā)了“父母效能訓練”(P.E.T.)課程宾巍,由他親自在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的一家咖啡館給14 位父母講授。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渔伯,這一課程遍及美國50 個州顶霞。1970 年,戈登博士寫作《父母效能訓練》(P.E.T.)一書锣吼,這本書將無數(shù)父母引入了他的新家教哲學选浑。世界許多國家的人們也開始關注這一課程蓝厌,并在其國家開設培訓。
經過四十多年的使用驗證與推廣古徒,《P.E.T.父母效能訓練》如今已成為備受推崇的家教經典拓提,以33 種語言在全球出版,英文版銷量高達500 多萬冊隧膘。P.E.T.課程也已遍及全球代态,每年有超過500萬的父母參與培訓。
《P.E.T.父母效能訓練》一書共有十六章舀寓,我將它們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Part 1 父母也是人,需要接受訓練
戈登博士在書的開篇肌蜻,就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叛逆的:
青春期孩子并非要反抗他們的父母互墓,他們只是要反抗某些幾乎被全世界的父母所采用的具有破壞性的教養(yǎng)方法。當父母們學會使用一種新的方法來解決沖突時蒋搜,家庭中的混亂和矛盾就會成為例外篡撵,而不是常態(tài)。
我一直以為豆挽,每個人在青春期都是叛逆的育谬。事實上,并不是孩子們想要在青春期叛逆帮哈,而是因為在他們進入青春期之前沒有力量去反抗父母的暴力膛檀,只有到了青春期,身體和力量的快速成長才讓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去反抗娘侍。
而那些從小生活在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圍中的人咖刃,從來沒有感受到壓迫和暴力,自然就不會有反抗憾筏,因為不需要反抗嚎杨。
作者鼓勵父母們做“真實的父母”。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接納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氧腰,不同的時期接納程度也會變化枫浙,甚至父親和母親對同一個孩子的接納程度都會不一樣。所以古拴,作為父母箩帚,無需假裝無條件地接納,甚至從頭到尾都接納黄痪,更不要在自己無法接納的時候假裝接納膏潮。
當人們成為父母的時候,他們會忘記自己是個人這個事實满力,他們不再是他們自由的自我焕参,忘記了他們的情緒可能因時因地不同轻纪。作為父母,他們認為有責任表現(xiàn)得優(yōu)于一個單純的人類叠纷。
為人父母最大的錯誤就是忘記了自己是凡人刻帚,只有讓自己成為實實在在的人才能成為高效能的稱職父母,孩子也會很喜歡他們的父母表現(xiàn)出來的真實性涩嚣。
我曾經看過一些育兒書里寫道崇众,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方法就是將孩子本身和他的行為分開航厚。然而顷歌,行為是人引起的,要如何將這二者分開幔睬?當我的孩子做出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闀r眯漩,我要如何告訴他“我只是不喜歡你的行為,而不是不喜歡你這個人麻顶?”
對此赦抖,戈登博士指出,人和行為是無法完全分開的辅肾,當你不喜歡孩子的某個行為時队萤,在那一刻你也是不喜歡他這個人的,因為是他這個人造成了這樣的行為矫钓。所以要尔,明確而誠實地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再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新娜,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一個真誠的盈电、活生生的人,這樣更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親密關系杯活。
要記住匆帚,父母并不需要為出現(xiàn)的每個問題都承擔責任。
當親子關系出現(xiàn)問題時旁钧,戈登博士提出用“問題歸屬原則”來解決吸重,這里的“問題”,指的是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歪今。當問題歸屬在孩子時嚎幸,即孩子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建議父母采用“積極傾聽技巧”寄猩;若問題歸屬在父母嫉晶,即父母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建議父母采用“面質技巧”。
Part 2 問題在孩子替废,請采用“積極傾聽”
當親子關系出現(xiàn)問題時箍铭,父母首先應該判斷“問題的歸屬”,若問題歸屬孩子椎镣,那么父母只需采用“積極傾聽”技巧诈火,引導孩子自主解決問題,而不必過度干涉孩子甚至代替孩子解決問題状答。很多時候冷守,孩子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扮演一個傾聽的角色惊科,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是被接納的拍摇。
那么,父母要如何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接納呢馆截?
有兩個方面充活,一是用非語言來表示接納。非語言包括手勢孙咪、姿勢堪唐、面部表情巡语,或其他行為翎蹈。比如,用不干涉的方式表示接納(不插手孩子此刻正在做的事)男公,用被動傾聽表示接納荤堪。
另一個方面就是直接用語言來表示接納∈嗯猓“語言接納”中澄阳,戈登博士尤其強調“積極傾聽”,即不帶有任何個人的判斷踏拜、想法和情緒碎赢,而是把話語權交給孩子,鼓勵和邀請他釋放自己的情緒速梗。這個方法能減少孩子對負面情緒的恐懼肮塞,還能幫助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積極傾聽”看似很簡單姻锁,其實它對父母有很高的要求枕赵。受自身表達能力的限制,孩子必定無法流暢而有邏輯地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位隶,這就需要父母花更多時間和耐心去傾聽拷窜;在傾聽的過程中,父母難免會想要直接插手給出解決方法甚至指責批評孩子的情緒,這些都是不恰當?shù)睦好粒驗楦尘#⒆邮仟毩⒌模袡鄵碛凶约旱那榫w恋谭,你不應當去干涉糠睡。而且,任何情緒都是友好的疚颊、暫時的狈孔、應當被接納的。父母要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材义,并相信他有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均抽。
中國傳統(tǒng)的父母總是習慣否定孩子的情緒而不自知。比如其掂,當孩子摔倒后嚎啕大哭時油挥,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不是趕緊安撫他說“不疼了不疼了款熬,沒關系沒關系深寥,不哭了不哭了”?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否定贤牛,否定了他對疼的感知惋鹅,還否定了他表達疼的方式——哭。而這種“疼”殉簸,是他的感受闰集,不是你的。
如果父母面對的是還不太會說話又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嬰幼兒般卑,要如何使用“積極傾聽”呢武鲁?
面對嬰幼兒,父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來完成整個積極溝通的過程蝠检,盡管這個過程通常是非語言的沐鼠。
只有花費大量時間陪伴孩子的人,才能逐漸掌握孩子所給出的非語言信息究竟傳遞了什么需求叹谁,進而迅速而準確地給予反饋饲梭。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需求千差萬別本慕,而不同的父母在接受孩子的訊息上也有極大的差異排拷,所以不要教條地套用那些常見的育兒準則,而要耐心仔細地傾聽自己孩子的需求锅尘。
Part 3 問題在父母监氢,則需要“面質技巧”
當父母真的無法接納孩子的某些行為時布蔗,意味著孩子已經給父母帶來了問題,這時浪腐,父母的內在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纵揍,那么,父母要使用的是“面質技巧”议街,即學習如何說話泽谨,才能讓孩子傾聽父母的感受,為父母著想特漩。
如何判斷問題是屬于孩子還是父母吧雹?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感受一下自己的內心是否因為孩子的某些行為而出現(xiàn)了不接納的感覺涂身,并闡釋產生煩惱雄卷、挫折和怨恨。注意蛤售,當父母的內心出現(xiàn)了這樣的感覺丁鹉,表示需要用某種方法來幫助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孩子悴能。這一點是很多父母都會忽略的揣钦。
相反,很多父母都認為是孩子造成了自己的不愉快漠酿,他們會采用命令冯凹、指揮、警告记靡、威脅谈竿、說教团驱、建議等無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摸吠,而這些方式都是從父母的感受出發(fā),給出的解決方案嚎花。往往這些解決方案反而侵犯了孩子的自尊寸痢,甚至引起孩子的報復。
所以紊选,最好的方式是——只表達自己的感受啼止,而不提出解決辦法,這是“面質技巧”的核心兵罢。
比如献烦,孩子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你看到了很生氣卖词,這時你會怎么說巩那?無效的溝通方式是:
“你趕緊把玩具給我收好!”“你怎么又扔了一地!”“你一點也不體諒我的辛勞即横!”……
如果使用“面質技巧”呢噪生?你可以嘗試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剛收拾好,你就弄亂了东囚,我心里肯定不好受跺嗽。”
這樣页藻,就不會讓孩子誤以為你在指責他桨嫁。這就是用“我——信息”來代替“你——信息”的說話方法,它包含三個方面:“行為+感受+影響”份帐,即客觀描述孩子的行為瞧甩,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這個行為帶來的客觀而具體的影響弥鹦。
還是以“扔玩具”為例子肚逸,我們可以這樣說:
“我剛剛把玩具收拾好,你就扔了一地彬坏,我覺得很不好受朦促,而且我還要辛辛苦苦再收拾一遍∷ㄊ迹”
這樣务冕,孩子聽到會不會更容易接受?
很多父母學會了“我—信息”的溝通方式后幻赚,興沖沖地在家里實踐禀忆,卻屢次碰壁,甚至使親子關系更加糟糕落恼。原因何在箩退?因為他們在使用這個“面質技巧”時,犯了常見的錯誤:
①你以為自己表達的是“我—信息”佳谦,實際上是經過偽裝的“你—信息”戴涝。也就是說,你認為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钻蔑,實際上是在指責啥刻、批評孩子。
比如咪笑,你跟孩子約好讓他做家務可帽,而他并沒有做。你說:“我覺得窗怒,你沒有遵守約定去做家務映跟,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钝满。對此,我很失望申窘⊥溲粒”確實,你說的是“我覺得”剃法,但事實上碎捺,你是在指責孩子的“不負責任”。想想自己平時有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贷洲?而孩子是怎么回應的收厨?是不是更加氣急敗壞地反駁你?
②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优构,過于強調負面消極的感受诵叁。比如,媽媽因為女兒的晚歸而焦慮擔心钦椭,在女兒回家的那一刻卻對她大加指責拧额,批評她只顧自己玩得高興而不顧家人的擔心。難道媽媽見到女兒平安回來的第一感受不是高興彪腔、放心嗎侥锦?如果先強調正面情緒,再客觀地說出女兒晚歸的事實德挣,想必會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恭垦。
③父母要準確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和感受,但不要將孩子當做出氣筒格嗅。也就是說番挺,在跟孩子交流時,要注意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屯掖,太過和不及玄柏,都是不妥當?shù)摹1磉_情緒懂扼,不是發(fā)泄怒火禁荸,更不要利用怒火來懲罰孩子右蒲。
此外阀湿,還可以將“我—信息”的技巧用于對孩子的夸獎上,即瑰妄,從父母的角度出發(fā)去表達對孩子的欣賞陷嘴、感激、稱贊间坐。比如灾挨,用“謝謝你幫我丟了垃圾邑退!”來代替“你真是體貼父母的好孩子!”
Part 4 如何解決親子沖突
有時劳澄,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xiàn)了沖突地技,“積極傾聽”和“面質技巧”都不管用,孩子就是要跟你對著干秒拔,怎么辦莫矗?
我們先要明白,任何人之間都存在沖突砂缩,無論是夫妻關系還是親子關系作谚,因為人是各個不同的,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千差萬別庵芭,這樣必定會產生矛盾妹懒。實際上,一種明顯沒有沖突的關系双吆,反而比一段經常沖突不斷的關系可能更不健康眨唬。
所以說,父母首先要意識到好乐,親子沖突是極其正常的单绑,也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曹宴。親子沖突既可能帶來破壞搂橙,更可能是促進親子關系進一步發(fā)展的種子,因此父母要理性對待親子沖突笛坦,更要學會處理親子沖突区转。
親子沖突不是一場非贏即輸?shù)臋嗔χ疇帲瑹o論父母是采取威權的方法獲得勝利版扩,還是采用妥協(xié)的方法讓孩子獲得勝利废离,都只是表面上解決了親子沖突,而實質上對親子關系并無助益礁芦。
仔細觀察身邊的父母蜻韭,對待親子沖突所采用的方法幾乎只有這兩種,要么是一人采用威權一人采用妥協(xié)柿扣;要么是孩子小的時候采用威權壓制肖方,大了管不住了就妥協(xié)縱容;要么是孩子小的時候妥協(xié)縱容未状,大了之后采用威權壓制俯画。
如果采用威權壓制,孩子的心中會有怨恨司草;如果多是妥協(xié)縱容艰垂,父母的心中必定也有怨恨泡仗。難道父母和子女之間只能是“非輸既贏”的關系嗎?
戈登博士獨具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種方法猜憎,即“沒有輸家”的方法娩怎,父母和孩子都沒有輸。在這種新的方法中胰柑,不涉及權力的爭斗峦树,解決方案是能被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接受的,這是一種雙方達成共識的解決方法旦事。
我們都知道魁巩,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的姐浮,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親子關系谷遂。因此,當你的親子關系出現(xiàn)沖突時卖鲤,最好的解決方案沒有寫在育兒書上肾扰,也不在育兒專家那里,而是適用于自己家庭的蛋逾、能夠讓家庭成員所共同接受的方案集晚。這個方案需要家庭成員共同參與討論并最終決定,而不是依靠父母的權威來確定区匣。
成年人之間有沖突時偷拔,大家都會考慮“各退一步”的方法來解決,而當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xiàn)沖突時亏钩,為什么卻必須要分出勝負呢莲绰?
所謂的“沒有輸家”法,在我看來姑丑,其核心就是蛤签,把孩子當做成年人來對待,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栅哀,再共同尋求解決之道震肮,而不是粗暴地運用父母的權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決定或命令。
戈登博士在書中引用了諸多親子沖突的案例留拾,父母們在運用“沒有輸家”法時戳晌,都采用了“積極傾聽”和“面質技巧”。也就是說间驮,在親子關系中躬厌,父母要學會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聲音,更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竞帽,只有這樣扛施,父母和孩子的需求才能被同時滿足,最終實現(xiàn)“雙贏”屹篓。
Part 5 作為父母的修養(yǎng)
在書的最后疙渣,戈登博士用三個章節(jié)的篇幅談到了“父母的修養(yǎng)”。其實堆巧,很多親子沖突之所以會發(fā)生妄荔,其根源并不在孩子。我們都知道谍肤,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不過是一張白紙啦租,他的一切行為都不過是在模仿與他朝夕相處的人。很多父母意識不到荒揣,孩子并不是自己的附屬品篷角,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系任。當父母試圖用自己的三觀去要求孩子時,沖突自然而言地發(fā)生了。
事實上并村,更需要改變的荚醒,是父母,而不是孩子霜旧。只有父母學會不斷改變自己错忱,接納孩子的無限可能性,才能避免更多的親子沖突挂据。
紀伯倫在《先知》中對這個原則闡述得非常清楚:
你的孩子并非真正是你的孩子航背。
他們是生命為自身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借你而來棱貌,但非從你而來玖媚,
盡管他們和你同在,但并不屬于你婚脱。
你可以給他們愛今魔,但別灌輸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障贸。
……
你大可以努力讓自己像他們错森,但別設法讓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篮洁,也不會停滯于昨日涩维。
每個人都曾是孩子,沒有人天生就是父母。想要擁有健康的親子關系瓦阐,養(yǎng)育出富有責任感的孩子蜗侈,那就必定需要花費一番艱苦的努力,甚至需要改變自己一貫的思維方式睡蟋。
愿我們都能成為“別人家的爸媽”踏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