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與最愛歷史君一道坯约,去聽聽大唐盛世的狂士與歌者,不為人知的晚年。
首先讓我們一起回顧大唐帝國歷史上重大轉折時期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后發(fā)動的戰(zhàn)爭谚咬,是同唐朝爭奪統(tǒng)治權的內戰(zhàn),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择卦。這場內戰(zhàn)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敲长,國力銳減。因為發(fā)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秉继,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祈噪,又由于其爆發(fā)于唐玄宗天寶年間尚辑,也稱天寶之亂。
然后我們盤點一下詩仙李白的生平月褥,他出生于公元701澈蝙,卒于762年吓坚,請讀者諸君注意安史之亂發(fā)生和結束的時間節(jié)點灯荧,相信您也會發(fā)出驚嘆:詩仙李白若再遲一年離世,就能看見平叛勝利后的長安逗载。可是歷史從來不容許假設厉斟,而我們知道詩圣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全過程,有史詩級的作品“三吏”“三別”和大量被稱為“詩史”的律絕流傳于后世码荔。那么問題來了:詩仙李白在生命的最后幾年究竟在做些什么感挥?他到底在安史之亂中經歷了什么?為何晚年的許多作品少有人提及触幼?
李白跟隨永王李璘的軍隊一路沿江東下的時候,早已在靈武稱帝的唐肅宗李亨置谦,偷偷將自家兄弟當成了打擊對象亿傅。一場影響大唐國運的同室操戈瘟栖,一觸即發(fā)。
在至德二載(757年)開年慢宗,大唐帝國內部實際上進行著兩場戰(zhàn)爭:一場是唐王室與安史叛軍的戰(zhàn)爭坪蚁,另一場是唐王室內部的戰(zhàn)爭。兩場戰(zhàn)爭看似毫不相關镜沽,其實錯綜復雜,糾纏不清嘴脾。
事情起源于安祿山叛軍攻陷潼關后蔬墩,唐玄宗倉皇奔蜀途中的一個重大人事安排。在逃亡路上拇颅,太子李亨與禁軍首領陳玄禮操縱“馬嵬兵諫”,又派人唆使當地父老攔住唐玄宗韵洋,要其留下太子抗擊叛軍黄锤,并分去大半人馬。天寶十五載(756年)七月初九鸵熟,李亨到達靈武(今寧夏靈武市),很可能經他本人授意痹届,三天后打月,他被隨從諸臣擁立為皇帝,是為唐肅宗僵控。
李亨擅自稱帝的消息鱼冀,整整一個月后报破,即八月十二日才傳到蜀中。獲悉消息的唐玄宗梗脾,這才知道自己早已從皇帝變成了太上皇盹靴。正史記載炸茧,毫不知情的唐玄宗在七月十五日以皇帝身份下詔稿静,部署了平定安祿山叛亂的重大決策——以皇子代替邊鎮(zhèn)將領典兵,具體安排如下:
太子李亨充天下兵馬元帥控漠,仍都統(tǒng)朔方悬钳、河東、河北默勾、平盧等節(jié)度采訪等都使,與諸路及諸副大使等滞诺,計會南收長安媳搪、洛陽;永王李璘充山南東道秦爆、江南西道、嶺南爸吮、黔中等節(jié)度采訪等都使望门,江陵大都督如故;盛王李琦充廣陵郡大都督筹误;豐王李珙充武威郡大都督……
由于其他皇子并未到府就任,只做了掛名一把手哄酝,實際到任的僅有李亨和李璘。兩人一個獨撐北方戰(zhàn)局屡立,一個寄希望于南方后盾搀军。而在唐玄宗的算盤中,自己則坐鎮(zhèn)蜀中統(tǒng)籌南北全局罩句。
但讓唐玄宗始料未及的是,到了靈武的李亨在朔方軍的全力支持下登基稱帝檩坚。鑒于朔方軍當時是朝廷碩果僅存的最強軍隊诅福,偏居蜀中的唐玄宗無力掌控,更無力對抗氓润,只好在表面上承認了李亨即位的既定事實。但他并不甘心自己淪為太上皇挨措,于是對李亨展開了權術反制:
第一崩溪,宣稱軍國大事先由皇帝(唐肅宗)處理,但應奏報太上皇(唐玄宗)伶唯,太上皇保留發(fā)“誥”(以區(qū)別于皇帝的“詔”)的權力,仍可號令天下瞪讼,等到收復兩京粹断,太上皇才不問政;
第二瓶埋,派親信大臣韋見素诊沪、房琯狡汉、崔渙等人到唐肅宗身邊,希望加強對唐肅宗的控制;
第三兵多,希望在南方建立一支足以與朔方軍抗衡的武裝力量,從而加強太上皇的話語權衅斩。
我們都知道怠褐,槍桿子里出政權畏梆,所以第三點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奈懒。唐玄宗把希望寄托在李璘身上磷杏,任命李璘出鎮(zhèn)江陵后,又二次任命他為江淮兵馬都督极祸、揚州節(jié)度大使。這次任命之后遥金,自山南東路(治江陵)沿長江東至江南西路(治洪州)、江南東路(治蘇州)选泻、淮南路(治揚州)之軍事溜哮,皆受永王李璘節(jié)制辅鲸。
李璘也領會到父皇的用意,因此在江陵招募了數萬將士辆苔,再利用江南的經濟優(yōu)勢忿族,企圖在南方建立反擊安史叛軍的基地。一旦軍隊建立起來错英,并在對付叛軍方面取得戰(zhàn)果隆豹,那么,唐玄宗在與唐肅宗爭奪實權的斗爭中就有了足夠的籌碼璃赡。
在唐玄宗與唐肅宗兩個政治中心并存的前提下,李璘作為唐玄宗的籌碼碉考,成為震懾唐肅宗的一股勢力。這引起了唐肅宗的警覺锌仅。之前向唐玄宗面諫墙贱、反對諸王分鎮(zhèn)的高適,此時獲得唐肅宗召見剿吻,于是從蜀中跑到靈武串纺,跟新君陳述“江東利害”,并說永王李璘“必敗”纺棺。唐肅宗對高適的見解很滿意,遂在江淮地區(qū)安排親信茅撞,做好對付李璘的準備巨朦。
在李白決定加入李璘幕府任江淮兵馬都督從事的時候,高適獲得唐肅宗任命糊啡,出任淮南節(jié)度使,領廣陵等十二郡堕扶。這意味著,這對昔年共游河南的好友稍算,此時分屬不同的陣營,他們的關系即將破裂钾埂。
與此同時科平,唐肅宗以名將來瑱為淮南西道節(jié)度使,領汝南等五郡。加上江東節(jié)度使韋陟污抬,唐肅宗完成了三名親信共同對付李璘的人事布局。
而在李璘這邊矢腻,他對唐肅宗已將自己列為對手的事實射赛,完全蒙在鼓里。他的任命來自于父皇唐玄宗竣灌,在南北兩個朝廷并存的情況下秆麸,他選擇聽命于蜀中的唐玄宗朝廷。所以沮趣,當唐肅宗害怕李璘的勢力擴張會威脅到自己,命令他返回蜀中的時候驻龟,他違抗了唐肅宗的命令缸匪,繼續(xù)率軍東下。
根據歷史學者鄧小軍的分析豪嗽,李璘水軍下廣陵的目的豌骏,是從廣陵出發(fā)隐锭,走海路直取安史叛軍的大本營幽州。這從李白寫于李璘幕府的《永王東巡歌》中钦睡,也可以得到佐證:
王出三山按五湖,樓船跨海次揚都洒琢。
戰(zhàn)艦森森羅虎士褐桌,征帆一一引龍駒。
……
祖龍浮海不成橋荧嵌,漢武尋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谭网,卻似文皇欲渡遼赃春。
加入李璘幕府后,李白肯定獲悉了永王李璘集團的作戰(zhàn)計劃锥涕,因而在詩中明確以唐太宗對高句麗渡海登陸作戰(zhàn)的歷史抠璃,作為李璘水軍出海北伐的比附〔耍可是,不等李璘到達廣陵旧乞,一路受到唐肅宗支持的地方勢力磅氨,紛紛鬧起內訌,向李璘發(fā)起了挑戰(zhàn)烦租。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除盏,李璘水軍先是擊敗了挑釁的地方勢力者蠕,但當唐肅宗派出的宦官使者出現在江對岸時掐松,李璘集團內部軍心崩潰——唐帝國的共同敵人是安史叛軍,而唐肅宗竟然以“討逆”之名將矛頭對準了永王李璘大磺,這一波政治宣傳和軍事鎮(zhèn)壓,讓李璘的部下覺得失去了合法性和正義性待榔,于是紛紛倒戈流济。
至德二載(757年)二月十日,李璘兵敗潤州。十天后绑嘹,逃至大庾嶺的李璘被江西采訪使皇甫侁擒殺。這場由唐肅宗發(fā)動的內訌權斗姨丈,最終以勝利者的意志擅腰,定性為“永王之亂”。太上皇唐玄宗在李璘兵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趁冈,失去了賴以制衡兒子唐肅宗的唯一勢力,無奈只能發(fā)誥沐绒,宣布將李璘廢為庶人旺坠。但當唐玄宗獲悉李璘遇害的消息,他才真情流露蹋肮,“傷悼久之”。
而唐肅宗馁龟,再次以他的表演濒翻,洗脫他才是害死李璘的真兇這一事實。史載有送,唐肅宗在得知李璘死亡的消息后,責備皇甫侁“既生得吾弟裸删,何不送之于蜀而擅殺之”阵赠,并做出“廢(皇甫)侁不用”的決定∝拜皇甫侁成為唐肅宗的替罪羊枷邪,而唐肅宗則在歷史上繼續(xù)營造孝悌的君王形象。
所謂“永王之亂”东揣,因為關乎勝利者唐肅宗的歷史形象嘶卧,事后被篡改和掩蓋的真相很多。特別是當唐肅宗付出了巨大代價芥吟,在同年九月收復長安,并迎回太上皇唐玄宗泵额,最終“取締”了蜀中朝廷携添、實現大權在握之后,永王李璘連同他的同黨,更是被塑造成為帝國的叛亂者缸托。雖然擅于權術的唐肅宗表面說不忍心宣布李璘的罪行瘾蛋,但實際上,一整套的政治宣傳和秋后算賬佩抹,早已在大唐的子民腦海中輸入了“李璘集團等于叛國者”的權威信息取董。
李白加入李璘幕府不到三個月,人生就從高峰跌入了谷底茵汰,不僅是朝廷的囚犯,還是“世人皆欲殺”的罪人栏豺。別人不知道或假裝不知道“永王之亂”的真相豆胸,但他李白知道呀。他要說出來溉卓。
長按贊賞碼搬泥,感謝您的鼓勵支持伏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