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在《秦腔》里寫到:交通基本靠走疆偿,治安基本靠狗咱筛,通訊基本靠吼,娛樂基本靠手杆故。1999年CCTV(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迅箩,趙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的小品《昨天处铛,今天饲趋,明天》引用了此句子: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罢缸,治安基本靠狗篙贸。而后廣為流傳,網(wǎng)絡上也演變了不少版本枫疆。主要用來描述一些農村的基礎條件薄弱爵川、貧窮。其實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息楔,在中國大部分的地方寝贡,這樣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
我是80后值依,生長在西南的四川北部農村圃泡,那里大山連綿,山路陡峭愿险,公路盤山而居颇蜡。還好我家住在公路的旁邊价说,下雨天的話公路都是泥濘的,集市在距家五六里的鎮(zhèn)上风秤,沒有什么交通工具鳖目,自行車摩托車很難得見到,可以說交通的話基本都是靠走缤弦。治安基本靠狗领迈,這話一點不假。在農村一般的人家都會養(yǎng)狗碍沐,我們說養(yǎng)條狗看門狸捅,其實就有點治安靠狗的意思在里面。我記得小時候累提,一般我在家做飯尘喝,父母到地里干農活,飯做好了就朝著父母干活的地方斋陪,扯開嗓子喊:爸爸回來吃飯了or 媽回來吃飯了……這就是通訊靠吼的真實寫照瞧省,我不知道有沒有和我類似經歷的?
我記得第一接觸電話的時候鳍贾,大概是初一還是初二,具體記不清了交洗,一個上午在校園和同學一起做黑板報骑科,聽到老師的電話響了,然后我們飛快的跑過去构拳,很遺憾我沒有同學跑的快咆爽,沒有接到電話,完美的錯過了置森,這是一次非常近距離的接觸電話斗埂。后來聽我們生產隊的中會姐給我描述過她第一次接電話的感受,她說很神奇凫海,也很緊張呛凶,手都在發(fā)抖,她說想不明白為什么一根線里面會傳出遙遠地方親人的聲音……我真正第一次接電話是在初三會考完了之后行贪,姐姐給我打了個電話漾稀,就記得沒說幾句話,一直就很緊張建瘫,直到掛了電話后崭捍,還在那種緊張的氛圍里……
后來在技術學校里面,學校的小賣部里有公用電話啰脚,經常會聽到小賣部的喇叭喊:XX班XX同學5分鐘后來接電話殷蛇,我也這樣在小賣部接過姐姐的電話,接過老師的電話,好像每接一次電話是5毛錢粒梦。
再后來我出來工作了亮航,在三星,有的同學買了BP機谍倦,那個時候就覺得BP機還是一種當下最流行的通訊工具塞赂,慢慢的手機出來了,BP機開始沒落直至消失昼蛀。當時宴猾,諾基亞,摩托羅拉叼旋,三星這三大手機占據(jù)著很大的江山仇哆,公用電話仍然是主要的通訊工具,一般買那種IC卡打電話夫植,這樣會便宜很多讹剔。在三星工廠的附近有許多的電話超市,生意火爆详民,那個時候都是這樣和遠方的親人朋友聯(lián)系感情延欠,其次就是書信,我記得部門里一天會有一大堆的信件沈跨,收到書信的人應該是最開心的由捎。
發(fā)展到今天,手機已經經過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饿凛,誰沒有個手機了狞玛,有的人或許還拿著兩個手機甚至三個……曾經覺得要是有電話就好了,那樣打電話就方便了涧窒,就可以隨時和家人通電話了心肪。最初在給我媽打電話的時候,她總是會說不說了纠吴,浪費電話費硬鞍,可能大家都會經歷過為了節(jié)約電話費,掐著五十幾秒掛電話……反正就是各種的省電話費戴已∩拍可是到了如今,網(wǎng)絡越來越發(fā)達恭陡,通訊工具也越來越強大蹬音,手機的通話時間每個月都用不完,但你是不是給父母打電話越來越少了休玩?你還記得上次給父母打電話是什么時間嗎著淆?在微信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位老人去修手機劫狠,店員告知手機沒有壞,老人喃喃自語:電話沒有壞永部,怎么接不到孩子們的電話呢? 短短幾句独泞,讀過,心里酸酸的苔埋,說不出的滋味懦砂。
我的父母是50后,只會用老人機组橄,不會玩微信荞膘,我們一年見一次面,平時的溝通就是電話了玉工,偶爾用外甥女手機微信視頻羽资,可是想想,我上次給他們打電話已經是很久了遵班,自責屠升,反省后,馬上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狭郑,并在心里保證以后每周至少一次與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通電話腹暖。
俗語講:世上只有瓜念籽,哪有子念瓜翰萨。
我們永遠是父母最深的牽掛微服。
所以,如果在外缨历,就多給父母打打電話吧;
如果在家糙麦,經常陪父母說說話辛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