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這部豆瓣高分神作《一一》的時候扩然,我還在上學(xué)艘儒。記得自己分三次才看完了這部近3小時的電影。依托著眾多影評的提點夫偶,年少的我依稀明白電影想要說的是人生的無奈界睁,但我自己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最近又聽人提起這部電影兵拢,找出來又看一次翻斟。不知不覺就過了3個小時,而我恍然像過了冗長的一生说铃。
在此之前访惜,楊德昌導(dǎo)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嘹履。在那部電影里,楊德昌導(dǎo)演抽絲剝繭地在一個少年身上表達了一個時代疾牲。它溽熱又凜冽植捎,迷惘又決絕,激情又偏執(zhí)阳柔。當(dāng)小四把刀捅向戀人的心口焰枢,理想主義在這里升起,也在這里被毀滅舌剂。它是爛漫與殘酷的雙飛济锄,是革命與詩意的并置。
但《一一》是如此不同霍转,它是靜水流深的無奈荐绝,是后知后覺的感傷。它是那樣普通避消,普通得就像是生活本身低滩。難怪年少的我根本就看不下去這樣的電影。那時的我期待的仍然是一把刺向生活的刀岩喷,和一聲憤怒的吶喊恕沫。哪知道在《一一》里,中年的簡南峻面對昔日戀人纱意,面對生活的無解婶溯,選擇的卻是無趣又無奈的逃避?年少的我又如何接受偷霉,這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呢迄委?
這部電影從一場婚禮開始,以一場葬禮結(jié)束类少。電影伊始伴隨著一個孩子的啼哭叙身,電影結(jié)束是一家人的悲慟。似乎整個人生在這里形成了一個閉環(huán)硫狞。
《一一》的故事情節(jié)也很簡單曲梗,但就像楊德昌導(dǎo)演說的那樣,“越是簡單的事其實越是復(fù)雜”妓忍。這是一部有關(guān)平凡家庭的平凡生活的電影虏两,也是一部表現(xiàn)人的隔膜與人的無助的電影。
在童年簡洋洋的眼中世剖,生活是總被一群小女生們欺負定罢,是被教導(dǎo)主任譏諷和誣陷,是從一部自然科教片中突然窺見一個早熟的秘密旁瘫。他用照相機拍下每個人的后腦勺祖凫,因為他覺得“每個人只能看到一半的事情”琼蚯。他是童真和純熟的結(jié)合體。
在姐姐簡婷婷的眼中惠况,生活是為了擁有一段臆想中的戀情遭庶,卑微到去做一個傳話筒,或一個備胎稠屠。但她始終不明白的是自己用力的付出為何得不到相同的回報峦睡?少年維特的煩惱,從來只是別人眼中一件必經(jīng)的青春小事权埠,卻是簡婷婷有限的生命里翻江倒海的波瀾榨了。
在媽媽敏敏的眼中,生活是一堆麻煩事攘蔽,卻又麻煩得如此雷同龙屉。在婆婆的病床前,她試圖每天講出一點不同的內(nèi)容來满俗,最終卻發(fā)現(xiàn)转捕,“為什么我每天說一樣的話,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唆垃?”她震驚于自己乏善可陳的人生瓜富,甚至為此求助于神明,去山上靜修降盹,但等她回來時,卻發(fā)現(xiàn)”一切并沒有什么不同“谤辜。
在爸爸簡南峻那里蓄坏,生活是頻臨破產(chǎn)的公司,是沉默不語的逆來順受丑念,是在爾虞我詐的生意里掙扎著堅持自我的原則涡戳,是疲憊至極的中年人試圖從初戀情人那里找到“重新活一次”的勇氣,最終卻發(fā)出“真的沒有那樣的必要”的無奈和謂嘆脯倚。
在老年的婆婆那里渔彰,生活是看著不成氣候的阿弟結(jié)婚,他的前女友還來鬧場子推正,簡直令人心生郁悶恍涂。
這個家庭中的所有人,從童年到少年植榕,再到中年和老年再沧,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麻煩中,同時就像洋洋拍的無數(shù)個后腦勺一樣尊残,每個人都只能看到別人一半的樣子炒瘸,而且只是表面的樣子淤堵。
這是一個早已失語的家庭內(nèi)部的巴別塔。楊德昌導(dǎo)演在這部電影中用了很多的框中框構(gòu)圖顷扩,人物總是被擠壓在一道道的門框和窗框之間拐邪,無法突破自己的局限,也拒絕了解別人隘截。甚至連簡南峻一家人的生活環(huán)境扎阶,也總是被各種走廊、墻壁分割技俐,這樣的封閉和局促是對這個家庭內(nèi)部無法正常溝通的一個注解乘陪。
同時,影片中也包含大量的玻璃反光場景雕擂,以及鏡面反射的構(gòu)圖啡邑,非常直觀地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受困于都市的主題。最典型的一場戲是敏敏在公司滯留在夜深井赌,同事問她為何還不回去谤逼,她說突然感覺自己無處可去。說完這句話仇穗,鏡頭慢慢搖到窗外濃郁的夜色流部,高大的落地玻璃映襯出林立的高樓大廈和霓虹燈影,而哭泣的敏敏則瑟縮成一團黑影纹坐,受困其間枝冀。
再次,《一一》用幾段平行剪輯說明了人生不過是不同階段的重復(fù)和變奏耘子。電影把簡南俊和女兒婷婷的戀情進行了平行剪輯果漾,預(yù)示著日光之下并無新事,哪怕是生命中美好的戀愛體驗谷誓,結(jié)果也只是又一次殘酷的輪回:中年的簡南俊也曾經(jīng)是少年的簡婷婷绒障。他們既是無法溝通的個體,又是如此相似的個體捍歪,相似到幾乎可以代表彼此人生的某一個階段户辱。
從這一點來說,觀看《一一》也是觀看無數(shù)個自我的過程糙臼。我們是童年的簡洋洋庐镐,是少年的簡婷婷,是中年的簡南俊和敏敏变逃,也可能是老年的婆婆焚鹊。
這樣的戲一場接著一場,綿密又細致,普通又瑣碎末患,最終組成了一部平凡家庭的平凡悲劇研叫。但最悲劇的地方,其實在于平凡的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樣的生活璧针,以至于我們都已經(jīng)覺察不出其中的悲劇來嚷炉。洋洋在電影的最后說,他長大以后要讓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探橱∩暌伲或許楊德昌導(dǎo)演自己就是長大以后的簡洋洋,他拍出了《一一》隧膏,讓我們看到自己每天都在經(jīng)歷卻無法看到的悲劇性哗讥。
當(dāng)然,《一一》留給后人的還有電影里那些令人耳熟能詳?shù)呐_詞胞枕,“電影延長三倍生命”和“沒有一棵樹杆煞,沒有一朵云,是不美麗的”皆出于此腐泻。但同時决乎,那些綿延不斷的說教似的臺詞也成了這部電影常被人詬病的地方。
電影里的主人公派桩,每一個都像是楊德昌的分身构诚,他們被人生意義的虛妄弄得疲乏不堪,卻還是忍不住要孜孜不倦地追問铆惑。這或許也是楊導(dǎo)的可愛之處吧范嘱。他像一個孩子一樣,追問著人究竟應(yīng)該怎樣活著员魏?最終丑蛤,這些主人公們終于承認并接納了生活的蒼白和重復(fù),并試著去遵從自己的本心逆趋,或許這是獲得平靜生活的初始。
有人曾說晒奕,楊德昌是用科學(xué)家的態(tài)度拍電影闻书,用社會學(xué)家的姿勢去干涉現(xiàn)實,又像心靈雞湯作家一樣撫慰人心脑慧。深以為然魄眉。畢竟,在面對宿命般重復(fù)的生活中闷袒,有多少人直接放棄了追問坑律,自以為踏實卻麻木地活著。我喜歡楊德昌導(dǎo)演的執(zhí)拗與真誠囊骤,哪怕最后不曾找到與生活和解的方式晃择,但至少有人曾如此執(zhí)著地叩問過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