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的時候,看到一條《印象·劉三姐》的新聞蹈矮。都說砰逻,沒看過《印象·劉三姐》就等于沒去過陽朔,反正陽朔我是白去了泛鸟。
不由想起蝠咆,2013年特地飛去山西看的一出戲——《又見平遙》。時隔五年谈况,真的很想再去看一遍勺美。我也真心推薦去平遙玩的朋友递胧,為這部戲多留一個晚上。
盡管是由王潮歌執(zhí)導的赡茸。起初缎脾,蠢鈍如我,對《又見平遙》沒抱太大期待占卧。拿到票的時候遗菠,還是蠻驚訝的。頭一次見到?jīng)]標座位號的戲票华蜒,心里暗想:莫非我們來晚了辙纬,買的站票? ?
等到大戲真正開演的時候叭喜,我們一行人一直被人流簇擁著贺拣,不斷往前。整場戲就在全場觀眾“邊走邊看捂蕴、走走停推┪校”的狀態(tài)中進行∩侗妫看戲的時候涡匀,不由想起卞之琳的《斷章》,分不清究竟是我在看戲溉知,還是演員在看我們陨瘩。
《又見平遙》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血脈傳承、生生不息的故事级乍。我一直不知道如何描述當初觀劇時給我?guī)淼恼鸷成嗬汀9倬W(wǎng)定義的“情境體驗劇”似乎并不能完全準確地概況那種感官。
前幾天卡者,看了朋友發(fā)的一個軟文蒿囤,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當年《又見平遙》最讓我震撼的點崇决,就在于“沉浸式”觀劇過程材诽。
浸潤式戲劇在全世界戲劇界是非常新穎的先鋒創(chuàng)作。在沉浸式互動戲劇里恒傻,觀眾不是靜止坐在座椅上脸侥,而是隨著劇情的推進、演員的走動而跟隨盈厘。一個轉(zhuǎn)身睁枕,也許演員就會和你對上戲。
作為《又見平遙》觀眾的我,當年就像“穿越”到戲里一般外遇,真切感受到新奇注簿、好玩√拢“包子鋪老板娘”就在我身邊大聲吆喝著诡渴,“剛出爐的包子,客官你要不要試試菲语?”我也清晰看到“雜貨店老板”在向“觀眾”兜售他新到的好貨妄辩。還有一個好奇心重的觀眾探出身子,想去“青樓”一探究竟山上,被無情的“姨娘”一把推了出來眼耀。
我原本只是一個局外人,但在整個看戲過程中佩憾,卻常常分不清哪兒是演員哮伟,哪兒是觀眾。演員和觀眾打成一片的場面至今讓我難以忘懷鸯屿。某種程度上來說澈吨,觀眾無意識的“參演”也成就了這出好戲在我心中的地位把敢。
白天游覽的冷冷清清的平遙古城寄摆,早已不復當年商賈如流的風采。哪怕保存得再完整修赞,我也很難憑借一磚一瓦想象當年的車水馬龍婶恼。后來才想起,平遙除了擁有“中國境內(nèi)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古代縣城的原型”柏副,還有大名鼎鼎的“平遙國際攝影節(jié)”勾邦。猶記得朋友給我看她個人攝影展的布展照片時,我并沒有被古城的“古樸”吸引住割择,倒是對“凋敝”二字有了更為直觀的體會眷篇。
多虧晚上的《又見平遙》再現(xiàn)了昔日古城的人頭攢動、熙熙攘攘荔泳。
如果說白天的游覽讓我對平遙古城產(chǎn)生了感性認識蕉饼,那《又見平遙》這場戲,讓“平遙”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玛歌,也讓人對平遙歷史文化有了深切的體驗昧港。
五年過去了,我不能說自己記得清完整的劇情支子。但是除去繁華的鬧市创肥,我還記得近在咫尺的“送鏢師·洗浴”,記得趙家大院里的那次選妻,記得那面結(jié)合了現(xiàn)代化的聲叹侄、光巩搏、電等表現(xiàn)手法的亦真亦幻的城墻,更記得那個朝著家鄉(xiāng)的方向趾代,不停奔跑著塔猾,懺悔著的趙東家。
“鏢師”稽坤、“家族”丈甸、“生離死別”應該都是這出劇目的關(guān)鍵詞。好幾次移步換景尿褪,讓我陷入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的復雜情緒里睦擂。
都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杖玲。
這出沉浸式戲劇還妙在不同線路的演出顿仇,有些部分是不盡相同的。也就是說摆马,只看一次演出的話臼闻,并不能看完演出的全貌。所以囤采,在看戲的時候述呐,許是被人流裹挾著,或是被氛圍推動著蕉毯,我特別想知道乓搬,我走這邊的時候,另一邊在演什么代虾?如果當時进肯,我跟著人流走到另一條小巷里,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象棉磨?
也因為這個遺憾江掩,我特別想再去二刷《又見平遙》。
但其實人生亦是如此乘瓤。
誰能保證二刷环形、三刷,就能看清這出劇目的全貌馅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