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知道《牛虻》?這本書的名字,應(yīng)該是在小學(xué)六年級低飒,那時候许昨,我常到媽媽單位的圖書室里借書。但我沒有借這本書褥赊。為什么呢糕档?
因為我不喜歡書名(我這個以貌取人的家伙呀!)拌喉。在我印象里速那,這是一本關(guān)于革命者的書。奇怪尿背,小時候端仰,我對“革命”方面的書,有種天然的反感田藐。這種反感持續(xù)到三十多歲荔烧。所以吱七,我也錯過了不少好書,或者說鹤竭,晚讀到了一些早該讀到的經(jīng)典踊餐。典型的因噎廢食。您可千萬別像我這樣臀稚×吡耄看到有名的書,一定要打開來讀讀吧寺,讀上那么幾十頁窜管,再決定是否放棄。
2.
《牛虻》稚机,終于還是走進了我的視野幕帆,我認(rèn)真一頁頁讀完,倒是沒后悔該沒早點讀抒钱,因為我知道蜓肆,這本結(jié)構(gòu)并不復(fù)雜的書颜凯,對我而言谋币,就算我早讀了,在高小那個年紀(jì)症概,我也看不出來個四五六蕾额,如果是初中高中讀,我也會人云亦云彼城,不會做出獨立的思考诅蝶,有些大有深意的內(nèi)容,我一定不會深刻理解募壕,比如牛虻之父蒙泰里尼最后一次的布道內(nèi)容调炬。他在說什么?為什么這么寫舱馅?
這本書里缰泡,牛虻這個人物寫得好,讓人過目難忘代嗤,而他的父親蒙泰里尼這個人物也寫得非常深刻棘钞。身為不能公開承認(rèn)自己身份的父親,他深愛孩子干毅,他盡職盡責(zé)宜猜,努力栽培兒子,使兒子熱愛讀書硝逢,品質(zhì)美好姨拥。是的绅喉,如果不是命運多舛,亞瑟也許會在他的栽培下得到一個更順利的前途叫乌,而不會流落南美霹疫,受盡人間折磨,變成一個臉上帶著刀疤渾身布滿傷疤心靈傷痕累累的瘸腿男人——牛虻综芥。當(dāng)然丽蝎,也不可能成為“語不驚人死不休”、能以筆代刀膀藐、令人敬畏的屠阻、堅強的傳奇人物。
3.
故事的結(jié)局额各,牛虻上了刑場国觉,父親蒙泰里尼也死了。牛虻死后虾啦,作者濃墨重彩地寫了蒙泰里尼擔(dān)任紅衣主教的那一幕麻诀,作家不厭其煩地勾畫環(huán)境,對這位父親的內(nèi)心進行了細膩的描寫傲醉,并完整地呈現(xiàn)出他人生最后一次布道的內(nèi)容蝇闭。
身為紅衣主教,在那個場合硬毕,他可以那樣講話嗎呻引?應(yīng)該不可以。那他為什么說了那番話吐咳?有人認(rèn)為他瘋了逻悠。在我看來,他是太清醒了韭脊。他親眼目睹兒子被捕后的慘狀童谒,親眼目睹兒子被槍斃后的慘狀,他的心在流血沪羔。但是饥伊,他并沒有因此而忘記自己的布道責(zé)任。
他對基督的經(jīng)歷感同身受任内∧於桑《圣經(jīng)》里說,天父為了自己的信仰與事業(yè)死嗦,把兒子送上了祭壇趋距。蒙泰里尼問: 有誰關(guān)心過那位父親的心情?這位父親的心早已碎了越除!現(xiàn)在节腐,他就是那位父親外盯,兒子亞瑟(牛虻)就是受難的基督。他感到無比心痛翼雀。他和兒子以不同的方式饱苟,為了眾人的覺醒而努力著,可是是否值得呢狼渊?
他發(fā)出質(zhì)疑箱熬,我們的犧牲,是否能喚醒你們這些人狈邑,你們這些人會不會覺醒城须?還是一直愚昧下去,庸俗下去米苹,麻木下去糕伐?我們的付出和犧牲,值得嗎蘸嘶?為了你們這樣一些人良瞧。
應(yīng)該說,蒙泰里尼用這種方式對眾人講話训唱,也是在履行他的職責(zé)褥蚯。因為他一生信仰基督,努力講道以安慰痛苦的心靈雪情。對聽得懂的人來說遵岩,不是會猛醒嗎你辣?對聽不懂的人來說巡通,不是就會驚慌地后退嗎?于是舍哄,我們看到人們恐慌地逃了出去宴凉。人們以為他瘋了,其實他只是在用生命最后的能量來喚醒人們表悬。布道弥锄,不就是在喚醒人心嗎?
4.
蒙泰里尼在年輕時候就選擇了信奉天主教蟆沫,做神父籽暇,盡管他也曾有過不該有的愛情,生下了不該有的兒子饭庞,可是在信仰和事業(yè)上戒悠,他堅定不移,他堅信人們可以通過信仰基督而得救舟山,他自己也因為這個信仰绸狐,因為向基督祈禱卤恳,而屢次獲得了心靈的慰藉。
他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跟他一樣寒矿,有如此堅定的信仰突琳。然而年輕的亞瑟卻選擇了成為革命者,與父親走了一條不同的路符相。如同我跟我父親拆融。他在體制內(nèi),安穩(wěn)地生活工作啊终,我選擇了體制外冠息,經(jīng)年動蕩顛簸。他當(dāng)然希望我如他一樣孕索。
當(dāng)亞瑟被牧師出賣逛艰,又得知神父就是自己的父親時,他感到震驚搞旭。自己尊敬的神父散怖,居然是這樣的言行不一!這信仰還怎么讓人信仰肄渗,騙子镇眷!騙子!亞瑟悲憤交加翎嫡,又由于無法面對自己犯下的無意中出賣了同志的錯誤欠动,他自我放逐到了南美,歷經(jīng)磨難后又回到了意大利惑申,這個時候具伍,他已經(jīng)成為牛虻。
他“語不驚人死不休”圈驼,他以筆為劍人芽,無情地抨擊教會及其代表,終于為了準(zhǔn)備武裝暴動而被捕绩脆。在獄中萤厅,已榮升為主教的父親蒙泰里尼來看牛虻,得知這就是自己的兒子亞瑟靴迫,卻不能扭轉(zhuǎn)其必死的結(jié)局惕味。
兒子曾對父親說,你可以放棄你的教職玉锌,我們跑得遠遠的去生活名挥。但父親不能。牛虻死了芬沉。他是那么好躺同,那么有魅力阁猜,連行刑的士兵都不舍得瞄準(zhǔn)他開槍。但他終于還是死了蹋艺。
他死后剃袍,他從小就愛著的女人瓊瑪收到了他的信,告訴她牛虻就是亞瑟捎谨。那個一直愛著她的亞瑟民效。
他死后,父親蒙泰里尼向人們發(fā)出了猛烈的叩問: 革命者的鮮血是否值得涛救?布道者能否喚醒你們畏邢?
5.
牛虻和他的父親蒙泰里尼彼此深愛著。他們選擇了不同的信仰和事業(yè)检吆,但在親情上舒萎,他們的愛是一樣的。父親從來沒有一天不惦記著兒子蹭沛,兒子也無時不刻惦記著父親臂寝。“養(yǎng)不教摊灭,父之過咆贬。”對一位父親來說帚呼,能讓兒子如此愛自己掏缎,那便是成功的父教吧!
書中有一段故事煤杀,吉普賽女郎氣憤地對牛虻說: 你最愛的事蒙泰里尼眷蜈!牛虻沉默了,之后沒有否定怜珍,說: 是端蛆。
看到這里,我的心里感到特別欣慰酥泛,我多么怕牛虻說“不”呀!千萬別以革命的名義說不嫌拣。當(dāng)他說“是”時柔袁,我感到作者真是太棒了!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里异逐,不少父親以事業(yè)的名義捶索,逃避對兒子的照顧,然后卻打著“愛”的名義對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兒子指手畫腳灰瞻。真的腥例,在蒙泰里尼與牛虻(亞瑟)這對父子面前辅甥,這些父親應(yīng)該感到汗顏吧。
6.
讀到一大半時燎竖,我去查閱作者的介紹璃弄,想獲得更多一些作品信息。作者是怎么寫出這本書的构回?這個問題永遠都讓我感到好奇夏块?作者是位女性,愛爾蘭女作家答渔,享年96歲聋涨。她的經(jīng)歷也挺有趣井辆。由于搜索方便,就不復(fù)制粘貼了政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