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回國后顶瞳,常常會遇到一些跟美國不同的生活習慣玖姑。
一開始挺不適應的伍茄,但對著時間疮鲫,慢慢的又有了出國前那種吃穿喝酒輪江山的感覺。
現(xiàn)在兩年過去了嗦哆,有時不經(jīng)意回想起當年在美國的種種符喝,又突然會有種“怎么能受得了”的感覺闪彼。
今天就來扒一下那些剛?cè)ッ绹鴷r讓人特別不適應的西方習慣。
1. 美國食物分量大的驚人
當你吃美國飯的時候协饲,尤其是那種比薩畏腕、漢堡、豬排這種地道的美國飯菜茉稠,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店里的一人份足夠倆普通華人吃描馅。而且越往南方去這種趨勢越明顯。
說一次親身經(jīng)歷:
是跟朋友一行三人開車經(jīng)過美國中部一個鎮(zhèn)子而线,中途進了一家美國豬排店铭污,點餐時指著菜單上的廚師推薦菜對侍者說: 一人一份,來三份膀篮。
至今忘不了侍者接下來的話:“兄弟嘹狞,你們會撐死的,點一份就夠了誓竿〉笕蓿”
傲嬌如我們當然不同意,毅然點了三份烤黍。
然后當菜上來的時候我們都驚了知市,“一份”飯里包含了以下內(nèi)容:半斤豬排、兩個煮玉米速蕊、一碗土豆泥嫂丙、一份大份薯條、還有半個蘋果派规哲。
后來那次飯我們打包帶走之后足足吃了一天跟啤。
2.看個病能等死你。
剛到美國的時候唉锌,聽大家說美國醫(yī)療保險特好隅肥,什么都包,醫(yī)院特干凈袄简,器材特別好腥放。唯一沒說的就是,看病有夠麻煩的绿语。
美國看病普遍需要預約秃症,幾乎沒有當天掛號當天看這一說。一般你去趟醫(yī)院說肚子疼頭疼什么的吕粹,護士都會說:來給你約個號种柑,然后你可以兩周后來,因為那時醫(yī)生正好有空匹耕。然后兩周后你都忘了自己頭疼了聚请。
這種等待一開始我還以為是護士會自動給你篩選病情,如果她給你排兩周后是因為她知道你不病稳其。后來才知道這完全靠自己去要求驶赏,如果你不說夸張點,護士一準把你往后排欢际,所以我認識的很多美國人在就診預約時都會把病情說得加重50%母市。
而唯一能讓你快點看醫(yī)生的,就是急診了损趋。所以如果半夜肚子急疼或者有什么急事需要立刻見醫(yī)生的患久,你唯一的選擇就是跑到醫(yī)院急診室拍桌子大喊,老子要死了浑槽!
就這樣蒋失,他們還會給你套個手環(huán),讓你坐在急診室門口的椅子上等桐玻。
3.熱情的美國人
美國人對陌生人有種說不清楚的熱情篙挽,尤其是在遠離城市的鎮(zhèn)子里。如果你到哪個新鎮(zhèn)子里迷路了镊靴,很多人會熱情的給你指路铣卡,有人甚至會連說10分鐘链韭。有的甚至會陪你走一段路。
當然這種事在大城市里比較少見煮落。大城市中大家都忙敞峭,防護心也重,所以有時候反而比較少見到能幫你的蝉仇。
4.買東西要交稅
其實國內(nèi)也要交的旋讹,只是所有的商品價格都包含了,所以你在柜臺上付的就是貨架上標的價錢轿衔。
美國不這樣沉迹,所有物品的稅都是在收銀臺結(jié)算的。各個地區(qū)有不同的稅率害驹,但大體在5%~15%之間鞭呕,所以你會挑個20塊的鍋,然后付錢時卻發(fā)現(xiàn)收銀員收你22.
第一次遇到這種場面時打心底覺得被坑了裙秋。
5. 小費:餐館給消費琅拌、出租車給小費、理發(fā)給小費
個人覺得這是美國的惡習摘刑,好像人力成本多值錢一樣进宝。
大體是這樣的:餐館里吃飯時(快餐店除外),你在結(jié)賬時一般要把飯費的10%-15%拿出來做為給侍者的小費枷恕,因為理由是服務(wù)生在餐館里拿的都是最低工資党晋,所以都是靠小費掙錢的。這就無形中把侍者的費用轉(zhuǎn)嫁到了吃飯人的頭上:如果吃一頓好的(100以上)徐块,你就給我端了個盤子未玻,我就要多付20多塊?天理在哪兒胡控?
餐館還好說扳剿,另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就是出租車了。還好現(xiàn)在有了Uber這樣的服務(wù)昼激,如果你打的是傳統(tǒng)的出租庇绽,下車時有時候是要多加10%的錢作為小費的。真TM沒天理橙困。
最后一個要說的瞧掺,也是最沒天理的,就是去理發(fā)竟然也要給小費凡傅。如果你去一個傳統(tǒng)的美國理發(fā)店辟狈,一趟頭發(fā)理下來,除了交理發(fā)錢,竟然還要多給15%的小費作為對理發(fā)師的感謝哼转。
所以很多在美國生活的華人寧可自己理發(fā)也不要去理發(fā)店明未,因為實在是太不合算了。
6.開車時很少按喇叭
在國內(nèi)開車習慣了凡事按喇叭壹蔓,一到美國賊不適應亚隅。倒不是說這兒不讓按喇叭,而是大家都不按喇叭:前面車開得慢庶溶,我等;有車并道懂鸵,我讓偏螺;紅燈轉(zhuǎn)綠燈前面的哥們兒走的有點慢,不急匆光,我等下套像。
時間久了搞得自己也不好意思按喇叭了。
然后偶爾按一次终息,才發(fā)現(xiàn)夺巩,米國車內(nèi)的喇叭按鈕普遍比國內(nèi)的要難按下去。
7. 冷冷清清的圣誕節(jié)
國內(nèi)每當圣誕節(jié)的時候各個商場全都張燈結(jié)彩周崭,唯恐圣誕樹放的不夠多柳譬,大家不知道店里在做圣誕促銷。而大家也都喜歡在這天晚上四處出門玩樂续镇,即使第二天還要上班美澳。
到了美國才發(fā)現(xiàn),在這兒圣誕是個很嚴肅的節(jié)日摸航。
記憶最深的是來到美國后第一個圣誕節(jié)前的平安夜制跟,那天下午學校下課,大概是下午六點酱虎。冬天天黑的早所以六點多差不多天已經(jīng)黑了雨膨。
學校在市中心,所以回家的路基本上都是從事中心經(jīng)過读串。
一般下午六點都是超級吵鬧的:正好是下班高峰期聊记。但那天六點的市中心冷冷清清。沿街所有的商場商店旗艦店全都關(guān)門了爹土,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了甥雕,偶爾看到一個也是行色匆匆的往家里趕。整個城市一片肅穆胀茵。
后來才知道社露,圣誕節(jié)是美國人加人團聚的時候,每到這個日子琼娘,大家都該關(guān)門的關(guān)門峭弟,該下班的下班附鸽,早早得回家團聚了。
8. 買酒和進夜店竟然要查身份證瞒瘸!
還在國內(nèi)上學的時候坷备,進酒吧還沒聽說過因為年齡不到不讓進的,更沒聽說過喝酒還要查ID的(相反情臭,大把的站街皮條拉你進去)省撑。但到美國之后第一次去夜店,就被攔住查身份證了俯在,然后因為沒滿21被攔在門外竟秫,心情郁悶得要死。
后來跟朋友去了一家餐館跷乐,沒想到在吧臺要酒的時候肥败,酒保竟然也要查看身份證核對年齡,沒天理了愕提。
9. ?周日不能買酒馒稍!
很奇怪的一個規(guī)定,我在芝加哥遇到過浅侨,不知道別的城市有并沒有纽谒。
在芝加哥,周日早上11點之前是不準賣酒的仗颈。有一次我準備周日晚上的一個轟趴佛舱,所以早上去買酒,結(jié)果結(jié)賬時超市收銀員愣是不讓我付酒的錢挨决,并且指指墻上的鐘對我說:“11點才能結(jié)賬请祖。”
當時是早上10:30脖祈,結(jié)果我愣是在超市里亂逛了半小時鐘才把那兩瓶酒給買了肆捕。
10. ? 加油站需要自己加油?盖高!
嗯哼慎陵,素滴,國外的加油站一律沒有服務(wù)員給你加油喻奥,所有操作一律自己完成:下車席纽,刷卡,給車加油撞蚕,全部自己做润梯。
記得有次坐一個妹子開的車,需要加油。妹子剛來纺铭,第一次在美國加油寇钉。車開到加油站里,妹子在車上坐了5分鐘沒動舶赔,我們以為她有什么事兒扫倡,誰知她說了一句:
“哎怎么還沒有人來加油啊竟纳?”
當場笑翻撵溃。
11. 美國人對大麻的開放程度
在美國大學校園里,只要接觸超過10個美國人锥累,準有一個人會問你要不要吸麻征懈。尤其到了期中期末的時候,許多人會通過吸麻考前助眠或者考后放松揩悄。走進美國學生的宿舍,差不多總有一兩個里面彌漫著一股大麻味道鬼悠。
12. ?傳教
宗教在美國不是一般的普及删性。作為一個極容易被辨認出來的外國人(黃皮膚黑頭發(fā)),走在大街上常常會被神職人員搭訕焕窝,問你要不要信教蹬挺,要不要被拯救。周末的時候也常會有教會的人敲門它掂,問你是否Believe in Jesus Christ巴帮。這些傳教士的堅持堪比傳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