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事情太多….嘛恢总,還是別找借口了迎罗,拖更了那么久,總是要不得滴~
這個話題其實在大概兩個月前就想寫片仿,而前些天和一朋友聊天從蘋果的發(fā)布會延伸到了這個話題纹安,又帶來了些新的思考,所以乘著還算熱乎砂豌,趕緊寫下來厢岂。
熱衷網(wǎng)絡媒體的社會群體
自打智能手機普及后,很多人的時間可以說已經(jīng)被那塊聚合了幾乎所有信息的小屏幕占據(jù)了奸鸯,通勤路上看咪笑、休息間隙看、睡覺之前看娄涩、朋友聚會也看….以上的場景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悉,記得幾年前飯桌上還興起過“上飯桌主動上繳手機”的風潮。當然蓄拣,今天要說的是別的——微信公眾號扬虚。
以微信公眾號為開端,媒體界掀起了一次革命球恤,人們不再依賴傳統(tǒng)媒體辜昵,自己就有發(fā)聲的機會,這個契機讓網(wǎng)絡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咽斧,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了很多民間的大神堪置,他們樂于向公眾普及知識,順便賺點錢张惹,公眾也樂于用這種方法讓自己不斷地進步舀锨,本來沒啥毛病,但不少人卻開始天真地以為每天看大神們寫的字宛逗、聽大神們發(fā)的語音就能讓自己不斷進步….相信你能猜出我現(xiàn)在的表情坎匿。
隨便打開一個學習型的公號,你都能找出“XX天成為XXX”雷激、“你離成為XXX還差XXX”之類的標題替蔬,然后點進去看了一會,然后收藏屎暇、轉發(fā)承桥,感覺自己又進步了,真棒根悼!
再隨便打開個雞湯向的公號快毛,又是各種各樣的“XXX,你值得XXX”等等看起來很共鳴的文章番挺,然后青少年男女們點進去看完唠帝,然后收藏、轉發(fā)玄柏,你看襟衰,大家都那么說,我也理應如此粪摘!
上面的這些類型的公號瀑晒,往往都有大量的粉絲,而文章的閱讀量也很漂亮徘意,但這些數(shù)字的背后苔悦,是讓人擔憂的社會現(xiàn)狀。
你所認為的學習不是學習
可以說椎咧,很多人并沒有建立起學習的概念玖详,他們似乎很努力把介,工作、學習都勤奮得不行蟋座,也拿出了不錯的成績拗踢,但他們也時刻焦慮著,生怕別人超過自己向臀,然后逼著自己不斷前進巢墅,這種焦慮的狀態(tài)可以說是在中國大陸一線城市普遍存在的社會狀態(tài),因此才滋生出上面提到的那種速成的“學習方法”券膀,畢竟大家都時間有限君纫,有人幫你總結提煉,那你去看提煉好的東西就可以了嘛芹彬,少走了多少彎路對不對蓄髓?是啊,彎路確實少走了雀监,但正因為如此双吆,你才會更加焦慮呀。
在動物界会前,跟這種學習方法類似的好乐,是牛羊反芻的現(xiàn)象,即把吃進胃里的食物重新吐出來咀嚼瓦宜,來促進食物的消化蔚万,它們也會用反芻過的食物來喂養(yǎng)幼崽,因為幼崽的消化機能還不夠健全临庇。長期以別人消化過的知識為主食的現(xiàn)代人反璃,無異于不健全的幼崽。網(wǎng)絡上的大神之所以受到追捧假夺,大多是因為其至少一項出眾的能力淮蜈,而這項能力也很少是天生就有,也是經(jīng)過了長期的系統(tǒng)訓練獲得的已卷,正因為其長期的探索梧田,才有總結出規(guī)律的可能,而活躍在舞臺下的觀眾們侧蘸,只看到了表面的光彩裁眯,他們甘之若飴地接納他人的總結,讓自己不再重蹈覆轍讳癌,但有些人自然而然地就被這些總結限制了視野穿稳,一旦事物出現(xiàn)些意料之外的變化,立即就會不知所措晌坤。長期“被喂養(yǎng)”知識逢艘,讓他們失去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能力旦袋。
學習沒有捷徑,這句話從小就掛在老師嘴邊埋虹,也寫在各種教材上猜憎,多年后我再看這句話娩怎,依然認同搔课。我認為學習的價值在于讓你不斷地通過實踐來驗證既有的規(guī)律,并不斷讓規(guī)律接近真理截亦,在這個過程中爬泥,你的認知邊界會不斷拓寬,你的知識逐漸的形成體系崩瓤,你的舉一反三能力越來越強袍啡,然后慢慢變成他人眼中的大神,然后有一天却桶,你忽然覺得應該寫點什么總結一下境输,讓他人獲益,然后獲得了一堆夸獎和感謝颖系。對你來說嗅剖,這個過程才是學習。
想沒想過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嘁扼?
大概很多意識到這一點的人都能說一大堆理由信粮,現(xiàn)在說說我的:
第一個原因是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大陸多年的應試教育策略將教育標準化趁啸、工業(yè)化强缘,從而達到了普及教育的目的,但這樣的負面影響在于不傅,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平臺旅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把學習定格在了那唯一的標準上-----分數(shù),為了滿足要求访娶,自然會追求不斷接近標準答案商虐,然后等同學們畢業(yè)工作了,無論碰到什么問題震肮,第一反映往往是称龙,這個有什么標準嗎?那個有什么模版嗎戳晌?如果沒有鲫尊,就懵比了。因此他們喜歡看各種前輩的總結沦偎,前輩的總結似乎可以和學生時代的例題對應起來疫向,用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去解題咳蔚,總能搞定。常年的教育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搔驼。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急”谈火。有句形容舊中國社會的話叫“患貧不患均”,我將之解讀為:只有大家都差不多了舌涨,才會心安糯耍,而如果位于人后,想盡辦法也得趕上來囊嘉。叢林法則沒啥可說的温技,只是時代讓這個規(guī)律變成了問題,中國用幾十年完成了西方國家?guī)装倌甑默F(xiàn)代化進程扭粱,讓老一輩的人步子先于靈魂現(xiàn)代化舵鳞,快速發(fā)展帶來了對人的要求快速提高,所以人焦慮琢蛤,生怕落后蜓堕,家庭教育、學校教材都不斷地重復著這些博其,多少人從小都活在名叫“別人家的孩子”的影子下套才,什么事情都想著爭第一,一輩子都在比贺奠,這個觀念已經(jīng)深入骨髓霜旧,平時要是留心觀察,總能發(fā)現(xiàn)身邊有這樣的人儡率,電梯門快關了挂据,拼了命地擠進去、滿頭大汗地在路上疾走儿普,卻只比另一個慢悠悠的人早到了幾秒鐘崎逃,什么事情都追求快,變成了時代的風氣眉孩。也正因為如此个绍,大家才喜歡尋求短頻快,也才有了各種學習型自媒體人賺的盆滿缽滿的機會(有些內(nèi)容浪汪,你隔個半年一年再重新發(fā)一次巴柿,一樣受歡迎,而且很可能點贊的還是同一批人)死遭。
從蘋果的營銷手段看國人
這就是本文開頭的那個話題广恢,前些天的蘋果發(fā)布會又引來了媒體的狂歡,近些年一直如此呀潭,我無意中看到了對一些果粉的采訪钉迷,他們傾向于用這樣一個身份來詮釋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和品味至非,還有一個對星巴克忠粉的采訪,“每當看到大紅色紙杯糠聪,喝到太妃榛果拿鐵荒椭,我才會認為圣誕真的到了”。人們用各種各樣外在的東西標榜自己的身份舰蟆,營銷人們也樂于用這樣的方式吸引眼球趣惠,我不由得去想,是不是人們急于尋求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夭苗,從而被營銷人鉆了空子信卡?因為500強的營銷方法隔缀,其實可以說大同小異题造,只是領域不同效果有差異罷了,但為什么蘋果猾瘸、星巴克能在中國起到這樣的效果呢界赔?我認為急功近利能成為一種解釋。
小結
說了那么多牵触,這篇文章其實就是勸一勸屏幕前的你淮悼,多看看真正的書,把網(wǎng)絡上前輩們的話當作補充揽思,而不是倒過來袜腥;再一個就是別那么急,人生就那么長钉汗,心平靜氣地過羹令,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機緣到了损痰,該來的自然會來福侈,火急火燎地燃燒自己,沒必要卢未,真的肪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