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書語者》秉氧,首先我知道了這本書寫的是美國的唐娜林·米勒老師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谦趣。我覺得她要傳播一種信念,那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每個學生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鲸鹦。
這本書共分七章汞扎,前面有譯者序和作者自序,后面有后記和三個附錄以及一些好書的推薦索引沪猴,并且強調(diào)專門為中國孩子推薦辐啄。米勒老師雖說執(zhí)教的是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課和社會課采章,但我覺得她除了是一個超級書迷之外,還是一個研究者和傳播者壶辜。并不像她自己在自序里所說的那樣悯舟,不是專門研究閱讀的學者,只是一位教閱讀的老師砸民,也沒有博士學位抵怎,可她所做出的貢獻要遠遠超越這些。米勒老師崇尚自由閱讀和獨立閱讀岭参,通過自己的實踐形成了一系列可操作的辦法反惕,比如:如何建立班級圖書館、閱讀要求的框架是怎樣的演侯、如何建立閱讀工作坊姿染、如何通過大聲朗讀介紹作者、怎樣引導學生寫書評等等……她還開玩笑的跟大家說“盡管把對你有用的好點子都‘偷’去吧秒际】猓”哈哈,可見這是一個多么充滿幽默風趣而且毫無保留的老師呀程癌!
米勒的經(jīng)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第一章寫的是“再回首”轴猎,共分了5個小節(jié)嵌莉。分別是如夢初醒、陷入迷茫捻脖、何去何從锐峭、踏上正途、在摸索中前行可婶。通過了解我知道了米勒老師的童年幾乎是在埋頭讀書中度過的沿癞,她媽媽經(jīng)常在上下班途中教她認識一些路標或者指示牌什么的,很快她就能自己讀書了矛渴。后來又認識了她的丈夫椎扬,也是個愛讀書的人,兩個人之間除了言語之外更多的交流就是書具温。米勒老師提到蚕涤,她的媽媽就是她的世界,也是媽媽將閱讀帶進了這個世界铣猩。我覺得也許這位媽媽是無意中這么做的揖铜,但也由此說明媽媽在孩子最初的語言世界中承擔著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孩子對周圍新生事物的認識达皿,媽媽足以能夠開啟孩子的智慧天吓,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贿肩。
米勒老師與兩個女兒的共讀時光,是她人生最美的回憶之一龄寞。對比我本人汰规,實在慚愧多多,在女兒小時候很少陪伴她讀書萄焦,甚至連影子都找不到控轿,是因為我不夠熱愛閱讀也沒有想起來,僅僅從經(jīng)濟層面做出支持而已拂封。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去查寢茬射,看到上幼兒園的賢賢小朋友滿臉委屈在爸爸身邊坐著,我問這是啥情況呢冒签?原來是賢賢鬧著要爸爸給她讀書在抛,可是爸爸工作了一天已經(jīng)很疲憊,嗓子疼的沒法讀萧恕。旁邊的軍營老師說要給她讀書刚梭,賢賢根本不接受,自然也不買我的帳票唆,即使我平時和賢賢小朋友再熟悉也是沒用的朴读。看來親子閱讀的價值對孩子來說走趋,不是任何旁人能夠輕易取代的衅金,因為親子閱讀包含了孩子的幸福和快樂。
米勒老師對書的閱讀和熱愛決定了她的生活簿煌,她接觸的朋友同屬于那種對書癡迷的類型氮唯。她甚至會打著手電筒在被子里看書,出門的時候和朋友們聊書姨伟,這是不是入魔了呢惩琉?米勒談到:閱讀既是認知的過程,也是情感的過程夺荒。我想應該指的就是“走心”吧瞒渠,如果閱讀走不了心,讀了也是白讀般堆。
第二章寫的是“每個人都是讀者”在孝。分別是幾則發(fā)生在學生身上與讀書相關的案例、研究讀者的類型淮摔、學習的環(huán)境私沮、以及學生調(diào)查問卷,我們也可以完全借鑒調(diào)查問卷(42到48頁),只要是對我們有幫助的仔燕。在米勒的教室里造垛,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書和讀書。她的學生可以興奮的抓起一本書晰搀,互相推薦五辽,也向老師推薦,似乎一個瘋狂的股票交易大廳外恕。不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熱鬧的場景呢杆逗?剛開始,學生的閱讀體驗并不完全一致鳞疲,所以被貼上了不同的標簽罪郊,比如沒有達到最低閱讀水平的“掙扎型讀者”和需要勤加督促才拿起一本書的“被動型讀者”,以及老師可以靠邊站的“地下型讀者”尚洽。我覺得自己可能比“掙扎型”稍微好那么一點點悔橄,正在努力。我非常認可米勒的“還學生本來的樣子”此種觀點腺毫,這樣做會使學生優(yōu)勢更突出癣疟,劣勢不斷完善。
第三章“總有一個時間潮酒,總有一個地點”告訴我們睛挚,無論你認為自己有多忙,都必須找時間讀書急黎,不然就選擇做一個無知的人竞川。米勒老師用實際行動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摇予,她寫道:“書是飛機堤魁,是火車软族,是路。書是目的地荣回,是旅程,是家戈咳⌒娜恚”也就是說無論她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出現(xiàn)著蛙,總離不了閱讀删铃,她認為自己在書中找到了自己。她把這種期望強烈的給了自己的學生踏堡,但是孩子們要忙于足球訓練猎唁、童子軍活動、家庭作業(yè)和各種雜事等顷蟆,看起來也并不很輕松诫隅,這種情況國外和國內(nèi)應該是相通的腐魂,那么如何實現(xiàn)自由閱讀呢?米勒老師就從自己的課堂入手逐纬,她保證每節(jié)課上都給學生15分鐘的獨立閱讀時間蛔屹,而且由剛開始的硬性規(guī)定到后來學生形成自覺的日常習慣。學生已經(jīng)知道閱讀是老師期望的事情豁生,就像是每天刷牙一樣正常兔毒。對比我們學校,每天都給孩子們固定的讀書時間甸箱,只要一到點兒育叁,孩子們不用督促就知道該干什么了,這自然也是內(nèi)化成了一種習慣摇肌,很好的良性循環(huán)擂红。
我有些不理解的是,在54頁米勒老師說她每天要教兩個班的語文課和社會課围小,每班約兩個半小時昵骤。每天有語文課很正常,難道每天也都有社會課嗎肯适?每班約兩個半小時变秦,那加起來就是約5小時了,米勒怎么有如此超級好的精力呢?她一天上班幾小時呢框舔?身體能吃得消嗎蹦玫?他們的學生一天在校多長時間呢?我很好奇為什么每天都有社會課呢刘绣?是不是與他們的國情有關樱溉?米勒老師備課的首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任何不符合這個目標的教學設計都不在她考慮范圍之內(nèi)纬凤。另外福贞,她訓練學生只要進入教室就拿起書讀,沒有分秒可以浪費的時間停士,她本人就是把所有零碎時間用來閱讀挖帘,不管到哪里都隨身帶本書。我相信讀的最多的學生恋技,在其他方面也差不到哪兒去拇舀。關鍵是讀進去、深入讀蜻底、有想法骄崩,無形中一種龐大的力量就會聚集起來。
米勒的學生進到圖書館后也是好樣的,因為沒有人會閑逛刁赖,也沒有人扎堆聊天搁痛。而她同樣超級喜歡讀書的丈夫唐竟會在下班路上邊走邊看書,結果一不小心撞到了街邊的一棵書上宇弛。她的學生大多已經(jīng)成為偷時間讀書的高手鸡典,比如在68頁給出了米勒的學生不同尋常的閱讀場所:淋浴間、空浴缸枪芒、床底下彻况、雜貨店、衣柜里舅踪、屋頂上纽甘、樓梯上、把狗當枕頭抽碌、打開的汽車后備箱……是不是很可笑呢悍赢?
第四章談到了“閱讀的自由”。米勒告訴學生:總有一本書在等著你货徙,如果覺得讀起來太難或者無聊左权,那就放下再選。不要因為選錯了書放慢了讀書的腳步痴颊,也不要覺得一本書只要開始讀了就必須讀完赏迟。她給學生推薦的書很廣泛,在80頁有記錄蠢棱。她要求學生一年要讀40本書锌杀,可以是詩集、傳統(tǒng)文學泻仙、寫實小說糕再、歷史小說、奇幻小說玉转、科幻小說亿鲜、懸疑小說、知識類冤吨、傳記等等。我想對于我來說饶套,如果不是學校給我發(fā)書讀的話漩蟆,我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想到要讀這些書,閱讀能力也不會提高這么快妓蛮。在第101頁米勒老師提到了讀書筆記怠李,其實就是想通過相互私語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相當于我們在書上寫下批注原因也在于此。
第五章是“言傳身教”捺癞。在第108頁寫到如果我們在學生離開學校時夷蚊,依然沒能讓他們愛上閱讀,那么就是制造不讀書的成年人(這些學生將來會成為父母和老師)髓介。我覺得雖然說的有點嚴重惕鼓,但也有可能成為社會問題。如果不是天生的讀者唐础,那就需要后天培養(yǎng)箱歧。父母和老師同樣都是引領者,要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閱讀的榜樣一膨。在第115頁提到了成年人應該讀童書呀邢,我覺得是親子閱讀的話還行,因為感覺不一樣豹绪;如果做不到親子閱讀价淌,可能就不太想讀了。而對于老師來說瞒津,你應該是教室里閱讀能力最強蝉衣、最資深的讀者。如果每天都懷著對閱讀的熱愛站在學生面前仲智,就一定要激勵學生去做這件事情买乃。
第六章是“斬斷束縛”。讀完之后給我的感覺是不要做任何無效的閱讀钓辆,全班共讀一本書是不可取的做法剪验,可以朗讀給學生聽或者分享閱讀;不要讓與閱讀無關的活動占領課堂前联,也不要講太多文學概念和技巧功戚;是教讀者,而不是教書本似嗤。在很多課堂上不能是無休止的練習加死記硬背啸臀,因為這是在教怎么考試。我認為我們學校存在這種弊端的的可能性不太大烁落。米勒老師正是發(fā)現(xiàn)了這一特點從而放棄了讀書報告和正式的讀書分享會乘粒,采用兩個替代做法就是圖書推介和圖書評論,也就是為書做廣告和指導學生寫書評伤塌,這樣做等于學生又上升了一個臺階灯萍。
第七章“放手”。這一章給我的感覺是:米勒老師與學生共同走過的路每聪,讓她找回自己也找回了一直以來對閱讀的理解旦棉。她這樣表達對學生的愛-------把書放到他們手里齿风,觀察學生是怎樣的人,并留意他們的喜怒哀樂绑洛。她希望書能成為她生命中永久的延續(xù)救斑,如果學生在這一年之后,記得曾經(jīng)讀過很多書真屯,將心滿意足脸候。這是米勒老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慨,她給每個學生成為讀者的機會讨跟,放手讓學生熱愛并堅持去讀纪他,毫無保留的傳播給學生受益一生的寶貴經(jīng)驗。從這點初衷跟同樣的美國教育家雷夫·艾斯奎斯很相似晾匠,他們都是我們很好的榜樣茶袒!
此書的后記是美國德克薩斯州,凱勒市三一草原小學的校長羅恩·邁爾斯博士寫的凉馆。他對米勒老師所做的一切給出了極大的肯定薪寓,他說自己的責任就是去創(chuàng)造一種適宜的教學環(huán)境,找到有同樣信念的老師澜共,讓閱讀給學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向叉,飛向校園之外更廣闊的天地。羅恩校長堅信:閱讀不只是一個分數(shù)嗦董,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母谎、一種無論在校內(nèi)還是校外都應擔起的責任,所有的學生都應是讀者而非考試的機器京革。在米勒的課堂上已經(jīng)很好的驗證這一點:閱讀是一切的基礎奇唤。
結束語:為了孩子,我們不能沉默匹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