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的寶頂山和冷清的北山是兩個世界。
圍繞著寶頂山,已經(jīng)建成了“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博覽園”。離著景點很遠很遠的游客中心番川,大片空置的仿古商業(yè)街,游人從門口到景點不得不乘坐觀光車——似乎已成了國內(nèi)各大景區(qū)的通用套路脊框,讓人多有怨言颁督。
好在早晨下起點小雨,空氣清新得就跟剛剛濾過一樣浇雹,甩甩火腿也是件蠻愜意的事沉御。
寶頂山是漢傳佛教密宗的大型石窟道場,營建于南宋時期昭灵。
中國佛教密宗興盛于唐開元年間吠裆,后因唐武宗滅佛伐谈,在中原地區(qū)逐漸銷聲匿跡。唐末试疙,柳本尊在四川地區(qū)自創(chuàng)密宗金剛界瑜伽部诵棵,號稱“唐瑜伽部主總持王”。這就是川密祝旷,又稱“柳教”履澳。
傳至南宋中期,大足僧人趙智鳳自稱“六代祖師傳密印”怀跛,四方募化營造石窟距贷,歷時70余年,在寶頂山鑿刻佛像上萬尊敌完。
令人咋舌的修行和規(guī)勸
柳本尊的修行方法令人咋舌储耐。他用火灼燒左手食指(是為“煉指”)羊初,在峨眉山頂大雪中站一晝夜(是為“立雪”)滨溉,以至“煉踝”、“剜眼”长赞、“割耳”晦攒、“煉心”、“煉頂”得哆、“舍臂”脯颜、“煉陰”、“煉膝”贩据。
所謂“十煉圖”栋操,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記錄了柳本尊如何通過自殘來炒作饱亮。對著這幅殘忍組圖矾芙,我實在欣賞無能。
川密教導(dǎo)人向善近上,多用恐嚇的手段剔宪。各類惡行分別對應(yīng)著地獄里的一種刑罰,一樁一樁刻出來壹无,對普羅大眾而言還是很有震懾力的葱绒。
在他們的邏輯里,養(yǎng)雞女也是要下地獄的斗锭,因為養(yǎng)來的雞是給人吃的地淀。
《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變相》描繪的是釋迦牟尼前世和今生修行、行孝的故事岖是。
佛教漢化后帮毁,儒教的“孝文化”浸潤其中她倘,彼此印證,教化于民作箍∮擦海可是,這種教化漸漸漸漸就過了頭胞得,顯露出血腥荧止、殘酷、非人的一面阶剑。
譬如跃巡,故事中的侍疾、抬棺是理所應(yīng)當牧愁,但割肉素邪、剜眼、出髓以奉父母就只能令觀者皺眉了猪半。
《報恩經(jīng)》并不是從印度梵語翻譯來的經(jīng)典兔朦,而是由漢地僧人截取、增刪磨确、改寫而成的沽甥。那些加進去的東西,就是儒教衛(wèi)道者所提倡的乏奥,也是古來昏昏然的孝子賢孫們以肉身踐行了的摆舟。翻一翻史書,不難見著割股療親邓了、殺子奉親的真人真事恨诱。
難怪魯迅借狂人的口說,中國人的書字里行間寫滿了“吃人”二字骗炉。我兒時理解得不深照宝,誤以為“吃人”只是修辭手法罷了。原來不是痕鳍,還有真吃硫豆,啖肉飲血地吃。
像蔡元培這樣的人物笼呆,年少時也曾割左臂上的一片肉給母親做藥引子熊响。這段愚昧反智的黑歷史,怕是他后來再也不愿提及了吧诗赌。
走到這兒汗茄,我開始有些失望:這些造像雖然規(guī)模宏大,但缺少生命力铭若。除了養(yǎng)雞女還有點活潑的趣味之外洪碳,其他人物都被壓抑著递览、恐嚇著,仿佛來人世間一遭不是為了報恩瞳腌、就是為了贖罪绞铃。
這樣的造像,很難說得上有什么美感嫂侍。
我想儿捧,即使申了世遺,也不用對其中的糟粕諱莫如深挑宠、閉口不提菲盾。說幾句實話,沒那么要緊各淀。
動人心弦的藝術(shù)精品
幸而懒鉴,寶頂山遠不止上述那些東西。
走到《釋迦佛涅槃圖》前碎浇,我剛剛那一點失望煙消云散了临谱。
佛涅槃了,究竟是應(yīng)該歡喜還是悲傷南捂?聲聞吴裤、菩薩等一眾弟子悲欣交集的矛盾情緒旧找,在工匠們細膩婉轉(zhuǎn)的雕刻下流露出來溺健。
他們一個個面露悲戚,卻又肅穆莊嚴钮蛛,哀而不傷鞭缭。那一刻凝重的氣息,仿佛存留至今魏颓。
而更熱鬧岭辣、也更吸引人眼球的,是不遠處重新修復(fù)開放的千手觀音像甸饱。在燈光的照射下沦童,她顯得金碧輝煌、攝人心魄叹话。
富有人間味的偷遗,是《牧牛圖》。
兩位牧人攀著肩驼壶,開懷大笑氏豌。
牛兒伸頭飲水,牧人在樹蔭下袒胸酣睡热凹,連小猴子調(diào)皮攪擾也渾然不覺泵喘。
《牧牛圖》是以馴服牛比喻修養(yǎng)心性泪电,這是禪宗的“自悟”之法。不過纪铺,即使不理會這些相速,單純欣賞這一派山野牧歌,也很美鲜锚。
構(gòu)思精巧的圓覺洞
構(gòu)思最精巧的莫過于圓覺洞和蚪。這座全靠人工鑿成(不是天然洞穴)的石窟里,雕刻著三身佛和十二圓覺菩薩烹棉。十二菩薩的化身長跪佛前攒霹,向佛問法。
工匠們在洞窟上方開鑿天窗浆洗,光線射入洞內(nèi)催束,正好落在長跪的合掌菩薩身上,散射于佛和十二圓覺菩薩伏社,烘托出佛國縹緲之境抠刺。佛前的供桌看似木頭,其實也是石頭雕刻而成摘昌。
靠山的石壁上刻著臥龍速妖,是窟頂?shù)呐潘馈K畯凝埧诹鞒龃侠瑁湓谝煌欣徖仙睦弮?nèi)罕容,發(fā)出滴答之聲。老僧的手臂是中空的稿饰,引水流向地面的溝渠锦秒,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
這種巧妙的設(shè)計喉镰,既避免了流水經(jīng)年累月對石窟造像的侵蝕旅择,又增添了幻境般的音響效果,使聞?wù)邇?nèi)心平靜侣姆、萬念俱寂生真。
在這個人工洞窟里,工匠們用高超的智慧捺宗、嫻熟的技藝和辛苦的勞作柱蟀,把自己內(nèi)心的佛國化為真實。
除了贊嘆于信仰的力量偿凭,我想产弹,每個人的人生追求都不外乎此吧:即把內(nèi)心的完美境界在現(xiàn)實世界中建成——開鑿石窟也好,營造園林也好,收藏文物也好痰哨,開辦學校也好胶果,如此等等。
欣賞完了寶頂山石刻斤斧,不要錯過大足石刻博物館早抠。新建成的博物館陳列著許多珍貴文物,也運用科技手段講述佛教東漸的歷史撬讽,回溯石刻造像藝術(shù)的流轉(zhuǎn)蕊连。
在這里,可以了解世界各大佛教石窟游昼;可以了解造像修復(fù)技術(shù)的科普知識甘苍;還可以了解最早研究大足石刻的清末縣令張澍和最早向世界介紹大足石刻的建筑學家梁思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