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視劇以及書籍漱逸,都喜歡看看別人的評論和分析。那些內(nèi)容可以說是豐富多彩饰抒,各個角度,各種看法袋坑、觀點以及態(tài)度眯勾,各不一樣枣宫。最有趣的是吃环,有的還能為彼此的觀點,“打”起來郁轻。于是有時會讓我覺得,大家看的是同一個作品嗎好唯?
就拿最近看過的一部韓國電影《寄生蟲》來說,有的人看見歷史隱喻(韓國近代的殖民發(fā)展史)骑篙,有的看見階級斗爭(富人與窮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及對立),也有的分析劇情邏輯(后期故事發(fā)展及結(jié)局存在一些邏輯漏洞)谎势,還有的評一評人物(角色在某些方面欠單绷莞唷)……
不由覺得這和人與人之間的觀察一樣它浅,有的人看見財富译柏,有的看見才貌镣煮,有的看重品格姐霍,還有的在意性格……我們往往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人典唇,更容易從我們所注重的片面去了解他人镊折,以及這個世界介衔。所以,對于影視劇炎咖,我們更容易走這樣的思路。
任何一部作品乘盼,往往代表創(chuàng)作者的各個層面,它本身是復雜多面的绸栅,展示給他人時,讀者或者觀眾可能接收到創(chuàng)作者的部分思想粹胯,也有可能完全背道而馳,更有可能處處開花結(jié)果形成新的思想况鸣。
我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提到一位圍棋高手镐捧,說他下棋之所以得心應(yīng)手栈幸,其實是受了《易經(jīng)》的啟發(fā)愤估,作者的觀點卻認為速址,下棋的技巧都是已經(jīng)存在于他腦中,只是被《易經(jīng)》引導出來而已芍锚,于是就有了自己的領(lǐng)悟蔓榄。如果心里本來沒有默刚,那看什么都沒有用。
這和蘇格拉底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處荤西,他認為人們心里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只是不知道而已邪锌,這就需要被人引導,他因此還發(fā)明了產(chǎn)婆式聊天術(shù)饵溅,意思就是像接生婆一樣妇萄,將人們內(nèi)心的思想引導出來蜕企。在西方冠句,教育一詞的意思也是源于此意。
也就是說轩端,我們在看一部作品的時候,其實可以引導出我們內(nèi)心的思想奋构。看見的弥臼,是我們原有的根灯,看不見的径缅,可能就是我們沒有的烙肺。
而我們往往更喜歡去找那些與自己思想一致的評論,這樣既可以證明自己的想法桃笙,又能找到同路人而不顯得孤單。而看到不同或者相反的言論鼠锈,會反感闪檬,會不認同购笆,會不舒服,甚至跑去反駁同欠,于是就可能“打”起來。
以前我也這樣铭乾,想法被認同的喜悅娃循,實在太重要。
現(xiàn)在捌斧,慢慢又有了新的體會泉沾。要多去看看那些不同的觀點和角度捞蚂,這樣才能拓寬自己的思維跷究。
一味進行否定和拒絕的話,只會把自己框死在已有經(jīng)驗架構(gòu)里俊马,永遠都是一個固定大小的圓圈,接觸的思想就一直都在它已有周長范圍內(nèi)解寝。我們以為一直在做加法,其實都是現(xiàn)有的圈圈里打轉(zhuǎn)聋伦〗缯觯或者以為多學習一個學科才算是在拓展思想,但是每多接觸一些不同甚至相左的內(nèi)容翻斟,也是在拓展那個知識圓圈,因為那些內(nèi)容里就飽含著自己所不了解的學科知識杨赤。
了解得越多截汪,那些被否定的刺激植捎,以及不贊同的憤怒其實就會不斷減少,而與他人相認同的喜悅則會不斷增加焰枢。這便是容納異已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