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很多人都在關(guān)注諾貝爾獎垂攘,不過就在一個月前還有一個「搞笑諾貝爾獎」。簡單來說就是一群科學家整活評選一些很有意思的研究成果仑氛。
其中「搞笑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一篇發(fā)表在《認知》(Cognition)上的研究乙埃,為什么法律文件讓人難以讀懂闸英。
一般來說锯岖,大部分人在安裝手機app時,都會在彈出用戶協(xié)議后直接點擊「同意」甫何,而不是真的花上幾分鐘仔細閱讀出吹,里面究竟寫了些什么。
上面的文字雖然每個都認識辙喂,但碼在一起看捶牢,跟象形文字石板好像也沒什么區(qū)別。
造成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巍耗,這些文件在文字中插入了很多長段的術(shù)語定義秋麸,使得內(nèi)容讓人難以理解。
這就有點像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時炬太,碰到的長難句灸蟆,通過語句的多層嵌套、或者干脆插很多個括號解釋亲族,來將盡可能多的內(nèi)容壓縮在一句話內(nèi)炒考。
這么做雖然篇幅看起來是小了,但卻增加了讀者的閱讀負擔霎迫。
其實哪怕我們只是把嵌套的內(nèi)容斋枢,提出來單獨再列一個句子,看上去也會比原來的句式好接受的多知给。
這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瓤帚。可能是受到高考影響,以前我寫作文很喜歡用長難句戈次。這其實不是什么大問題轰胁,因為在高考作文里你必須要「炫技」,要展現(xiàn)出你對文字表達的駕馭能力朝扼。
簡單句大家都會寫赃阀,但如果你能寫長難句,那么至少表面看上去擎颖,就能顯得你水平高榛斯。
但后來上大學時,我反而因為用了太多長難句被導師批評搂捧,說我寫得太復雜驮俗、看不懂、不如試一下簡單句允跑。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王凑,過了高考后,長難句就沒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聋丝。因為我們需要的不是炫耀自己能「組裝出」多么復雜的句式索烹,而是更清晰地表達出我們要說的內(nèi)容。
長難句會增加讀者或聽眾的理解負擔弱睦,雖然看上去很厲害百姓,但完全不利于信息的傳播,除非况木,作者本身就不想讓別人聽懂自己在說什么垒拢。
把長難句拆分成多個簡單句一點都不會影響內(nèi)容的完整度和準確度,所以如果你平常需要大量的文字溝通火惊,不妨也從多試試簡單句做起求类。
參考文獻:
Martínez, E., Mollica, F., & Gibson, E. (2022). Poor writing, not specialized concepts, drives processing difficulty in legal language. Cognition, 224, 10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