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戌卓(王永剛)
忽如一夜春風來项棠,小黃撒歡滿街竄香追。
共享單車坦胶,即通常所稱“小黃車”似乎在一夜之間冒出來顿苇,歡呼者有之,詬病者也不少凑队。但是總體來講漩氨,正如某共享單車官網所說:共享單車以開放平臺和共享精神遗增,接納每一顆熱衷共享的種子做修。從便捷經濟、綠色低碳蚓耽、更高效率入手渠牲,目的是提高自行車使用效率,為城市節(jié)約更多空間步悠。這一創(chuàng)意投入市場后初期收效明顯——共享單車的確為市民出行帶來了極大方便签杈,網絡上也是好評如潮。
2010年鼎兽,自行車已經成為貧窮和落后的代名詞答姥。那一年,中國取代美國谚咬,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鹦付。同時,一個頗受爭議的電視相親節(jié)目中敲长,有女孩聲稱自己“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后座上笑”秉继,這場爭論已經成為互聯(lián)網上人所皆知的熱點祈噪。上海交通大學及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城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專業(yè)教授、博士彭仲仁解釋說:90年代中期尚辑,政府“覺得自行車已經過時辑鲤,希望打造現(xiàn)代化的城市形象「懿纾”“自行車在他們眼里對現(xiàn)代化沒有幫助月褥,只能阻礙現(xiàn)代化進程。現(xiàn)代化的城市要建筑在汽車輪胎上瓢喉,”彭仲仁如是說宁赤。他認為這是深圳和其它城市移除自行車道,為汽車——真正的經濟促進因素讓路的原因栓票。
由于城市化進程迅猛礁击,許多基礎設施與大眾生活之間銜接不便,存在許多服務死角逗载,這種壓力促使“小黃車”的服務應運而生。而現(xiàn)在链烈,“小黃車”在大學校園及其周邊厉斟、乃至整個市區(qū)中盛行。這種自行車只需簡單的步驟即可租借强衡,因其方便快捷擦秽、價格低廉,而深受廣大同學、市民喜愛感挥。與前例形成鮮明的對比缩搅。
當今社會,競爭白熱化触幼,每日高速度硼瓣、快節(jié)奏奔波勞碌成為城市工作,生活的主旋律置谦。超時堂鲤、超負荷工作嚴重地損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當從大自然中獲得的野趣和閑情逸致離我們越來越遠媒峡,當過勞死瘟栖、抑郁癥開始籠罩職場陰魂不散。這些都不得不讓我們去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生活方式谅阿。約翰·列儂曾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半哟,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停”調查顯示寓涨,90%的中國大城市白領因忙碌而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對于健康贱田,古代醫(yī)學之父已有箴言:“陽光缅茉、空氣、水和運動男摧,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蔬墩。”一針見血地指出:健康的核心就是親近自然耗拓,順應自然拇颅。
是時候停下腳步,慢慢地享受生活了乔询。享受親情樟插、愛情、友情的美好竿刁,享受樹木黄锤、花朵、云霞食拜、溪流鸵熟、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享受藝術负甸、旅行流强、讀書等精神上的補給痹届。將身心融入大自然中,是實現(xiàn)慢生活的一個途徑打月。
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曾在書中提問:“慢的樂趣怎么失傳了呢队腐?”他感慨道:“古時候閑蕩的人到哪里去啦?民歌小調中游手好閑的英雄奏篙,漫游各地磨坊柴淘、在露天過夜的流浪漢,都到哪里去啦报破?他們隨著鄉(xiāng)間小道悠就、草原、林間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嗎充易?”從他的疑問中梗脾,我們不難看出大自然對悠閑生活的重要性。也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于慢生活的遺忘與向往盹靴。
“小黃車”的出現(xiàn),解決的不僅僅是短途出行的問題,化解的也不僅僅是“最后一公里”接駁的尷尬,承載的也不限于緩解交通擁堵炸茧、減少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還大城市一片藍天凈土的功能稿静,更重要的是“小黃車”開啟了城市出行方式的變革與都市慢生活的回歸梭冠。都市的快節(jié)奏也讓我們忽略了生活中許多重要的事情:健康、朋友改备、家人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控漠、激情和享受……快生活磨滅了我們對周圍的一切喪失了新鮮、好奇悬钳、體會與感動……“不要在意這些細節(jié)”被越來越多的人詬病盐捷,于是乎,一場倡導都市慢生活的運動正在悄然興起默勾。
“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碉渡,也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母剥。慢生活并非是拖沓滞诺、散漫,而是從容淡定的心態(tài)和一種對生活的掌控能力环疼。慢節(jié)奏不是抵制和拒絕速度和現(xiàn)代化习霹,它只是對無限忙碌的乏味生活方式所做出的改善,是放慢幸福的腳步炫隶,慢慢咀嚼生活的每一個瞬間……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淋叶,馬克思說道:“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等限,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fā)展爸吮,社會調節(jié)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這事望门,明天干那事形娇,上午打獵,下午捕魚筹误,傍晚從事畜牧桐早,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厨剪、漁夫哄酝、牧人和批判者〉簧牛”(馬克思陶衅,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由此也可以看出直晨,都市“慢生活”不僅僅是平衡搀军、改善,其更深層次的哲學理念就是人作為認識世界勇皇、改造世界主體的能動性罩句、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回歸。
有人講:“小黃車”是國民素質的一面鏡子敛摘。與積極嘗鮮每天上下班门烂、旅游景區(qū)方便的騎上單車享受便利的歡欣人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聞中滿眼亂停放,毀壞單車或者據為己有的報道此起彼伏兄淫。
“互聯(lián)網+”的消費模式新常態(tài)的背景下屯远,“小黃車”通過互聯(lián)網為消費者和商家搭建了一個快捷而實用的互動平臺,使得個性化“私人訂制” 成為可能拖叙∶ト螅“小黃車”的盛行,間接要求大力改善和建設城市慢行交通系統(tǒng)薯鳍,而作為專用的慢行交通道路的規(guī)劃建設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咖气。"以人為本"是城市交通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其基本內涵就是強調每個交通參與者的公平性挖滤,核心是對交通資源公平占有崩溪。但是在中國大多數城市,道路系統(tǒng)"以車而非以人為本"的路權分配傾向已經開始顯現(xiàn)斩松,少數小汽車使用者占據了大多數道路資源伶唯,而大多數步行與自行車使用者只能使用較少的道路資源。由于早期城市空間規(guī)劃與布局不合理惧盹,導致的“小黃車”受眾群體日益增長的亂停亂放現(xiàn)實需求與有關管理部門看到新鮮事物就想著管理和規(guī)范的矛盾乳幸〉伤希“小黃車”的出現(xiàn),實在是地方政府尷尬——在短期無法解決汽車對道理資源的擠占粹断,又無法增加自行車道路資源的供給符欠,那么,限制共享單車的進入數量瓶埋,就成了合情合理的必然之舉希柿。悖論正在像一個上帝都無法想象的笑話一樣上演,因為履職不周造成公共資源的供給嚴重不足养筒,在自己提供的解決出行的問題應對方案即將失敗之際曾撤,面對能夠解決問題的新事物,一些地方要求“小黃車們”回到已經被證明失敗的發(fā)展道路上去晕粪。
好在也有很多地方在積極實踐挤悉,如臺州市住建局對外發(fā)布消息稱:城市慢行交通系統(tǒng)就是把步行、自行車兵多、公交車等慢速出行方式作為城市交通的主體尖啡,有效解決快慢交通沖突、慢行主體行路難等問題剩膘,引導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車+公交”的出行方式衅斩;著力打造慢行交通城市,構建以“步行怠褐、自行車畏梆、公交車”為主體的綠色交通體系,大力推行“一三五行動目標”奈懒,即1公里內步行奠涌,3公里內騎自行車,5公里內坐公交車磷杏。
自行車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記憶溜畅,在追求“效率”的年代功成身退,又在追求“生活”的時刻重新歸來极祸。中國人的“自行車情結”為慢行交通打下基礎慈格,在交通擁堵和環(huán)境污染難題無所出路的今天,“小黃車”等共享單車應運而生遥金,成為一場逐漸引領城市生活方式的革命浴捆。城市的生活節(jié)奏之快,幾乎容不下顧盼流連的腳步稿械。人人都在爭分奪秒选泻,而一輛單車上的騎行,卻為我們帶來了另一種慢生活的選擇。
然而页眯,契合了大中城市減排梯捕、環(huán)保、治理擁堵等各項要務的“小黃車”,將會迎來更大市場窝撵。然而,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多,問題也會不斷出現(xiàn),達到共享單車的規(guī)范管理科阎、運營、和使用忿族,真正做到“共享、共治蝌矛、共贏”道批,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亂停亂放只是其中一個而已入撒。
【帶著小黃來賞春】
柔的春芽一夜破土而發(fā)
生冷的風拂過神經的末梢
生命是種堅持
生活原本單純
單車物語
是溫柔的風
是三月的陽
是沿途開闊的天地和撲面而來的風景
拋下昨日的煩惱
忘卻當下的憂傷
載起滿滿的希望
朝著既定的目標前行
騎行
不是一輛單車
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2017.3.23 蘭州 安寧
本文原載于北大法律信息網: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9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