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后一個休息日灭必,非常充實——運動、聽講座掸刊、回來動動筆隨性寫寫免糕。這就是我想要的簡單生活。-
“教育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忧侧,今天聽課受益匪淺说墨。人總是在經(jīng)歷過一些事情后才會成長。書籍的力量在于我們失敗后總結出來的財富全部蘊藏在曾經(jīng)讀過的文章里苍柏。智者善用別人的經(jīng)驗,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不就是智者的表現(xiàn)嗎姜贡?但试吁,“善用”是否真正做到極致?經(jīng)濟發(fā)展了楼咳,道德建設卻遠遠落后了熄捍,我們成了跛腿。由此可見母怜,自己親身經(jīng)歷得來的智慧與方法才能讓自己以后走得更穩(wěn)余耽。“善用”只是少走彎路而已苹熏,懂得思考與分析的人才是睿智的人碟贾。-
講座開篇便點明為什么當今兒童難教币喧。放大問題來看,不光是兒童袱耽,成年人亦然杀餐!每當人們要解決一個問題時必先找出病根。治本才是王道朱巨。信息時代顛覆了孩子對父母與教師的權威地位史翘;對于成年人來說,信息時代帶給他們太多的新奇冀续,庸俗的說法稱其為誘惑琼讽。成年人的定力都無法自我控制得好,何談兒童教育洪唐?當下成年人們是不是應該先問問自己钻蹬?-
世界本為一體,道理皆通達桐罕,古人的哲學用在哪里都行之有效脉让,突然想到,讀書時代數(shù)學老師說“公理是無法證明的”功炮,是我們必須接受的東西溅潜,這講座里談到培養(yǎng)良好的關系是教育的必備條件之一:與子女的關系要培養(yǎng),建立信任薪伏、理解滚澜、尊重并互相幫助的關系,使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嫁怀。而這種關系的培養(yǎng)由何嘗不可以放在朋友设捐、同事、戀人塘淑、夫妻之間萝招?道理的一通百通。妙哉存捺!妙也槐沼!-
對哲理的領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于是“家”有了歸類:科學家捌治、文學家岗钩、發(fā)明家、哲學家肖油、思想家……中國人的智慧就是偉大兼吓,一“文”、一“理”就將眾“家”收歸囊下森枪,時下的文理綜合改革不知是哪位智者的創(chuàng)意视搏,在未被實踐證明之前审孽,我們這等愚人不可預測未來更不能妄下斷言。但就科學課的任課教師資質(zhì)與供給量而言凶朗,達標嗎瓷胧?“社會學”專業(yè)也是這幾年才被關注,且社會學的錄取標準低于熱門專業(yè)棚愤,答案可想而知搓萧!站在學生的立場,小小年紀宛畦,頭腦懵懂就要接受這海量無邏輯關聯(lián)的知識瘸洛,學習熱情從何而言?當然次和,我們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反肋,社會的發(fā)展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固定人群會被作為試驗樣本,自己的經(jīng)歷能為國家所用也算一種安慰踏施。-
教育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石蔗。確實,做任何事情畅形,習慣是最重要的养距,當一個人習慣某些事情后再被剝奪便會接受不了。兒童教育日熬,如果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棍厌,那么終身學習與建設學習生社會便不是空談。其實習慣的起始可以是興趣的引發(fā)竖席,逐漸堅持耘纱,這是一種幸運,可稱為“內(nèi)打外”毕荐;但人們往往是惰性的物種束析,很多時候習慣的形成是一種被迫的開始,可喜的是時間久了也就真“慣”了憎亚,可稱為“外打內(nèi)”畸陡。由內(nèi)而外固然固若金湯;由外而內(nèi)有可能基石不穩(wěn)虽填,此時更需要一種堅持去穩(wěn)固這個基石直至堅不可摧。-
勿做思想的巨人曹动,行動的小人斋日。勿論他人之過,只觀己之成長墓陈!-
(寫于200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