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一個人自己在家住,就做了幾頓飯钻蔑,每次炒的菜都黑不拉幾的啥刻,但莫名其妙感覺還蠻好吃。
剛剛無聊得很咪笑,把《局外人》看完了可帽,剛好看到那個北大弒母案的兇手被抓了的新聞。一個是小說窗怒,一個是真實的案件映跟,但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蓄拣,大眾在對案件分析的時候,對于兇手人格的臆想比對于事件本身的關(guān)注要多得多努隙。小說里球恤,法官從主人公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等一系列事情,得出主人公冷血的結(jié)論荸镊,從而引導(dǎo)陪審團得出主人公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的結(jié)論咽斧,因此主人公被判處了死刑。新聞一出躬存,大家就開始討論“高智商犯罪”“反社會型人格”张惹,對兇手和被害者的心理和人格進行一通“分析”,但事實到底是怎么樣的岭洲,這起命案到底是如何發(fā)生的宛逗,只有兇手知道,從兇手對案件的描述里發(fā)現(xiàn)漏洞比現(xiàn)在對于兇手人格的猜想要重要的多盾剩。這里似乎又有一個悖論雷激,一個人的人格會引導(dǎo)一個人的行為,所以對于一個人人格的分析也不能說不重要告私。但人是多面的且變化的屎暇,能不能通過一些我們看到的事情的表象,來臆想一個人的人格德挣,真的值得推敲恭垦。
看完《局外人》有一瞬間我在想,應(yīng)不應(yīng)該有“死刑”格嗅,因為死刑很有可能會終結(jié)掉一個激情犯罪的老實人番挺。但很快我就覺得,死刑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屯掖,首先玄柏,死刑是在保護被害人的權(quán)益,其次贴铜,死刑的存在可以給人一種殺人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預(yù)期粪摘,最后,死刑有極大的概率可以去除一個極大社會危害性的人绍坝。
(法律制度不完善時的“不公正”徘意,易察覺,雖然糾正有難度但不是不可能轩褐。而在法律制度趨近于完善椎咧,需要靠“情理”來做最終的“酌情”判決時,就很會出現(xiàn)巨大的不確定性了。)
這周運動了兩天勤讽,只看了稅法的第一章蟋座。[二哈]
下周:
1、有假期脚牍,估計也運動不了了[笑cry]向臀;
2、看《圍城》诸狭;
3券膀、看稅法第二,三驯遇,四章三娩。[/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