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都知道了区丑,要想處理事情先處理情緒棘利,那么當情緒出現(xiàn)處理好之后橱野,我們也會經常遇到一些狀況——不是情緒的問題,而是沒有想法善玫,沒有主意水援,不知道該怎么做。
當有人來問我們的時候茅郎,我們通常會說裹唆,我建議你怎么樣,其實當我們提出我建議的時候只洒,在對方聽來就是批評许帐,哪怕你再客氣,對方聽到的都是批評毕谴。所以成畦,我們要學會提問,用提問的方法才能喚醒對方內在驅動力涝开。
我們經常會用“你為什么不這樣做呢循帐?你為什么會那樣做?”這叫質疑性問題舀武,那啟發(fā)性問題是什么呢拄养?就是引導對方去思考,或者是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給對方以選擇的空間银舱。
好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對方的責任感和對現(xiàn)實的覺知瘪匿,覺知在生活中很重要,生活中有很多人想改變自己寻馏,但是他用的方式是不斷的自我批評棋弥,這樣久而久之他的自我自尊水平會變得越來越低,他自尊水平越來越低劉沒有改變的動力诚欠。
一個人改變是需要力量的顽染,是需要動力的,而這個動力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律性轰绵,那自律性是來自于較高的自尊水平粉寞。
人要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覺知,第二步是接納左腔,然后才能改變唧垦,這是一個人改變自己生活的標準路徑。
好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對方的行動翔悠,當對方與我們傾訴自己難內心煩惱的時候业崖,光接納是不夠的野芒,光共情是不夠的蓄愁,我們可以在共情之后双炕,向對方提出一些可選擇性的問題,可以引導他思考的問題撮抓。
我們可以在接納孩子的情緒之后妇斤,引導他去思考更高一個層次的目的,比如說丹拯,問孩子你想達到的目的是什么站超,就從問題層面把它往上拔高了一個層級,就此再與孩子展開討論乖酬。
孩子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之后死相,我們就可以再回到原來的問題上,向孩子發(fā)問咬像,那你現(xiàn)在的情況是什么呢算撮?你的現(xiàn)狀是什么?我們再來引發(fā)他思考县昂,那你能為你的目的做些什么準備呢肮柜?
小結:你的目標是什么?現(xiàn)狀是什么倒彰?你為實現(xiàn)目標都做了些什么审洞?
界限很重要,無論是孩子還是員工一定要分清這是對方的責任待讳,我們不要替對方擔責芒澜,而是引導他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