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一個大舞臺铜异,每個人都在此舞臺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們在社會互動中表現(xiàn)自己秸架,整飾自我形象揍庄,達到一定的目的《ǎ”也就是說蚂子,人人都在扮演,都在“裝”缭黔。
就昨天我在涂鴉中提到的“虛假接受行為表演技術”,某學員讓我給她具體做出解釋馏谨,我沒有答應而是讓她先去查閱資料别渔。在接下來的交流中,話題卻由“虛假”扯到了作為社會化代名詞的“裝”。
她顯然不認同我的觀點哎媚,覺得為人應該誠實也應該真實喇伯。我無言以對,因為我知道她談的是一種主流價值觀——屬于道德或倫理拨与,而我所言的“裝”或“不裝”卻是隸屬于人的心理層次稻据。跟她開玩笑說:“看到您對‘裝’能夠‘裝’出一副不屑一顧甚至義憤填膺的樣子,我就放心了买喧∧砻酰”就在她琢磨時,我趕緊再次轉移話題岗喉,否則只能爭論秋度,因為話不投機。
今晨又想到了“裝”钱床,覺得有很多想說的東西荚斯。
曾經(jīng)和兒子有段對話——
有一次我批評他,他反駁說:“我去朋友家查牌,人家的父母都說我好事期,可就是在我們家,我自己的父母總是看到我的錯誤和不足纸颜!”
我說:“那是因為你在人家父母面前會裝啊兽泣。”
“那我在你們面前也裝好不好胁孙?”這孩子再次反駁唠倦。
我馬上跟進,說:“好颁探稀稠鼻!好啊狂票!你如果能在我們面前能裝就好了候齿,比如每天都裝著不看手機,每天都裝著打掃衛(wèi)生闺属,或者每天都裝出努力學習的樣子慌盯,哪怕成績考倒數(shù)第一,我和媽媽也就不嘮叨你了掂器⊙窃恚”
“如果我在外邊裝忿偷,在家里還裝熬丧,你們還叫我活不活了!”說完他不再戀戰(zhàn)捷沸,拂袖而去。
我當時有些生氣厂财,今晨想起來芋簿,覺得兒子的心理挺健康,因為他知道什么時候裝璃饱,什么時候徹底脫掉偽裝与斤。而當我進一步想到兒子能夠徹底脫掉偽裝時,突然感到了家的溫暖和身為父母的合格荚恶,心中便熱起來撩穿。
接受培訓時曾聽到一個故事谒撼,說有個姑娘覺得自己特別丑陋食寡,因內(nèi)心極度自卑而不敢見人,就被建議去求助于一位大師廓潜。大師了解情況后送她一個漂亮的面具抵皱,讓她時刻戴著并想象著自己被人喜歡的樣子。姑娘表示會嚴格按照大師的要求去做辩蛋,離開了呻畸。
N多天之后,大師與姑娘相遇悼院,十分驚訝于她還戴著那個面具伤为。姑娘說,她不敢摘下來据途,怕恢復到原來模樣绞愚。大師只好動手。之后颖医,又把摘下面具的姑娘帶到鏡子面前——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位衩,自己竟然變得像面具那樣美麗!
記得老師講完這個故事后讓我們自由發(fā)言便脊,大家所談的都是“塑型”——足夠長的時間會將一個人的面容塑造自己所戴的面具的樣子。而我則不同光戈,由“面具”聯(lián)想到了榮格心理學的“原型”哪痰。原型有多種,但最重要和最突出的是人格面具(Persona)久妆、阿妮瑪(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晌杰、陰影(Shadow)。而且筷弦,我知道“Persona”這個英文詞的意思是“人物角色”或“偽裝的外表”肋演,自然也就將其與社會心理學的那個重要概念“社會角色”聯(lián)系起來抑诸。
我說:“‘社會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在此舞臺上扮演一定的角色爹殊。人們在社會互動中表現(xiàn)自己蜕乡,整飾自我形象,達到一定的目的梗夸〔懔幔’(心理咨詢師,2012年版反症,第11頁)也就是說辛块,人人都在扮演,都在‘裝’铅碍∪竺啵”
自此尘盼,我就堅信“裝”不但沒有貶義,而且是人生之必須呜魄。
自此悔叽,我也就對那些在社會生活中不會裝的人越來越討厭,對那些因自己不會裝而討厭別人裝的人越來越同情爵嗅,當然娇澎,我本人也越來越善于偽裝了——無論受多大的苦遭多大的罪,我都會裝出無所謂的樣子睹晒,有時候把被打掉的牙和著血往肚子里吞時也能夠裝出一副笑容趟庄。
前不久看了部電影,有個鏡頭是一個母親臨死前囑咐自己的女兒:“你要笑伪很,不要哭戚啥!這樣,世人才不會覺得你可憐锉试,欺負你猫十!”從此,那個失去了母親的女孩子想笑的時候就笑呆盖,想哭的時候也裝出笑的模樣拖云,果真就沒有人覺得她可憐,也沒有人欺負她应又,她成就了自己完美的人生宙项。
對此尤筐,我絲毫也不懷疑汇荐,因為完美的人生就(都)是裝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