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絕句創(chuàng)作56技法梆造,喜歡寫詩詞的朋友缴守,值得收藏學(xué)習(xí)

七言絕句創(chuàng)作56技法,喜歡寫詩詞的朋友澳窑,值得收藏學(xué)習(xí)

唐風(fēng)宋韻賞詩詞

七言絕句“以其善言情而易合于樂”斧散,“最合于詩人之陶寫”, “自唐迄今千數(shù)百年摊聋,為之者眾鸡捐,好之者彌篤” (邵祖平《七絕詩論》)。

于其作法麻裁,“宋人猶少道及箍镜,至元明清間,始多揚(yáng)扢商榷煎源,然皆破碎不全色迂,絕無系統(tǒng)”(同上),今幸有馮振《七言絕句作法舉隅》出矣手销。素有“廣西才子”之稱的 馮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歇僧,名振,號(hào)“自然室主人”,17歲學(xué)詩诈悍,是我國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祸轮、出類拔萃的中國古典文學(xué)專家、杰出的近代現(xiàn)代詩人侥钳,有《自然室詩稿與詩詞雜話》等著作傳世适袜。當(dāng)其二十世紀(jì)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學(xué)時(shí),著《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舷夺,“就七言絕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異者苦酱,略分如干類,先博舉其例给猾,而后綜籀其法”疫萤,授于門生,周振甫耙册、馮其庸咸得其惠给僵。


《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1936年由世界書局出版,1985年3月北京市中國書店據(jù)以影印详拙。1986年齊魯書社將其與《詩詞雜話》帝际、《七言律髓》并為《詩詞作法舉隅》出版,新增詩例117首饶辙,而56種作法之分類未變蹲诀。“《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精選了唐至清代七言絕句佳作1381首弃揽,按類比法分成56類脯爪,在每類末精當(dāng)扼要地指出其藝術(shù)技巧作法的特征和奧妙之處,無論是初學(xué)者還是研究者,凡讀之,都足以發(fā)人深省” (黨玉敏《馮振傳略》)瓷产,周振甫并專門著文引介(《<七言絕句作法舉隅>小引》)。


筆者偶然在超星數(shù)字圖書館網(wǎng)得讀該書掖举,深以為然,乃變其歸納法之著述體例為演繹法之奧秘指引娜庇,先揭示馮先生所歸納提煉之具體作法塔次,后輔以便于理解的二三詩例,以貢獻(xiàn)于諸位詩友名秀。


第1法:


四句旋轉(zhuǎn)而下励负,第四句有一二字與第一、二句相復(fù)者匕得,而句首并多用“卻”字继榆。


凡絕句,三四句必緊接,而與第一裕照、二句卻多不即不離攒发,以轉(zhuǎn)捩關(guān)鍵调塌,全在第三句也晋南。惟此類,則第四句必與第一羔砾、二句呼應(yīng)極緊负间,蓋四句一氣轉(zhuǎn)下者也。


如唐·賈島《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姜凄,歸心日夜憶咸陽政溃。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态秧;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董虱,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申鱼,卻話巴山夜雨時(shí)”愤诱。


“凡絕句,三四句必緊接捐友,而與第一淫半、二句卻多不即不離,以轉(zhuǎn)捩關(guān)鍵匣砖,全在第三句也”科吭。這句話可以視作馮先生所歸納提煉的七言絕句具體作法的總綱。


以下諸種作法猴鲫,絕大多數(shù)都關(guān)涉到第三句对人,幸讀者識(shí)焉。


第2法:


或四句拂共,或三句牺弄,與第一、二句俱有相復(fù)之字匣缘,而與前一法稍異猖闪。


如宋·王安石《游鐘山》“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閑肌厨。山花落盡山長在培慌,山水空流山自閑”;


明·僧德祥《愛閑》:“一生心事只求閑柑爸,求得閑來鬢已斑吵护。更欲破除閑耳目,要聽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絕》(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馅而,更被孤舟載出游祥诽。卻羨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無愁”瓮恭。


第3法:


第三雄坪、四兩句,轱轆而下屯蹦,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與第三句相復(fù)维哈,而又用“還”、“又”等字以緊系之登澜,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啟其意阔挠。


如宋·李遘《絕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脑蠕。已恨碧山相掩映购撼,碧山還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頭望帝京谴仙,寒云黯黯不勝情迂求。賈生已道長沙遠(yuǎn),今過長沙又幾程”狞甚。


歐陽永叔詞云:“平蕪盡處是春山锁摔,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哼审。


第4法:


與前一法同谐腰,故三四兩句必有復(fù)字。特前一法為尤整齊耳涩盾。


如唐·李益《度破訥沙》:“眼見風(fēng)來沙旋轉(zhuǎn)十气,經(jīng)年不省草生時(shí)。莫言塞外無春到春霍,總有春來何處知”砸西;


明·黃榮《牡牛圖》:“江草青青江水流,臥吹孤笛弄清秋址儒。放牛莫放南山下芹枷,昨日南山虎食牛”莲趣。


第5法:


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鸳慈,故首二句多有“去歲”、“去年”等字喧伞,而三句多有“今年”走芋、“今日”等字绩郎,而首二句與末二句又必有相復(fù)之字,以見呼應(yīng)翁逞。


如宋·楊萬里《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圞)坐》:“去歲中秋正病余肋杖,愛他明月強(qiáng)支吾。今年老矣差無病挖函,后夜中秋有月無”状植;


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去年春盡在宜春,醉送東風(fēng)淚滿巾挪圾。今日春歸倍惆悵浅萧,相逢不是去年人”。


第6法:


亦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者哲思,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吩案,而第三句則用“今日”棚赔、“今朝”等字,惟不以復(fù)字作呼應(yīng)徘郭,斯與前法差異耳靠益。


如宋·皺浩《仁老寄墨梅》:“前年謫向新州去,嶺上寒梅正作花残揉。今日霜縑玩標(biāo)格胧后,宛然風(fēng)外數(shù)枝斜”;


宋·朱熹《水口行舟》“昨日扁舟雨一簔抱环,滿江風(fēng)浪夜如何壳快。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镇草。


第7法:


亦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者眶痰,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梯啤,而首句則不用“昔年”竖伯、“去歲”等字,然其實(shí)指往日之意因宇,固隱含于其中也七婴。


如唐·杜甫《解悶》:“一辭故國十經(jīng)秋,每見秋瓜憶故丘察滑。今日南湖采薇蕨打厘,何人為覓鄭瓜州”;


明·袁凱《揚(yáng)州逢李十二衍》:“與子相逢俱少年杭棵,東吳城郭酒如川婚惫。如今白發(fā)知多少氛赐,風(fēng)雨揚(yáng)州共被眠”。


第8法:


第三句用“只今”先舷、“惟有”四字作起艰管,與前法小異。


如唐·李白《蘇臺(tái)懷古》:“舊苑荒臺(tái)楊柳新蒋川,菱歌清唱不勝春牲芋。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捺球;


明·王廷相《蕪城歌》:“莫向隋宮問六朝缸浦,璚枝玉蕊已煙消。只今惟有湖邊柳氮兵,猶對(duì)春風(fēng)學(xué)舞腰”裂逐。


第9法:


以“如相問”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問者何事泣栈,不必說明卜高,但觀其第四句答詞,則其問意自顯矣南片。


如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遣籼危矫魉涂统焦隆B尻栍H友如相問疼进,一片冰心在玉壺”薪缆;


明·楊慎《贈(zèng)宋文百戶石崗舍人》:“七十從戎鬢已斑,勞君相送出滇關(guān)伞广。過家兒子如相問拣帽,為報(bào)衰翁二月還”。


第10法:


第三句用“借問”赔癌、“欲問”诞外、“試問”、“為問”等字作起灾票,其下并著以“何”峡谊、“誰”等字,以明其所問之事刊苍,而第四句則答之之詞也既们。


如唐·高適《塞上聞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正什。借問梅花何處落啥纸,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故鄉(xiāng)南望渺無涯婴氮,水面云深日又斜斯棒。欲問浮生何所似盾致,試來風(fēng)處看楊花”。


第11法:


第三句亦用 “為問”荣暮、“試問”等字作起庭惜,以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無”穗酥、“幾”护赊、“何”、“誰”等字著在第四句砾跃,而不在第三句骏啰。


如·唐杜牧《秋浦途中》:“瀟瀟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fēng)雨岸浦抽高。為問寒沙新到雁判耕,來時(shí)還下杜陵無”;


宋·蘇軾《又和景文韻》:“牡丹松檜一時(shí)栽厨内,付與春風(fēng)自在開祈秕。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雏胃。


第12法:


以第三句作詰問語,用“何”志鞍、“誰”瞭亮、“幾”、“安”固棚、“那”等字作起统翩,或以第四句作答。


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懶發(fā)鳥慵啼此洲,信馬閑行到日西厂汗。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呜师;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氣作問娶桦。


如明陸容《題畫》:“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頃一歸航汁汗。何年了卻公家事衷畦,來趁山人幾日涼”。


第13法:


亦以第三句作詰問語知牌,但“何”祈争、“誰”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角寸,君去春江正淼茫菩混。日暮征帆泊何處忿墅,天涯一望斷人腸”;


明·鐘順《清夜聞笛》:“小樓人醉月初斜沮峡,歸思迢迢隔海涯疚脐。短笛誰吹斷腸曲,滿庭香雪落梅花”帖烘。


第14法:


第三亮曹、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秘症。


如唐·李商隱《無題》:“紫府仙人號(hào)寶燈照卦,云漿未飲結(jié)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乡摹,更在瑤臺(tái)十二層”役耕;


宋·朱熹《之德化宿劇頭鋪,夜聞杜宇》:“王事賢勞只自嗤聪廉,一官今是五年期瞬痘。如何獨(dú)宿荒山夜,更擁寒裘聽子規(guī)”板熊。


第15法:


但以第四句作詰問語框全,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干签。


如宋·項(xiàng)安世《夜雨》:“夜窗疏雨不堪聽津辩,獨(dú)坐寒齋萬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容劳,如何禁得打篷聲”喘沿;


清·何紹基《無園種菜》:“五更風(fēng)露有精神,浩蕩天恩處處勻竭贩。菜色青蔥真可愛蚜印,如何比擬到饑民”。


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留量。


如元·唐朝《五無吟六首之一》:“云在空中變態(tài)奇窄赋,風(fēng)來江上浪漪漪。何如風(fēng)定云開后肪获,秋水長天一色時(shí)”寝凌;


明·王世貞《題溪山深隱圖》:“古木寒流一兩家,柴門晝掩待歸鴉孝赫。何如只向人間住较木,與客攜壺踏落花”。


第17法:


第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青柄,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伐债,而第四句必用“何”预侯、“幾”、“那”峰锁、“無”等字以足之萎馅。


如唐·王翰《春日思?xì)w》:“楊柳青青杏發(fā)花,年光誤客轉(zhuǎn)思家虹蒋。不知湖上菱歌女糜芳,幾個(gè)春舟在若邪”(邪,音ya魄衅,二聲峭竣,牙音。若邪:溪水名晃虫,在越州會(huì)稽縣皆撩,今浙江紹興城東北);


明·劉鉉《題沈孟淵所藏王叔明竹》:“煙雨苕溪憶舊游哲银,畫圖遺墨見風(fēng)流扛吞。不知黃鶴飛歸后,又是山中幾度秋荆责±谋龋”。


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做院,以用作詰問語守呜,故其下必用“誰”、“何”山憨、“多少”等字。如唐·賀知章《柳枝詞》:“碧玉妝成一樹高弥喉,萬條垂下綠絲絳郁竟。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由境;


金·黨懷英《立春》:“水結(jié)東溪凍未漪棚亩,風(fēng)凌枯木怒猶威。不知春力來多少虏杰,便有青蠅負(fù)暖飛”讥蟆。


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詰問語纺阔,故其下不用“誰”瘸彤、“何”、“多少”等字笛钝。


如唐·王涯《塞下曲》:“年少辭家從冠軍质况,金鞍寶劍去邀勛愕宋,不知馬骨傷寒水,惟見龍城起暮云”结榄;


清·孫原湘《蕉窗聽雨圖呂生乞題》:“滴盡殘窗碎雨聲中贝,破人秋夢到天明。不知一夜詩情好臼朗,轉(zhuǎn)在瀟瀟葉上生”邻寿。


第20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视哑,以非詰問語绣否,故其下無“誰”、“何”黎炉、“多少”等字枝秤,而第四句則或用“猶”、“還”慷嗜、“又”等字以呼應(yīng)之淀弹。


如唐·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庆械。商女不知亡國恨薇溃,隔江猶唱后庭花”;


明·田僧《題福教寺詩》:“殘山剩水一荒基缭乘,古寺煙籠白塔低沐序。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風(fēng)還戀舊巢泥”堕绩。


第21法: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策幼,以用作詰問語,故其后必綴以“何”奴紧、“誰”特姐、“無”、“幾”等字黍氮。


如唐李白《客中作》:“蘭陵美酒郁金香唐含,玉椀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沫浆,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捷枯;


宋邵雍《天津感事》:“陽烏西區(qū)水東流,今古推移幾度秋专执。四面遠(yuǎn)山長歛黛淮捆,不知終日為誰愁”。


第22法:


第四句雖冠以“不知”二字,而卻非問語争剿,故不用“誰”已艰、“何”、 “無”蚕苇、“幾”等字哩掺。


如唐李商隱《夕陽樓》:“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涩笤。欲問孤鴻向何處嚼吞,不知身世自悠悠”;


清周準(zhǔn)《蝴蝶詞》:“萬花谷里逐芳?jí)m蹬碧,自愛翩躚粉澤新舱禽。多少繁華任意戀,不知只是夢中身”恩沽。


第23法:


只第四句作詰問語誊稚,或但用“誰”、“幾”罗心、“何”里伯、 “無”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渤闷。


如唐·李賀《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疾瓮,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qǐng)君暫上凌煙閣飒箭,若個(gè)書生萬戶侯”(若個(gè):誰狼电,那個(gè));


唐·張繼《與賈島閑游》:“水北原南草色新弦蹂,雪消風(fēng)暖不生塵肩碟。城中車馬應(yīng)無數(shù),能解閑行有幾人”凸椿。




第24法: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腾务、“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則必預(yù)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削饵。


如宋·俞桂《溪流》:“云腳才行又復(fù)開,一聲隱隱只空雷未巫。家僮忽報(bào)溪流漲窿撬,知是前村落雨來”;


宋·晁沖之《夜行》:“老去功名意轉(zhuǎn)疏叙凡,獨(dú)騎瘦馬取長途劈伴。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


第25法:


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跛璧、“不似”严里、“輸與”、“輸他”等字作起追城,所以見彼此比較之意也刹碾。


如宋·陸游《看梅歸,馬上戲作》:“江路疏籬已過清座柱,月中霜冷若為情迷帜。不如折向金壺貯,畫燭銀燈看到明”色洞;


金劉昂《吊李仲坦》:“文章巧與世相違戏锹,身后新恩事已非。不及萋萋原上草火诸,一番春雨綠如衣”锦针。


第26法:


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置蜀、“不似”等字奈搜,以見比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盾碗,斯與前一法稍異耳媚污。


如唐·王昌齡《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tuán)扇暫徘徊廷雅。玉顏不及寒鴉色耗美,猶帶邵陽日影來”;


宋·陸游《雜感》:“故舊書來問死生航缀,時(shí)聞剝啄叩柴荊商架。自嗟不及東家老,至死無人識(shí)姓名”芥玉。


第27法:


為第三句與第四句作比較者蛇摸,故“不及”、“不似”灿巧、“不如”赶袄、“不比”、“輸與”等字抠藕,用在第四句之首饿肺。


如唐·李白《贈(zèng)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盾似。桃花潭水深千尺敬辣,不及汪倫送我情”;


明·解縉《赴廣西別甥彭雪路》:“多情為我謝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陽溉跃。相聚六年如夢過村刨,不如昨夜一更長”。


第28法:


只第四句前后自為比較撰茎,故“不似”嵌牺、“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如明·張羽《題陶處士象》:“五兒長大翟卿賢乾吻,彭澤歸來只醉眠髓梅。籬下黃花門外柳绎签,風(fēng)光不似義熙前”枯饿;


明·龔詡《與王忠孟登玉峰共飲春風(fēng)亭》:“山水千重復(fù)萬重,少年相別老相逢诡必。春風(fēng)亭下一杯酒奢方,山色不如人意濃”。


第29法:


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爸舒。


如唐·張祜《聽箏》:“十指纖纖玉筍紅蟋字,雁行輕遏翠弦中。分明似說長城苦扭勉,水咽寒云一夜風(fēng)”鹊奖;


宋楊萬里《龍山送客》:“念念還鄉(xiāng)未得還,偶因送客到龍山涂炎。分明認(rèn)得西歸路忠聚,又是回車卻入關(guān)”。


第30法:


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唱捣。


如唐·王昌齡《長信秋詞》:“真成薄命久尋思两蟀,夢見君王覺后疑≌痃裕火照西宮知夜飲赂毯,分明復(fù)道奉恩時(shí)”;


明·童承敘《宮詞》:“三三兩兩不知愁拣宰,結(jié)束羅裙學(xué)打球党涕。傍晚忽聞仙樂近,分明只在殿東頭”巡社。


第31法:


以“一種”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遣鼓。


如唐·白居易《觀游魚》:“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重贺。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明·劉績《聽胡琴》:“胡弦輕軋語星星气笙,破入甘州便淚零次企。一種尊前沈醉客,解聽爭似不曾聽”潜圃。


第32法:


“一種”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兩字缸棵。


如明·夏寅《春夜曲》:“寶鴨煙消幾縷香,月移花影過長廊谭期。春情一種無聊賴堵第,自起燒燈照海棠”;


清·沈受宏《同錢太史泛舟座有女郎湘煙戲題》:“酒綠燈青夜語中隧出,家鄉(xiāng)同隔海云東踏志。傷心一種天涯客,卿是飛花我斷蓬”胀瞪。


第33法:


第三句用表“記憶”之字(如“記得”针余、“長記”、“略記”凄诞、“猶記”圆雁、“猶憶”、“憶得”帆谍、“尚憶”伪朽、“還憶”、“偶憶”汛蝙、“長憶”烈涮、“最憶”、“忽憶”患雇、“空憶”跃脊、“卻憶”等),而第四句則其所憶之事也苛吱。


如宋·歐陽修《過中渡》:“得歸還自欲淹留酪术,中渡橋邊柳拂頭。記得來時(shí)橋上過翠储,斷冰殘雪滿河流”绘雁;


明·歸有光《《初發(fā)白河》:“胡風(fēng)刮地起黃沙,三月長安不見花援所。卻憶故鄉(xiāng)風(fēng)景好庐舟,櫻桃初熟正還家”。


第34法:


第三句用“莫怪”住拭、“莫嫌”挪略、“莫向”历帚、“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則皆申明其意者也杠娱。如·唐賈島《贈(zèng)人斑竹拄杖》:“揀得林中最細(xì)枝挽牢,結(jié)根石上長身遲。莫嫌滴瀝紅斑少摊求,恰是湘妃淚盡時(shí)”禽拔;


李商隱《宮詞》:“君恩如水向東流,得寵憂移失寵愁室叉。莫向尊前奏花落睹栖,涼風(fēng)只在殿西頭”。


明·王恭《春雁》:“春風(fēng)一夜到衡陽茧痕,楚水燕山萬里長野来。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xiāng)”凿渊。


第35法:


“莫向”梁只、“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則先說明其意者也埃脏。


如唐·鄭谷《席上贈(zèng)歌者》:“花月樓臺(tái)近九衢搪锣,清歌一曲倒金壺。坐中亦有江南客彩掐,莫向春風(fēng)唱鷓鴣”构舟;


明·王儒卿《寄吳郎》:“舊事巫山一夢中,佳期回首竟成空堵幽。郎心亦是浮萍草狗超,莫怪楊花易逐風(fēng)”。


第36法:


第三句用“不須”或“不用”二字作起者朴下。


如唐·杜牧《題城樓》:“鳴軋江樓角一聲努咐,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欄苦回首殴胧,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渗稍;


宋·陸游《杭頭晚興》:“山色蒼寒野色溫,下程初閉驛亭門团滥。不須更把澆愁酒竿屹,行盡天涯慣斷魂”。


第37法:


第三句用“問”灸姊、“道”拱燃、“說”、“語”力惯、“望”碗誉、“指”等字秋茫,第四句則其所問迎瞧、所道之語也日裙。


如唐·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閨意》:“洞房昨夜停紅燭逛腿,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蝴蜓,畫眉深淺入時(shí)無”;


元·宋元《討柴》:“海樹年深成大材俺猿,一時(shí)斧伐作薪來茎匠。山人指點(diǎn)長松說,盡是劉郎去后栽”押袍。


第38法:


“說”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诵冒,故所說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谊惭,亦所說之事也汽馋。


如唐·張祜《退宮人》:“開元皇帝掌中憐,流落人間二十年圈盔。長說承天門上宴豹芯,百官樓下拾金錢”;


清·朱鳳翔《村外閑吟》:“荷鋤時(shí)趁月明歸驱敲,稚子依依候竹扉铁蹈。競說田家風(fēng)味美,稻花落后鯉魚肥”众眨。


第39法:


第三句末結(jié)以“無一事”或“無個(gè)事”握牧、“無他事”、“無別事”娩梨、“閑無事”沿腰、“渾無事”三字,以見其所事者狈定,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颂龙。


如宋·蘇軾《春日》:“鳴鳩乳燕寂無聲,日射西窗潑眼明掸冤。午醉醒來無一事厘托,只將春睡賞春晴”;


元·高明《題青山白云圖》:“昨夜山中宿雨晴稿湿,白云綠樹最分明铅匹。茅廬早起無他事,去看南溪新水生”饺藤。


第40法:


第三句以“無端”二字作起包斑,所以示于首二句外流礁,忽插入他意也。


如唐·李商隱《為有》:“為有云屏無限嬌罗丰,鳳城寒盡怕春宵神帅。無端嫁得金閨婿,辜負(fù)香裘事早朝”萌抵;


宋·張?jiān)仭队暌埂罚骸昂熌皇捠捴裨荷钫矣蛻压录虐闊粢鳌o端一夜空階雨绍填,滴破思鄉(xiāng)萬里心”霎桅。


第41法:


第三句三四兩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讨永,而第四句則或用“依舊”滔驶、“猶還”等字以呼應(yīng)之。


如唐·韋莊《金陵圖》:“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卿闹。無情最是臺(tái)城柳揭糕,依舊煙籠十里堤”;


宋·張泌《寄人》:“別夢依依到謝家锻霎,小廊回合曲欄斜著角。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量窘。


第42法:


“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雇寇,與前法小異。


如唐·韓愈《初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蚌铜,草色遙看近卻無锨侯。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冬殃;


清·孫原湘《畫梅》:“新年無客到山家囚痴,雨灑幽窗鼎沸茶。最是稱心清絕事审葬,對(duì)梅花恰畫梅花”深滚。


第43法:


第三句首用一“縱”字或“任”字、“總”字涣觉,而第四句則或用“只”字痴荐、“終”字、“亦”字官册、“也”字生兆、“猶”字、“又”字等以呼應(yīng)之膝宁。


如唐·司空曙《江村即事》:“罷釣歸來不系船鸦难,江村月落正堪眠根吁。縱然一夜風(fēng)吹去合蔽,只在蘆花淺水邊”击敌;


李商隱《代贈(zèng)》:“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拴事∥纸铮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刃宵;


宋·郭震《老卒》:“老來弓箭喜離身轰枝,說著沙場更愴神。任使將軍全得勝组去,歸時(shí)須少去時(shí)人”。


第44法:


“縱”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步淹。


如唐·楊凌《明妃曲》:“漢國明妃去不還从隆,馬馱弦管向陰山。匣中縱有菱花鏡缭裆,羞向單于照舊顏”键闺;


明·趙師秀《采藥徑》:“十載仙家采藥心,春風(fēng)才過得幽尋澈驼。如今縱有相逢處辛燥,不是桃花是綠蔭”。


第45法:


“縱”字用在第四句首者缝其。


如唐·王維《少年行》:“出身仕漢羽林郎挎塌,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内边,縱死猶聞俠骨香”榴都;


唐·高蟾《春》:“明月斷云青藹藹,平蕪歸思綠迢迢漠其。人生莫遣頭如雪嘴高,縱得東風(fēng)也不消”。


第46法:


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與他物作比和屎,而第四句則申明其相似之點(diǎn)也拴驮。


如唐·王維《送沈子》:“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漿向臨圻柴信。唯有相思似春色套啤,江南江北送君歸”;


明·謝榛《怨歌行》:“長夜生寒翠幕低颠印,琵琶別調(diào)為誰凄纲岭。君心無定如明月抹竹,才繞樓東復(fù)轉(zhuǎn)西”。


第47法:


第三句用“唯有”或“獨(dú)有”止潮、“只有”窃判、“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則或用“年年”喇闸、“時(shí)時(shí)”袄琳、“猶還”等字以呼應(yīng)之。


如唐·杜牧《過勤政樓》:“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燃乍,承露絲囊世已無唆樊。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刻蟹;


明·皇甫濂《楊柳枝》:“韶華回首悵離宮逗旁,梁苑隋堤荒草中。獨(dú)有江邊楊柳色舆瘪,垂垂還是怨秋風(fēng)”片效。


第48法:


“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英古。


如唐·劉禹錫《楊柳枝詞》:“城外春風(fēng)吹酒旗淀衣,行人揮袂日西時(shí)。長安陌上無窮樹召调,惟有垂楊管別離”膨桥;


宋·陸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唠叛。一千五百年間事只嚣,只有灘聲似舊時(shí)”。


第49法:


第三句以“自從”或“一自”作起者艺沼。


如唐·李益《隋宮燕》:“燕語如傷舊國春介牙,宮花欲落旋成塵。自從一閉風(fēng)光后澳厢,幾度飛來不見人”环础;


賈島《馬嵬》:“長川幾處樹青青,孤驛危樓對(duì)翠屏剩拢。一自上皇惆悵后线得,至今來往馬蹄腥”。


第50法:


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徐伐。


如唐·韋莊《鄜州寒食》:“滿街楊柳綠絲煙贯钩,畫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dòng),女郎撩亂送秋千”角雷;


明·王時(shí)被銮睿《湖口縣》:“青山一簇幾人家,簾卷湖光日未斜勺三。好是客船來泊處雷滚,一行官柳暗平沙”。


第51法:


第三句以“若為”二字作起者吗坚。


如唐·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海畔尖山似劍铓祈远,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商源,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车份;


宋·蘇軾《菡萏亭》:“日日移床趁下風(fēng),清香不盡思何窮牡彻。若為化作龜千歲扫沼,巢向田田亂葉中”。


第52法:


第三句以“等閑”二字作起者庄吼。


如唐·令狐楚《少年行》:“家本清河住五城充甚,須憑弓箭得功名。等閑飛鞚秋原上霸褒,獨(dú)向寒云試射聲”;


宋·俞桂《江頭》:“漁浦山邊白鷺飛盈蛮,西興渡口夕陽微废菱。等閑更上層樓望,貪看江潮不肯歸”抖誉。


第53法:


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殊轴。


如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袒炉。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旁理,落花時(shí)節(jié)又逢君”;


唐·杜牧《南陵道中》:“南陵水面漫悠悠我磁,風(fēng)緊云寒欲變秋孽文。正是客心孤回處夺艰,誰家紅袖憑江樓”。


第54法:


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肥隆。


如元·楊維楨《張士誠席上作》:“江南歲歲烽煙起墩虹,海上年年御酒來。如此江山如此酒问拘,老夫懷抱幾時(shí)開”下愈;


清·孫原湘《題扇》:“月光到地白于雪,花氣上天香作云。如此乾坤如此夜毅舆,不知何處著塵氛”。


第55法:


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礁鲁,第五字則用“一”字或“數(shù)”字魔种、“幾”字,皆計(jì)算字也蛤吓。


如唐·李涉《登山》:“終日昏昏醉夢間淌山,忽聞春盡強(qiáng)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秒裕,又得浮生一日閑”;


宋·陸游《夏日雜題》:“午夢初回理舊琴几蜻,竹爐重炷海南沈喇潘。茅檐三日瀟瀟雨,又展芭蕉數(shù)尺陰”梭稚;


明·陳獻(xiàn)章《得廷實(shí)書》:“洗竹添花張戶曹颖低,忽拋閑散事煎熬。東門春水無人釣弧烤,又長溪頭幾尺高”忱屑。




第56法:


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詞,但以中間一字連綴之。


如唐·白居易《直中書省》:“絲綸閣下文章靜莺戒,鐘鼓樓中刻漏長伴嗡。獨(dú)坐黃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duì)紫薇郎”从铲;


宋·陸游《梅花絕句》:“當(dāng)年走馬錦城西瘪校,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斷名段,青羊?qū)m到浣花溪”阱扬。


笛卡爾曾說:“最有價(jià)值的知識(shí)是關(guān)于方法的知識(shí)”。馮先生從歷代1381首七言絕句佳作中所歸納提煉的56種作法伸辟,也許在信奉“至法無法”的讀者看來麻惶,過于瑣碎,甚至或許認(rèn)為是“陳詞濫調(diào)”自娩,若“陳陳相因”用踩,有礙其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其理雖固然忙迁,而勢未必行脐彩。不妨以書法類比。書家一生追求姊扔,在有其獨(dú)特風(fēng)格惠奸。然當(dāng)其初始握筆,必從點(diǎn)畫描摹作起恰梢,選帖佛南、讀帖、臨帖嵌言、默帖嗅回,乃為其日常功課,此七言絕句56法摧茴,其猶唐代歐陽詢“楷書結(jié)字36法”乎绵载?其猶明代李淳“大字結(jié)構(gòu)84法”乎?其猶清代黃自元“間架結(jié)構(gòu)92法”乎苛白?若36法娃豹、若84法、若92法购裙,未有書家認(rèn)其“瑣碎”也懂版,必視為至寶,奉為圭皋躏率,時(shí)時(shí)研習(xí)躯畴,悟其妙道民鼓,以逐步形成其獨(dú)特風(fēng)格也。


馮先生在其《七言絕句作法舉隅》自序中坦言“大匠能示人以規(guī)矩私股,而不能使人巧”摹察,56法者,篇法倡鲸、句法供嚎、字法之規(guī)矩也,守此規(guī)矩峭状,漸入詩道克滴,而后方能體會(huì)到“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优床。若意趣真了劝赔,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胆敞,這叫做不‘以詞害意’”(《紅樓夢》黛玉語)着帽。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qǐng)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gè)濱河市移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仍翰,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观话,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18,546評(píng)論 6 507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予借,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频蛔,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jī)灵迫,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3,224評(píng)論 3 39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jìn)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晦溪,“玉大人瀑粥,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玻” “怎么了狞换?”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64,911評(píng)論 0 35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嫌术。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哀澈,道長牌借,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度气?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8,737評(píng)論 1 29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膨报,結(jié)果婚禮上磷籍,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适荣。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院领,可當(dāng)我...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67,753評(píng)論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弛矛。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比然。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丈氓。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1,598評(píng)論 1 305
  • 那天强法,我揣著相機(jī)與錄音万俗,去河邊找鬼。 笑死饮怯,一個(gè)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闰歪,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蓖墅,決...
    沈念sama閱讀 40,338評(píng)論 3 41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库倘,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论矾?”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教翩,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9,249評(píng)論 0 27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duì)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拇囊,沒想到半個(gè)月后迂曲,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5,696評(píng)論 1 314
  • 正文 獨(dú)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寥袭,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37,888評(píng)論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路捧,在試婚紗的時(shí)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shí)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传黄。...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40,013評(píng)論 1 348
  • 序言:一個(gè)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杰扫,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膘掰,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章姓,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5,731評(píng)論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识埋,位于F島的核電站凡伊,受9級(jí)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窒舟。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系忙,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41,348評(píng)論 3 330
  • 文/蒙蒙 一银还、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风宁。 院中可真熱鬧戒财,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饮寞。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1,929評(píng)論 0 22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冈欢。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凑耻,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香浩。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3,048評(píng)論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类缤, 沒想到剛下飛機(jī)就差點(diǎn)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邻吭。 一個(gè)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8,203評(píng)論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餐弱,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囱晴。 傳聞我的和親對(duì)象是個(gè)殘疾皇子膏蚓,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44,960評(píng)論 2 35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