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2018-03-23 8頁 5.0分
用App免費查看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記敘文
一,文章內容要點概括
(1)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答題公式:
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樣)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答題公式:
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注意:時間(季節(jié)、年代)、地點匀泊、環(huán)境如果有特定意義,應該概括在內。
二瘟檩、理清文章結構
(1)補充故事情節(jié)
找出劃分標準,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澈蟆。
(2)思想感情的事變化
畫出表示情感的詞語墨辛,按照詞語出現的順序整理出答案。
三趴俘、把握記敘的線索和順序
(1)線索
線索類型:
A.以時間的發(fā)展變化為線索
B.以地點的轉移為線索
C.以人物為線索
D.以某個具體的事物為線索
E.以感情的變化為線索
F.以某個核心事件為線索
線索的作用:
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睹簇,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寥闪,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太惠。
(2)記敘順序及作用
A.順敘(按事情發(fā)展先后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尾,條理清晰疲憋,脈絡清楚凿渊、印象深刻。
B.倒敘:
作用:造成了……的懸念,使故事情節(jié)更曲折,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C.插敘
作用:補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豐富埃脏,使中心更突出搪锣。
【答題公式】順序名稱+作用
四、記敘的人稱及作用
人稱作用:
第一人稱:使文章內容顯得更真實彩掐,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构舟,便于直接抒發(fā)感情,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堵幽。
第二人稱:便于作者與文中的人物或讀者感情交流狗超,顯得特別親切、感人谐檀。
第三人稱:不受時間抡谐、空間限制,能夠比較自由靈活的反映客觀內容桐猬,有比較寬廣的活動范圍麦撵。
五、人物形象
(1)次要人物的作用
第一人稱:“我”溃肪,是貫穿全文的人物免胃,其作用是線索人物,是故事的見證者惫撰,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羔沙。
(2)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方法及作用
A.肖像(外貌、神態(tài))描寫: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厨钻、xx地位扼雏、xx處境、xx經歷以及xx心理狀態(tài)夯膀、xx思想性格等情況诗充。
B.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的xx心理(心情),并反映人物的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質诱建,有時還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蝴蜓。
C.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XX品質俺猿。
【答題公式】描寫方法+該描寫方法的代表詞語+效果詞(生動形象茎匠、生動傳神、細膩傳神等)+人物的性格(心情押袍、心理等)
六诵冒、文章的主題
中心思想概括:
①寫人為主:文章通過敘述主人公的······事件(內容)+表現出主人公······的思想品質(或表達了作者對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②記事為主:通過敘述······故事(內容)+告訴了我們······的道理。
③寫景狀物:通過描寫了······景或物(內容)+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谊惭、修辭方法及作用
A.比喻:生動形象
B.比擬:生動形象
C.夸張:突出事物本質造烁,烘托氣氛否过,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惭蟋。
D.排比:加強語勢苗桂,使文章的節(jié)奏感加強,更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告组。
E.對偶:整齊勻稱煤伟,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木缝,易于記憶便锨,有音樂美。
F.反復:強調突出某種事物或某種感情我碟。
G.設問:引起注意放案,引發(fā)讀者思考。
H.反問:加強語氣矫俺,發(fā)人深思吱殉,激發(fā)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厘托,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友雳。
R.引用:語言凝練,言簡意賅铅匹,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或者文化內涵押赊,有時候也加強真實性或起印證作用。
J.反語:加強表達效果包斑,產生幽默感流礁、諷刺性或更加強烈地表示親密有好的感情。
【答題公式】修辭方法+結合具體的題對修辭進行描述+效果詞+寫出了人或事物的XX特點+表達(抒發(fā))了作者的XX感情等(或寫出了人物的XX性格等)罗丰。
注意:對于單個的句子也可采用下列公式:
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神帅,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形象生動丸卷。
擬人:……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枕稀,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询刹,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谜嫉,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凹联,逼真)沐兰。
夸張:……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蔽挠,表達了作者……的情感住闯,聯想奇特瓜浸,富于形象感。
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比原,描寫了……的情景插佛,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jié)奏明快量窘,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設問:自問自答雇寇,引起讀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蚌铜。
反問:……采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锨侯,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冬殃,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囚痴。使文章有起伏。
對偶:……采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审葬,描寫了……深滚,抒發(fā)了作者對……的感情,節(jié)奏明快耳璧,富于音樂美成箫。
模式: (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 (2). 表現了什么內容(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如:此句運用了? ? ,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 ? 旨枯,表達了? ? ? ? 蹬昌。
八,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和作用
(1)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攀隔?為什么皂贩?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昆汹。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大都明刷,非常、只有等):不行满粗。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辈末,表限制,表時間映皆,表范圍等)挤聘,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捅彻。
(2)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组去?為什么??
不能步淹。因為:
a.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从隆、由表入里诚撵、由現象到本質)規(guī)律不一致。
b.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键闺。
c.這些詞是遞進關系寿烟,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辛燥。
(3)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解答這類題目韧衣,要注意兩點:一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购桑。二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畅铭。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九勃蜘,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
【答題公式】
A.有修辭的句子:這句話運用了XX修辭+效果詞+句子的語境義+深層含義(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B.沒有修辭的句子:表層含義+深層含義(根據情況有時還要答出句子在全文的結構作用)
(2)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fā)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硕噩,引發(fā)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缭贡。
(3)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fā)讀者思考炉擅,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阳惹,升華主題谍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記敘文中穿插議論的作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畫龍點睛.
十莹汤,景物描寫的作用
1.交代事情發(fā)生的地點或背景快鱼,增加事情的真實性。
2.渲染氣氛纲岭。
3.烘托人物心情茉贡。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質谭梗。
5.為下文做鋪墊澈吨。
6.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吴汪。
7.深化作品的主題。
8.具有象征意義喇闸。
【答題公式】
①……的景物描寫袄琳,寫出了……的景色(或環(huán)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質燃乍。
②……的景物描寫唆樊,結合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橘沥。
③……的景物描寫窗轩,反映了……的情景夯秃,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調座咆。
十一.文章題目的理解和作用
1.點明故事發(fā)生的地點痢艺。
2.點明作者的情感。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介陶。
4.點明文章的線索堤舒。
5.揭示(或暗示)文章的中心。
6.設置懸念哺呜,吸引讀者舌缤。
7.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
8.交代描寫對象某残。
9.題目中運用了修辭的国撵,要還原它的本義后再分析作用。
【答題公式】表層含義(句子的表面義和語境義)+深層含義(全文所要表達的中心)
十二.文章的開頭玻墅、中間介牙、結尾段(句)的作用
(一)記敘文開頭段(句)的作用:
1.開篇點題。
2.總領下文或統(tǒng)領下文澳厢。
3.引出下文环础,為下文做鋪墊。
4.設置懸念剩拢,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线得。
5.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二)記敘文中間段(句)的作用
單獨成段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要指明哪句是承接上文的什么內容徐伐,哪句開啟下文的什么內容)贯钩。
(三)記敘文結尾段(句)的作用:
1.篇末點題。
2.總結全文办素,深化中心魏保。
3.首尾呼應,照應開頭或照應題目摸屠。
4.點明中心谓罗,升華中心。
5.令人深思季二,給人警醒(啟示)或留有思考余地檩咱。
【答題公式】內容上(含義和思想感情),起到XX作用+結構上胯舷,起到XX(呼應刻蚯、過渡、伏筆桑嘶、鋪墊炊汹、總領、總結等)作用逃顶。
十三讨便、寫作手法的運用
1.設置懸念:使文章有張有弛充甚,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2.欲揚先抑:
【答題公式】作者先寫人物(事物)的······(不足之處)+然后贊揚其······(美好之處)+更加突出人物(事物)的······特征或品質霸褒。
3.對比:
【答題公式】把······和······進行對比+突出了······特性(性格)+從而突出了文章的······的主旨伴找。
4.借景抒情:
【答題公式】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fā)了······的感情。
5.托物言志:
【答題公式】作者通過描寫······事物+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抱負废菱,志趣技矮、情操)
6.借物喻人:
【答題公式】作者通過描寫······事物+突出事物的······特點+以此比喻······(某人)+表現了······(某人)的高尚情操。
7.伏筆:是前段文章為后段文章埋伏線索殊轴,也可以理解為上文對下文的暗示衰倦。好處:交代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旁理、緊湊耿币,讀者讀到下面文章時,不至于產生突兀懷疑之感韧拒。作鋪墊是對即將來臨的事物的襯托淹接。
8.烘托渲染:濃墨重彩,營造氣氛叛溢,情景相生塑悼,深化主題。
十四楷掉、閱讀中的啟示
【答題公式】通過文章我明白了······+理由(聯系文章內容)+聯系生活實際(看題目中是否有此要求)+總結(以后該怎么做)厢蒜。
說明文
(一)、把握說明對象:
1.看標題
2.看首尾段
3.看關鍵詞句(如:總說句/分說句/過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紹了有關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烹植,然后歸納小結斑鸦。)
( 二)、說明文分類
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草雕、事理性說明文巷屿。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 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墩虹,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嘱巾,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诫钓。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旬昭,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三)說明結構
總分式和層進式
(四)說明方法及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菌湃。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问拘。對事物的特征/
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骤坐,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绪杏。?
③.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或油。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驰唬。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顶岸,從而更科學、更本質叫编、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辖佣。?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搓逾,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卷谈。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霞篡。?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世蔗,使說明更通俗易懂。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qū)別是:定義要求完整朗兵,而詮釋并不要求完整污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余掖〈绫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盐欺,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赁豆。
⑩.引用說明: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冗美。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魔种,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粉洼、諺語务嫡、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漆改,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心铃。
附說明方法和效果詞
說明方法
效果詞
說明方法
效果詞
舉例子
具體、形象
分裂別
條理清晰
列數字
準確挫剑、具體
作詮釋
通俗易懂
作比較
有力突出去扣、強調突出
摹狀貌
具體、形象
打比方
生動、形象
列圖表
形象愉棱、準確
下定義
準確唆铐、簡明
引資料
有力說明,趣味增強
【答題公式】說明方法+結合句子具體展開+效果詞+事物的特征奔滑。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本句所在段的首句或尾句艾岂。
五、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朋其、加點字詞有何作用
抓住說明文語言準確這一特點答題王浴。
對策:答: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答題公式】解釋詞語+帶詞解句(解釋這個詞在句中的意思)+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梅猿。
2氓辣、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對策:(1)不可以袱蚓。(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钞啸。(4)換了后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喇潘。
3体斩、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1)表態(tài)(刪還是不刪)(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颖低,"多""有余"等表數量硕勿。(3)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枫甲,不符合實際源武,太絕對了。(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想幻、周密性粱栖、科學性。
【答題公式】不能刪(或替換)+分析詞語在句中的作用+帶詞解句+刪詞解句+刪去后(替換后)有什么不良后果(不準確脏毯、太絕對)+不能刪(不能替換)+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闹究。
六、說明文題目的作用
1.點明說明對象食店。
2.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征渣淤。
3.概括文章的主要說明內容。
4.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吉嫩。
七.說明文開頭段价认、過渡段、結尾段的作用
開頭:1.點明說明對象 2.點明文章的說明內容 3.指出說明對象的特征 4.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5.用XX說明方法自娩,指出說明對象的XX特征用踩。
過渡段:承上啟下(承接上文的xx內容,領起下文的xx內容)
結尾段:總結全文的說明內容,再次點題脐彩,發(fā)出xx號召(或倡議)碎乃。
八.認識感悟類
【答題公式】完整準確理解文章內容+聯系實際印證對文章的理解+一句話總結闡述。
九惠奸、列舉分析
【答題公式】把握原文+結合生活積累觸類旁通
十梅誓、探究歸納
【答題公式】比較文章與材料+表達觀點+用事實與道理分析支撐觀點+一句話總結觀點。
議論文
1.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
【答題公式】文章(某段或某幾段)先運用······的論證方法+效果詞+論證了······的論點+接著······+最后······
2.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
【答題公式】舉了······的例子+具體詳細地論證了······+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或趣味性)佛南。
②.對比論證:
【答題公式】把······與······進行對比+鮮明地論證了······
③.道理論證(引證)
【答題公式】用(資料梗掰、某人的話、俗語等)充分論證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共虑。
④.比喻論證
【答題公式】把······比喻成······+形象生動地論證了······
3.議論文開頭愧怜、結尾的句子的作用
開頭的句子
【答題公式】
①.開頭通過寫······的事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論題)
②.開頭通過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論題)
③.開頭通過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聞趣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起到吸引讀者往下讀的作用呀页,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妈拌。
結尾的句子:
【答題公式】
①.總結全文、點明中心論點蓬蝶。
②.照應開頭與題目尘分,強化中心論點。
③.補充論述丸氛,使論證完備嚴謹培愁,避免片面性。
④.重復或強化中心論點缓窜。
⑤.強化中心論點定续,激勵號召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