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涣易,課堂上良哲,我和學生討論的主題是“學習中的苦與樂”锹引。
我們一起進行頭腦風暴矗钟,“在你學習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問題或者困難呢嫌变?”
孩子的答案主要分成兩類:
一類是“學習”本身的問題:如:1.思維拓展題不會吨艇;2.一分鐘做不完口算題卡;3.字寫得不好看腾啥;4.作文下不出來东涡;5.奧數(shù)題不會(很難的數(shù)學題不會做);6.作文需要湊字倘待;7.很長的單詞背不下來疮跑;8.生字聽寫了很多遍還是不會……
一類是“學習”之外的問題:如:1.做題不會,被媽媽揍凸舵;2.不會做題祖娘,擔心被嘲笑;3.作業(yè)明明寫了5分鐘啊奄,媽媽說我寫了半個小時啦渐苏!4.寫作業(yè)不會,或者寫的慢增热,被爸爸媽媽批評整以;5.數(shù)學題已經(jīng)用了自己最快的速度,但是峻仇,爸爸媽媽還是說我寫的慢公黑;6.怕考試成績不好被罵;7.生字不會寫,擔心被罰上百遍凡蚜;8.遇到不會的題時人断,媽媽開始挺有耐心的,講著講著就失去了耐心……
聽了孩子們的答案朝蜘,我有些心疼恶迈、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了一些懷疑谱醇,“學習”本身的問題暇仲,與“學習”之外的問題,哪個對于孩子而言挑戰(zhàn)影響更大副渴、解決更難呢奈附?
對于前者,孩子心里可能產(chǎn)生了一些傷心煮剧、難過斥滤、著急、擔心勉盅、無助佑颇、緊張、失落草娜、沮喪挑胸,甚至是自責;而后者驱还,無疑是雪上加霜嗜暴;
對于前者凸克,孩子有機會嘗試各種辦法去解決议蟆,他可以嘗試著問老師、問家長萎战;而后者咐容,無疑堵上了孩子可能向你求助的通道;
對于前者蚂维,孩子有機會通過探索戳粒、引導、思考虫啥,得到進步與成長蔚约;而后者,則有可能為進步與成長加了一個緊箍咒涂籽,貼上一個“標簽”……
無形之中苹祟,家長的情緒與行為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攔路虎,讓孩子的注意力不僅放在學習上,還要勻一部分放在照顧家長的感受上……
不經(jīng)意間树枫,孩子在學習上直焙,將會承受雙重的負擔與壓力,孩子需要抗衡的不僅僅是學習本身的困難砂轻,還包括那份因為擔心奔誓、害怕家長生氣、發(fā)脾氣搔涝,而產(chǎn)生的小心翼翼厨喂、拘謹忐忑……
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孩子沒有辦法將注意力集中地放在解決“學習”問題本身,當沒有辦法注意力集中地解決問題時庄呈,“學習”就會成為一種并不美好的體驗杯聚,這樣的體驗將會為“學習”加負分,將會給孩子帶來關于學習的“負定義”抒痒,從而幌绍,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排斥故响、抗拒……
而如果傀广,學生將注意力就是放在“學習”本身,那么彩届,會發(fā)生什么呢伪冰?
他有機會尋求幫助;他有機會通過多種方式嘗試著解決問題樟蠕;他有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贮聂;他有機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他能夠有機會體驗到信任寨辩、理解與支持吓懈;他有機會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感……
那么,此時靡狞,作為家長耻警,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的建議是:
1.默默地陪伴甸怕。不隨意打斷孩子的思路甘穿,將自己的思路強加給孩子。告訴孩子梢杭,媽媽一直都在温兼,當你需要困難時,可以尋求媽媽的幫助武契;
2.當孩子遇到學習困難時募判,請孩子描述問題(例如缸榛,字寫得不好看、這道題沒有讀懂兰伤、這個公式?jīng)]有記啄诳拧),家長回應感受敦腔,而不是對行為的批判均澳,甚至是指責,然后符衔,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找前;
3.家長可以通過啟發(fā)式提問,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判族;
4.當孩子一遍遍反復練習依舊不會躺盛,讓你生氣、煩躁時形帮,誠實地告訴孩子槽惫,現(xiàn)在,媽媽有些著急辩撑、煩躁啦界斜!媽媽想暫停一下,等媽媽感覺好起來時合冀,我們再一起探討各薇;
5.家長可以多儲備好的學習方法,當孩子需要時君躺,幫孩子解決問題峭判,例如,在兒子背古詩棕叫、詩歌遇到困難時林螃,我會嘗試著引導他使用思維導圖記憶……
6.當孩子情緒波動大時,先照顧感受谍珊,再解決問題……
感受隱藏在行為背后治宣,它有時在幕后操縱著一件事的成敗急侥,“學習”看似一種行為砌滞,但是,“學習”行為受到學生感受的控制坏怪,當感覺好的時候贝润,“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可能會輕而易舉的解決铝宵;但是打掘,相反华畏,當感覺糟糕的時候,“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尊蚁,可能會衍生出無數(shù)個困難亡笑,干擾整個學習過程……
作為家長,讓我們努力地為孩子排除那些“隱形”的障礙横朋,當孩子僅僅與“學習”狹路相逢時仑乌,我相信,孩子有能力獲得進步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