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阿爾伯特·埃利斯(1913—2007),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學家橄浓,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粒梦。作者自1942年開始精神分析學派訓練,至1953年放棄該療法荸实,提倡新療法匀们,1955年開始為新療法命名,到1993年正式提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of Therapy)”准给。
前言:
本書的宗旨是使讀者過上積極向上的生活泄朴,運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來避免被其他人或事操縱,該療法簡單來說就是讓來訪者意識到自己的非理性思維模式圆存,并與之辯論叼旋,從而達到“無條件地自我接納”的境界。
本書結構:
第1章~第5章:關于該理論的介紹及該療法的方法論(核心部分)
第6章~第9章:案例分析(練習部分)
第10章:堅定信心去實施該療法(總結部分)
筆者書評:
這本書是心理大師阿爾伯特·埃利斯的著作沦辙,他還著有《控制焦慮》夫植、《控制憤怒》、《理性情緒》油讯,這一系列的書籍都是他“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理論的具體應用详民,所以對于第一次接觸該作者和該療法的讀者而言,把這本書的方法論掌握好并反復實踐練習陌兑,即可達到目的沈跨。本書的方法論主要集中在前5章,后面的章節(jié)都是具體的案例講解兔综。就筆者自己的體會而言饿凛,大師的理論模型很簡單,一般人讀過之后都能理解软驰,但是真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自己身上涧窒,是需要反復練習的,大家都在固有的思維模式下生活了太多年锭亏,這種改變不可能在讀完一遍書后就能馬上實現纠吴,這本書在豆瓣的得分是6.8分,我看了上面的很多短評慧瘤,大多數都是說‘’這理論太簡單了戴已,廢話一大堆固该,沒什么實際用途……”我倒是覺得這可能和國人經常被誤導的“速成”傾向有關,希望自己得到一個秘籍糖儡,一夜之間脫胎換骨伐坏,不得不說,這不現實休玩,另外大道至簡著淆,很多東西就是很簡單的原理,但是理論簡單不代表實踐簡單拴疤,特別是這種需要付出很大去努力改變自己的理論永部,他需要我們的耐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直到能應用自如,這和其他需要實踐積累的活動是一樣的停局。所以哥攘,閱讀本書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了方法論后矢洲,去自己的生活中實踐就好了。
PS:前言中,記者問了大師一個問題,問了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什么玉工?我挺喜歡這個回答:“我們不是被邀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生活本身沒有意義淘菩,而是我們給了它們意義遵班。我們賦予生活意義的方法是,決定什么是我們喜歡的潮改,什么是我們不喜歡的狭郑,什么是我們特殊的目標和目的,從而為我們自己選擇了意義汇在『踩”
第1章 我們如何就讓他人他物牽著鼻子走
人只有3件事可做,且你正在做這3件事:思考糕殉、感受和行動
筆記:思考和感受亩鬼,導致行動
過分的負面情緒
筆記:過分(excessive)與否是衡量的關鍵,但是什么叫過分阿蝶,按照作者的說法辛孵,自己是可以辨別出來的,就筆者自己的體驗赡磅,其實并不是每次都能準備判斷出來,不得不說還是要在情緒涌出的時候宝与,停下來自己分辨一下
煩躁(anxious)
生氣(angry)
抑郁(depressed)
內疚(guilty)
方法論模型
A(誘發(fā)性事件或人)………→B(對A的信條)………→C(感受和行為)
A是誘發(fā)性的事件或者特定的人焚廊,具體指天災人禍和日常的煩心事冶匹、麻煩事、決定和難相處的人咆瘟,它可能是單個事件或者是一系列禍不單行的事件嚼隘。
C是在A處發(fā)生的具體情形里,你的感覺和你的行為袒餐,其實也就是那些過分的負面情緒飞蛹,以及這些負面情緒所帶來的舉動
B是你對A的信條
筆記:信條這個翻譯,一開始覺得不太適合中文的習慣灸眼,經過對照英語原文的單詞"belief"卧檐,我覺得還是取其“看法,觀念焰宣,觀點”這個翻譯更貼切一點
大多數人的錯誤觀念是:他們相信是A導致了C
正確的觀念是:B和A相互作用霉囚,成了C的導火索,在大多數情況下是B導致了C的發(fā)生匕积。
具體來說盈罐,就是我們在A發(fā)生后進行了思考(有些人有錯覺,認為A發(fā)生后自己沒有思考的時間闪唆,特別是在突發(fā)事件里盅粪,他們只做出“反應”,其實無論在多么極端的情況下我們依然是有思考這個行為在發(fā)生的)悄蕾,我們對具體的人或事的思考方式即B票顾,決定了我們在C處做出的情感和行為反應,進而決定了我們是否會被A牽著鼻子走笼吟,所以說任由A導致C的發(fā)生库物,其實是我們的反應失控的狀態(tài),而我們完全有能力去調節(jié)B贷帮,這樣也就控制了這些反應戚揭,不被他人他事所左右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