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中記錄過這么一個故事:宋太祖嘗彈雀于后園酝静,有群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亟見之羡玛,其所奏乃常事耳别智。上怒,詰其故稼稿,對曰:"臣以尚急于彈雀薄榛。"上愈怒,舉柱斧柄撞其口让歼,墮兩齒敞恋,其人徐俯拾齒置懷中,上罵曰:"汝懷齒欲訟我耶!"對曰:"臣不能訟陛下谋右,自當(dāng)有史官書之硬猫。"上說,賜金帛慰勞之改执。
翻譯成白話文啸蜜,就是說宋太祖趙匡胤喜歡在花園里面用彈弓打鳥,有一天突然有大臣說有急事稟報辈挂,趙匡胤趕忙放下彈弓聽大臣奏事衬横,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沒有一件是要緊的,大怒终蒂,問大臣為什么明明沒有急事蜂林,卻謊稱有急事稟報。大臣回答后豫,我覺得事情再不緊急悉尾,也比打鳥緊急。趙匡胤更生氣了挫酿,用玉斧(宋太祖武將出身构眯,喜歡隨手拎一把玉斧)給了大臣一下,當(dāng)場打掉了兩顆牙早龟。大臣一語不發(fā)惫霸,把打掉的牙拾起來放懷里。宋太祖大罵“你是打算出去告我嗎葱弟?”大臣對答“我不可能告你的狀壹店,但是今天這事情自有史官會記下來≈ゼ樱”趙匡胤連忙道歉硅卢,并賜東西慰問。
宋朝養(yǎng)士三百年,厚待讀書人将塑,宋太祖更是在死前立碑:厚待柴氏子孫脉顿;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子孫若違此誓点寥,天必殛之艾疟。新皇上登基前,便要去看看宋太祖留下的這塊碑敢辩,以為警示蔽莱。有宋一朝,對讀書人的寬容戚长,無論是后來那動不動就扒了褲子打屁股的明盗冷,還是大臣自稱奴才的清,都是不能相提并論历葛。追根溯源正塌,讀書人在宋朝之所以能挺得起腰桿,所依仗的恤溶,除了太祖遺訓(xùn)乓诽,便是那句“自當(dāng)有史官書之”。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喜歡記歷史的民族咒程,從上古時代的《左傳》《國語》鸠天,到后來列入儒家五經(jīng)的《春秋》,早在先秦時期帐姻,中華大地便不缺史書稠集。再到太史公,班固饥瓷,范曄剥纷,陳壽四人所著的“前四史”,開創(chuàng)了兩千多年連綿不絕直到上個世紀(jì)的《二十四史》呢铆。一個朝代可以沒有宰相晦鞋,但是絕對不可以沒有史官。
史官這個職業(yè)棺克,在我看來悠垛,是最容易,也是最困難的差事娜谊。
說作史官容易确买,因?yàn)樗墓ぷ鳠o非就是記錄事實(shí),有什么事寫什么事纱皆,不揣測湾趾,不偏向芭商。說史官難做,是因?yàn)槭饭俚谋P直書搀缠,往往是逆龍鱗蓉坎,犯龍顏的事情,稍有不慎胡嘿,就有滅頂之災(zāi)。
想起多年前看到的一個小故事钳踊,春秋齊國衷敌,齊王無道,侮辱大臣崔抒之的妻子拓瞪。崔抒帶兵謀反殺了齊王缴罗,一時間大權(quán)在握。但他知道弒君這件事不光彩祭埂,于是拿來史官太史氏寫的記錄面氓,竹簡上寫著五個字“崔抒弒其君”。崔抒命太史氏改記錄蛆橡。太史氏不從舌界,被崔抒殺了。繼任的史官是太史氏的弟弟泰演,崔抒還是命其改記錄呻拌,依然不從,步了自己哥哥的后塵睦焕。第三任史官是太史家的老三藐握,依然不改記錄,又被殺垃喊。到了第四任史官猾普,已經(jīng)是太史家的老四,他的三個哥哥都因?yàn)椴桓挠涗浂粴⒈久眨欢跫遥?dāng)修改記錄的命令傳來,得到的回答依然是“不改”耕突。此時的崔抒也終于殺的手軟笤成,知道殺下去不是辦法,只好作罷眷茁。更令人震撼的是炕泳,此時另一個史官南史氏(可能就是齊國南部某塊封地的史官)捧著竹簡走進(jìn)來。原來他聽說太史一門為了不改記錄已連死三人上祈,怕老四也被崔抒殺掉培遵,更怕老四死后記錄終被篡改浙芙。于是帶著竹簡只身趕來。如果太史家老四也被害籽腕,南史氏就打算自己填上去嗡呼,“崔抒弒其君”這五個字說什么也不能改。萬幸皇耗,老四還活著南窗,所以南史氏就離開了。
為了五個字“崔抒弒其君”郎楼,三個人搭上了性命万伤,還有兩個不怕死的準(zhǔn)備著隨時把自己的性命也搭進(jìn)去,這值得嗎呜袁?甚至崔抒完全可以殺光太史家滿門敌买,就像后來明成祖朱棣滅了方孝儒十族那樣。又或者崔抒任用親信直接把史書改了阶界,這樣子虹钮,哪怕太史氏再不畏死,再有一萬個南史氏趕過來膘融,“崔抒弒其君”照樣不會被記錄下來芙粱。那太史氏一門死了三個人,又有什么意義氧映?
我想宅倒,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事情總想追尋一個意義,很多時候是因?yàn)槲覀兛傆X得做一件事情的意義就是這件事情必須有用屯耸」涨ǎ可是史官用生命記錄下歷史,并不是因?yàn)檫@件事的用處能有多大疗绣,人活百年线召,死后如燈滅。哪怕是齊國多矮,數(shù)百年后不照樣讓秦國滅掉缓淹。從歷史的長度去看,區(qū)區(qū)一句“崔抒弒其君”是否流傳下來根本沒有影響塔逃。
然而史官不是這樣想的讯壶,記錄歷史是一種榮譽(yù),那是中華文明中最古老的官職湾盗,與主持祭祀的官差不多伏蚊。祭祀是為了和天地萬物,世間蒼生有一個交代格粪;記錄歷史是為了對祖宗后世有一個交代躏吊。這一筆寫下去氛改,要對得起自己的內(nèi)心。這與這件史實(shí)具體是什么已無太大關(guān)系比伏。所以說胜卤,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否則的話赁项,我實(shí)在想不出葛躏,還有什么力量可以支撐起他們做出這樣的事情?
于是“崔抒弒其君”被五個人用生命寫進(jìn)了史書悠菜,而這件事情本身也被一個叫左丘明的人紫新,寫進(jìn)了《左傳》,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世子孫李剖,告訴他們什么是才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寶貴的東西。從那之后囤耳,盡管這片土地屢遭戰(zhàn)亂篙顺,數(shù)度危亡〕湓瘢可是這股精神卻被保留了下來德玫,直到南宋末年,異族入主中原椎麦,宋末丞相文天祥宰僧,被關(guān)在元大都的監(jiān)牢里兩年有余,他的國家亡了观挎,他的皇上投了海琴儿,他的至親,故舊嘁捷,對手造成,甚至對手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都過來勸他投降。只要他點(diǎn)一點(diǎn)頭雄嚣,馬上脫離牢獄之災(zāi)晒屎,甚至立刻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他都沒有答應(yīng)缓升。而他本有無數(shù)個理由去換:散盡家財鼓鲁,組織義軍抵抗元軍失敗過;崖山邊上眼看著大勢已去港谊,陸秀夫背著皇帝投海骇吭,他服毒自殺未遂過;在元大都關(guān)押兩年歧寺,從好吃好招待绵跷,到陰暗潮濕的地牢都經(jīng)歷過膘螟。他就是降了忽必烈,后世也必然不會把他當(dāng)做吳三桂碾局,汪精衛(wèi)那樣看待荆残,更何況,忽必烈本人就是不世出的一代英主净当∧谒梗可是他都沒有去換,他把答案寫進(jìn)了《正氣歌》像啼,其中有一段歷數(shù)過往先賢俘闯,第一句,便是“在齊太史簡”忽冻。如果再仔細(xì)去追溯真朗,早在兩年多之前,文丞相被押解著過零丁洋時僧诚,就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留取丹心照汗青”遮婶。
遍觀古代文明史,世界各地的文字湖笨,有寫在莎草上的旗扑,有寫在羊皮上的,唯有中華文明的字慈省,是毛筆臀防,寫在竹簡上的。我們用最軟的筆边败,寫出了最硬的字袱衷。 青史留名,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褒獎笑窜。而“上史書”祟昭,也是對一切時代統(tǒng)治者的最后制約。也正因如此怖侦,在某個特殊時期篡悟,會有二把手對著一把手說“餓死這么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匾寝,人相食搬葬,要上書的!”
今天寫的這本書艳悔,我沒有辦法寫出它的名字急凰,因?yàn)槲抑澜Y(jié)果一定會是404,甚至連我寫的這篇微不足道的讀書筆記也會404÷招猓可是疾忍,搜不到不代表這本書不存在,而寫這本書的錢理群先生還好好地生活在國內(nèi)床三。有很多事情一罩,我在想某些人是否對于某些內(nèi)容太過于敏感,站在階級斗爭的角度看問題撇簿,反而忽略了作者的初衷聂渊。回想起幾年前拜讀高華教授那本名滿天下的四瘫,但同樣是一本“不予顯示”的著作時汉嗽,高華教授在序言中深情寫到,他對于革命年代的黨始終充滿著同情找蜜,這也是激勵著他把那本著作寫完的原因之一饼暑。那歷史上發(fā)生過的事情,無論有多么為尊者諱洗做,卻“自當(dāng)有史官書之”弓叛。而史官所書的不僅僅是一些大人物,就像錢理群教授的這本書竭望,不僅僅有領(lǐng)袖,有統(tǒng)帥裕菠,也有“單槍匹馬咬清,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馬寅初奴潘,也有“取下自己的肋骨做火把”的顧準(zhǔn)旧烧,更有許許多多的小人物,也通過錢教授的這本書画髓,在歷史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掘剪。其中,有一個叫楊偉名的農(nóng)民奈虾,竟然可以依靠自學(xué)夺谁,提前二十年就提出了要在中國實(shí)施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符合價值規(guī)律的市場經(jīng)濟(jì)肉微, 被學(xué)界稱為“民間顧準(zhǔn)”匾鸥。而這個人的家,竟然距離我只有不到五十公里碉纳。
年歲漸長勿负,再讀一些史書時便少了一些年輕時的壯懷激烈,反而一度有了越來越多的懷疑劳曹。覺得既然寫出來又無法出版奴愉,意義何在琅摩?后來我才漸漸明白,當(dāng)代史家其實(shí)與幾千年前那位齊國太史氏沒有什么區(qū)別锭硼,那股精神還在房资,還在一些只為了記錄下應(yīng)該記錄的史實(shí)的人身上。有這股精神在账忘,無論是什么樣的壓抑與黑暗志膀,都要去相信“自當(dāng)有史官書之”終會有人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