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聊聊什么是信仰?我們?yōu)楹涡枰?/h3>
一般來說废酷,信指可相信瘟檩、可依賴;仰澈蟆,即指仰望墨辛、崇拜、敬畏趴俘。信仰是心靈的產(chǎn)物睹簇,是個人的意識行為,并不一定與宗教掛鉤寥闪,它也可以是非宗教性的太惠。有一首非常火的情歌就叫“信仰”疲憋,歌里唱“愛是一種信仰凿渊,讓我來到你的身旁”
對于某一理念和價值觀的肯定,對人缚柳、事埃脏、物的追求以及信賴都是信仰的一種形式;
我們?yōu)楹涡枰叛瞿兀?/p>
人生而有信仰之需求秋忙,就像人生而需要呼吸一樣彩掐;信仰對抗的是人生最大的苦難——“不確定性”。
我們從何而來灰追?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堵幽?這些充斥著不確定性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也各有各的解決方法弹澎,哲學谐檀、藝術、科學裁奇、可以說都是為此而生桐猬,可一旦人生最大的不確定性“死亡”來臨時,以上的這些方式都顯得那么的無力——因為它們只能安放“生之躁動”刽肠,無法解決“死之恐懼”溃肪,無法解決這種恐懼,人生的底色就是灰暗和悲涼的音五,越往前走惫撰,就越步入絕望,死亡的黑暗將逐漸籠罩所有生之光芒躺涝〕辏 放眼望去,仿佛只有專業(yè)解決“來生問題”的宗教才是那個令人心安的“最優(yōu)解”。
不過死亡的黑暗并不一定意味著恐懼夯膀,同樣可以意味著希望诗充。當一個人迷失在黑夜時一定會想:杳杳冥冥的前方會不會有人能救我呢?
大部分主流宗教所給予的就是這樣的承諾诱建,通過訴諸于某種“他者”來完成自身的“救贖”(“他者”即自身之外的一切人蝴蜓、神、或某種決定性存在)俺猿,佛教則告訴你可以通過踐行一套成熟的方法論來實現(xiàn)自渡——你要信的不是神茎匠,也不是佛,而是自己能夠救自己押袍。
信仰之于人诵冒,就像水之于魚,信仰之于宗教谊惭,好似水之于舟汽馋,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佛教也不例外午笛,《華嚴經(jīng)》說:“信為無上菩提本惭蟋,長養(yǎng)一切諸善根”佛教非常強調(diào)信的重要性苗桂,成佛的第一個前提就是你首先要“信佛”药磺,所以《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煤伟;說信為手癌佩,如人有手,入寶山中便锨,自在能任д蕖;若無手放案,不能有所取姚建。
信仰的對象是什么呢?
信這個字在佛教經(jīng)論中是有著不同俗世的含義吱殉;《廣五蘊論》里面對于“信”是這么說的:云何信掸冤?謂于業(yè)果諸諦寶等,深正符順友雳,心凈為性.
這句話解釋了信的對象——業(yè)果稿湿、四諦、三寶押赊,而前二者又可以歸攝在三寶中的法寶中饺藤,所以我們信仰的終極對象就是三寶。
窺基大師對信的的解釋也差不多:言信者,于實涕俗、德罗丰、能深忍樂欲,心凈為性咽袜。這句話首先解釋了信仰三寶的三個位面:信實丸卷、信德、信能询刹;
∶占怠(1)何謂信實──于實深忍”——實是真實,佛陀所宣說的四諦等真實不虛的的道理凹联。我們堅信不疑沐兰,三寶的殊勝功德,認定其真實不虛蔽挠,信佛證菩提住闯、信法是善說、信僧具妙行澳淑,并對以上這些有一種深度的認同感比原,名為信實。
這種深度認同會在內(nèi)心建立起一種正面的人生信念杠巡,能夠?qū)χ胃鞣N煩惱和猶疑量窘。
例如一個農(nóng)夫在冬天,已預備了種子農(nóng)具氢拥,是因為他相信春天一定會來蚌铜,他在春天不去踏青賞花而是辛苦的耕種,是因為他相信相信到了秋天一定會有收獲嫩海。
我們只有相信佛法是真實不虛的冬殃,三寶是殊勝莊嚴的,才能在信仰的光輝下過好這一生叁怪。
(2)何謂信德──于德深樂”對三寶的真凈功德审葬,有一種深厚的信仰喜悅,我們信它的確是有的奕谭,即名為信德涣觉。很多佛弟子的生活之所以充滿坎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對于三寶的功德不夠信心所造成的展箱。
≈伎荨(3)何謂信能?──于能深欲”對修證歷程和修證結(jié)果堅定自己能成就的“信念”混驰,即前文提到的“自己能救自己”攀隔≡矸罚《六祖壇經(jīng)》云:“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昆汹。自佛不歸明刷,無所依處÷郑”不僅要相信三寶有可以救拔我們出離苦海的功能辈末,更要相信我們能夠出離苦海,趨向菩提映皆。
信仰三寶的真實不虛和真凈功德強調(diào)的其實是“仰”的層面——仰視至高真理和圓滿人格挤聘;而信仰自己也能領悟真理和完善人格才是信的要義。
“深忍”只能算是信的因;“樂欲”只能算是信的果捅彻,而信的自相就是“心凈”组去。由于信的自相是凈,所以能令它的因果等皆凈步淹,若信的自相不凈从隆,那就不會令因果等清凈了,故在信的三相之中缭裆,當以“心凈”為最要键闺。
信以心凈為性,而《壇經(jīng)》說:“何其自性本來清凈”澈驼,所以信仰佛法僧不是依靠辛燥,是回歸——回歸內(nèi)心的覺正凈,
了解了信仰的對象盅藻,我們再來說說信仰的建立购桑。
首先畅铭,是皈依三寶氏淑,親近善士。
信仰的建設就好似在精神的荒原中蓋一座燈塔硕噩,萬丈高樓從地起假残,沒有皈依來打地基,信仰建設就是風雨飄搖難以為繼的炉擅。
說到皈依辉懒,大家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信佛心誠就好,何必一定要皈依呢谍失?
其實持這種思想的人既不懂得什么叫“皈依”眶俩,也不懂得什么叫“學佛”——從字面意義來看,皈依貌似并不等于信佛快鱼,但從內(nèi)涵來講颠印,其實皈依的修法其實是貫徹學佛始終的纲岭。
就像憲法是一切法律的總綱,三皈依也是一切佛法的總綱线罕。三寶止潮,代表著佛法全體,缺一不可钞楼。而佛法的整個修行喇闸,正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皈依過程询件。從這個意義上說燃乍,成佛,正是皈依的圓滿成就宛琅。
無論是聲聞乘的行人還是菩薩乘的行人橘沥,都是要以“念佛、念法夯秃、念僧”作為時時提撕的功夫來做的座咆。
而我們從薄地凡夫到等覺妙覺的修證過程本質(zhì)上就是對三皈依的深化過程,直到我們將自身溶入三寶的無盡功德仓洼,最終成就我們自性本具的自性三寶介陶。那你就會“成為佛、宣說法色建、統(tǒng)領僧”哺呜。
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不同的階段對于皈依都會有不同的認識箕戳。但無論如何某残,我們要先邁出堅定的第一步,如不走第一步陵吸,怎能走出第二玻墅、第三步來?對第二第三步感興趣壮虫,也必須先從第一步開始澳厢,不可罔意高遠。
很多人對因為皈依的理解粗淺囚似,導致皈依后信仰薄弱剩拢;聽到“皈依佛”就想到佛像;聽到“皈依法”就想 到經(jīng)典饶唤;聽到“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徐伐,其實這三種只是住持三寶,佛法僧三寶的真正意趣遠不止此募狂。
唯恐后人對三皈產(chǎn)生誤解办素,《六祖壇經(jīng)》中惠能大師解釋皈依三寶為皈依覺魏保、皈依正、皈依凈摸屠∥铰蓿“佛者覺也”,佛就是覺醒季二、覺悟檩咱、證悟阿的意思;“法者正也”胯舷,法就是正確的見解與修行方法刻蚯;“僧者凈也”,僧是指六根(眼桑嘶、耳炊汹、鼻、舌逃顶、身讨便、意)清凈,一塵不染的菩薩圣僧和證悟的修行人以政。
所以修行真正的依靠是自性覺霸褒、自性正、自性凈盈蛮。這“自性三寶”才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废菱,但是我們對於形相上的三寶要懂得尊重,為什么抖誉?沒有形相的三寶殊轴,你怎么會知道自性三寶?
輕視形相三寶不僅會造業(yè)更是忘恩袒炉!
我等薄地凡夫必須要用形相的三寶常常啟發(fā)旁理、勸誘,才能憶念回歸自性三寶梳杏。
我們見到佛像韧拒、聽到佛名淹接,立刻就回歸自性覺十性;
看到經(jīng)書、看到法物塑悼,就能回歸到自性正劲适;
看到出家人的德相,就知道回歸自性凈厢蒜,所以形相的功德是無量無邊霞势。形相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烹植,如果沒有這個形相,很容易忘掉愕贡,又迷惑草雕、又顛倒、又造業(yè)固以,繼續(xù)還要受苦報墩虹。
皈依自性三寶又不忘失形象三寶這才是圓滿的皈依。
三寶之中憨琳,唯一能與我們互動诫钓、做我們善知識的是僧寶,所以三寶之中佛寶最尊貴篙螟,法寶最殊勝菌湃,僧寶則最為重要,所以皈依后的第一要務就是親近僧寶遍略,使其成為自己的善知識惧所。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疑惑,《六祖壇經(jīng)》不是說:“自佛不歸绪杏,無所依處”嗎纯路?現(xiàn)在你怎么讓我心外求法?
眾所周知寞忿,五祖弘忍禪師自傳心印以后驰唬,就在夜里送六祖慧能渡江南行,親自為他把櫓說:“合是吾渡汝腔彰!”
六祖答道:“迷時師度叫编,悟時自度,度名雖一霹抛,用處不同搓逾。能蒙師傳法,今已得悟杯拐,只合自性自度霞篡。”五祖聽了便說:“如是如是端逼!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朗兵。”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顶滩。當我們還在迷淪苦海沉溺邪途時余掖,唯有善知識方能拯拔我們,善知識是迷悟之間的擺渡人礁鲁,悟后固然可以自渡盐欺,迷時仍要師渡赁豆,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冗美,即便上上根器如六祖魔种,也要五祖的點撥才能茅塞頓開契佛心印。
六祖大師開悟后教導徒眾時也說:汝若心迷不見粉洼,問善知識覓路务嫡;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漆改,一切善法心铃,因善知識能發(fā)起故。
想要讓自己的信仰建設過程得到過來人的指教挫剑,就要做到華嚴經(jīng)所描述的那樣:
求善知識去扣。勿于身心而生疲倦。見善知識樊破。勿生厭足愉棱。請問善知識。勿憚勞苦哲戚。親近善知識奔滑。勿懷退轉(zhuǎn)。供養(yǎng)善知識顺少。無令間斷朋其。隨順善知識教誨。不應違逆脆炎。于善知識所有功德梅猿。不應疑惑。聞善知識演說出離門秒裕。應生決定袱蚓。見善知識隨順煩惱行。勿生嫌怪几蜻。于善知識所生深信心不應變改喇潘。
其次是聽聞正法,生起勝解梭稚,法隨法行
信的三性:忍颖低、樂、心凈哨毁,又可分為信的因果與信的體性枫甲。《成唯識論》卷六:忍謂勝解扼褪,此即信因想幻。樂欲謂欲,即是信果话浇。
以“勝解”為“信心”生起之“因”是說:我們對于諸法萬象的實事(世俗諦)實理(勝義諦)諸佛所弘的正因正果脏毯,有了殊勝的了解之后,內(nèi)心就安住于其上幔崖,不會為其他的異學食店、異見、別解赏寇、別行所影響而退失或動搖吉嫩,此為“忍”。反之嗅定,若對實事實理自娩,猶豫不定,為邪因邪果所引轉(zhuǎn)渠退,甚而被五欲六塵所蒙蔽而心有所改 變忙迁,這即表示此人不具“忍”的心力,信心也無從產(chǎn)生碎乃。
哥倫布之能發(fā)見新大陸姊扔,就因為他堅強不屈的信心,而他的信心則來自于他對地圓說和東方有黃金的傳說的信任梅誓。想要讓讓信仰的建設更上一層樓恰梢,皈依三寶親近善士后就要開始聽聞正法并生起勝解,這一過程按照濟群法師認為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梗掰;
第一先要依對緣起因果的認識删豺,建立人天乘的信仰。雖然我們現(xiàn)在擁有人身愧怜,得遇佛法呀页。但輪回路險,稍有不慎就會造業(yè)墮落拥坛。人天乘的修行蓬蝶,既重視現(xiàn)實人生,更要通過念死無常猜惋、念三惡道苦丸氛,真正對三寶生起信心。現(xiàn)有人身不過短短幾十年著摔,死亡來臨缓窜,除了三寶,沒什么是可以依靠的。親人可以陪你一起走嗎禾锤?權力和財富可以讓你往生善道嗎私股?萬一墮落惡道,將是長劫受苦恩掷。我們不僅要現(xiàn)世平安倡鲸,還要讓未來保有這種福報,得到繼續(xù)修行的身份黄娘。所以峭状,我們在至誠皈依的基礎上,還要受持五戒逼争,止惡行善优床,不斷積累資糧。
第二誓焦,是認識到輪回的本質(zhì)是苦胆敞,建立解脫道的信仰。雖然我們現(xiàn)在得到人身罩阵,但只要內(nèi)心還有迷惑煩惱竿秆,再多的享樂也解決不了痛苦。而且稿壁,輪轉(zhuǎn)六道是不能自主的幽钢。在生生世世的輪回中,我們的惡業(yè)不知何時就會成熟傅是。即使有幸得生善道匪燕,也是朝不保夕的⌒剩看清這一點帽驯,我們就要發(fā)起出離心陪拘,不再貪戀輪回中的盛事阁危。修習戒定慧唯鸭,斷除貪嗔癡缀雳。事實上,解脫才是一切法門的核心智袭,人天乘只是作為接引眾生的方便献烦,為進一步修行打下良好的基礎曙求。
第三牌借,認識到菩提心的殊勝度气,通過廣行六度,建立大乘菩薩道的信仰膨报。我們雖然找到了生命的解脫之道磷籍,但要看到蕓蕓眾生仍深陷于迷惑煩惱之中适荣,受苦受難。由此認識到院领,僅僅追求個人解脫是不究竟的弛矛,進而發(fā)起殊勝的菩提心,以追求無上菩提為目標栅盲,以幫助一切眾生走向覺醒為己任汪诉。
以上這些層次變化是見解上的废恋,信仰最好的證明其實是實踐谈秫。《壇經(jīng)》說:“迷人口說鱼鼓,智者心行”拟烫;又說:“吾滅度后,依此修行迄本,如吾在日硕淑;若違吾教,縱吾在世嘉赎,亦無有益”置媳。
信則所聞之理會,順則師資之道成
所以信仰終究不是可以談的公条,因為信仰不是名詞拇囊,也不是形容詞,是個動詞靶橱。動詞寥袭,是表示行為的,所以关霸,信仰只是行動传黄,信仰的建設最后還是要落實在行動上面。
行動就要有體驗队寇。很多看起來難以置信的東西當你己感覺到了膘掰,你就不得不相信。這種信不是表層的虛幻感覺佳遣,而是內(nèi)心的真實覺受识埋。所以說來說去,不離依教奉行苍日。講來講去惭聂,必須解行并重。
如法依教修行相恃,才能掌握佛教的精髓辜纲,才是建立信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