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誠羅珠堪布視頻講解《三個差別》之
皈依三寶預習篇
第一宣虾, 想學佛的人第一步該做什么?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佛教徒隅很?
答: 想學佛的人第一步先皈依三寶撞牢。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凡是皈依佛教的三寶就是叫佛教徒。
凡是皈依佛教的這個基礎發(fā)展出來的所有教義和修行方法和見解叫佛教
我要把釋迦牟尼佛當作自己的老師叔营,叫皈依佛
我要把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當作所學的課程普泡,叫皈依法
我要把學習釋迦牟尼佛佛法的僧眾作為我的同學,叫皈依僧
只要有這個心愿审编,任何人都可以皈依的撼班。
第二,佛教的三寶是什么垒酬?
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 藥師佛等十方三世諸佛的法身砰嘁,報身,化身勘究,就是佛教的佛寶矮湘。
皈依顯密八萬四千法門 (大乘法,小乘法口糕,都叫法寶缅阳。法寶可以分為兩部分: 證法和教法。證法是戒 定 慧景描,教法就是三藏的經典十办,教證二法當中包括了所有的佛法)
皈依佛教三寶的人。(大小乘觀點稍有不同超棺,大乘觀點: 僧寶就是證悟了一地以上的菩薩向族,比如說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棠绘,地藏王菩薩等等件相,僅僅一位菩薩都叫僧寶。小乘觀點: 僧寶必須四位以上的僧團)氧苍。
第三夜矗,皈依以后是否有很多的要求和戒律要受呢?
師說:? 佛教里面有很多的戒律让虐,比如說:密乘戒紊撕,菩薩戒,別解脫戒 要分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的戒律澄干,在家人的戒律就是居士五戒逛揩,八關齋戒等柠傍,但是沒有一個戒律是必須要受的,不可能強迫某一個人去受什么戒律辩稽,是不是凡進入佛門的人必須要受居士五戒呢惧笛,也不是這樣子,當然逞泄,聞思修患整,戒定慧是佛教的核心部分,皈依以后喷众,皈依也是一種戒各谚,如果有些人只能守皈依戒,也可以的到千,受皈依戒有一個比較嚴格的昌渤,比如說不殺生,不故意地去殺害任何一個生命憔四,這個稍為嚴格一點膀息,其他的非常簡單。只要有皈依的決心就可以了赵。只要把釋迦牟尼佛當作自己的老師潜支,把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當作所學的課程。把學習釋迦牟尼佛佛法的僧眾作為我的同學柿汛。最關鍵的就這三條以外冗酿,沒什么太難的戒律。然后在皈依的基礎上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络断,盡量地去學習裁替,盡量地去修行,盡量地去幫助人 利益眾生妓羊,這些逐步逐步可以完成胯究,也并不說一下子就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所以皈依進入佛門躁绸,很多人就很害怕,其實佛教根本就不是這樣子臣嚣,尤其是大乘佛教净刮。
第四,為什么說大乘佛教是所有宗教里面最開放的宗教硅则?如果自己的動機是為對方好的淹父,教內和教外我們可以強制手段改變他人信仰嗎?
大乘佛教真的是所有宗教里面最開放的宗教怎虫,他所有的戒律都是非常的人性化暑认,佛教跟很多的宗教都不一樣困介,他尊重每一個人的自己的信仰,所以佛教從來不強制性的手段來傳播佛教的佛法教義蘸际,強制性的讓人改信仰等等座哩,佛教歷史上基本上都沒有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這樣)的事情,在佛教歷史上粮彤,為什么不出現(xiàn)這樣子的事情呢根穷?佛陀自己說的很清楚了,這個不允許的导坟,每一個人的根基都是不一樣的屿良,有些人學佛有好處,有些人暫時時機不成熟惫周,所以她現(xiàn)在學佛也不一定對她很好尘惧,釋迦牟尼佛的傳法,他的目的并不是說要擴展自己的勢力递递,要擴大自己的佛教的范圍褥伴,這不是他的終級的目標,他的目的是什么漾狼?是利益眾生重慢,所以釋迦牟尼佛考慮怎么樣利益就怎么樣去做?怎么樣幫助到人就怎么樣去幫助逊躁,每一個人根基不一樣似踱,所以適合他的宗教也不一樣,雖然最終 比如說人類的貪嗔癡生老病死的問題都要解決的稽煤,最終極的方法只有一個核芽,那就是證悟空性,這個不一定每一個人一開始的時候就可以適應的:酵熙,佛陀考慮到這一點轧简,所以佛經里面明確的規(guī)定,比如說一個人信小乘的人匾二,一個學大乘哮独,通過強制性的方法,或者是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察藐,讓他去改信大乘佛教皮璧,這個是犯戒的,所以不管是在佛教內部也好分飞,外道也好悴务,盲目的強制性的讓他改信仰是錯誤的,所以佛不允許這樣譬猫。所以我們現(xiàn)在佛教徒當中少的很可憐讯檐,為什么呢羡疗?就不用這種方法去傳播這個原因。
第五别洪,我們?yōu)楹我窒矸鹜拥闹腔酆痛缺?/p>
該如何分享叨恨?
我們每一個佛教徒都有責任和義務,用正當的方法傳播佛教理念蕉拢,為什么要傳播呢特碳?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啊晕换!我們的同事午乓,同學,家庭成員闸准,朋友這個圈子里有很多人都需要佛法的益愈,不管他信還是不信,不管自己承認不承認夷家,實際上有相當部分人是需要這些佛教的方法蒸其,因為很多人會常常覺得活的沒有意義,很悲觀 這有些人因為家庭的原因库快,感情的原因摸袁,婚姻的原因,工作的原因就是活得非常非常不開心不幸福义屏,很痛苦靠汁,這種人越來越多,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有這樣的人闽铐,這些人如果學佛了或者不完全的投入蝶怔,或者他愿意在佛教的方法里面,愿意接受一部分兄墅,也可以解決他的問題踢星,那我們?yōu)槭裁床蝗シ窒砟兀?br>
當然,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學佛的話隙咸,也沒有什么可以分享的了沐悦,我們沒有去學習佛陀的智慧,沒有學習佛陀的慈悲心扎瓶,只是燒香拜佛為了升官發(fā)財所踊,我們雖然學佛學了很長時間,但是沒有沒學到任何的東西概荷,我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呢?
所以呢我們首先要好好學習碌燕,要修行误证,必須要抓住佛教核心的部分继薛,核心是什么呢?非常簡單愈捅,就是智慧和慈悲遏考,這就是大乘佛教的核心,佛教的語言叫慈悲蓝谨,用我們的俗話叫愛灌具,愛一切眾生,我們可以分大愛和小愛譬巫,小愛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咖楣,包括動物都有的,小愛是不需要培養(yǎng)的芦昔,每個人先天就有的诱贿,大愛不但是動物沒有,我們人類也就很少有咕缎,但是這個是可以訓練珠十,可以培養(yǎng)的,大愛就是佛教講的慈悲心凭豪。培養(yǎng)我們的慈悲心 焙蹭,然后慈悲心可以分享。
同樣的嫂伞,我們去學習佛陀的智慧孔厉,培養(yǎng)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智慧的級別末早,這樣我們對人生烟馅,對這個世界對生活的態(tài)度有所提高,提高以后然磷,我們可以說是一種境界郑趁,這個境界,我們可以分享給這些朋友姿搜,同事寡润,同學,這么多人有痛苦舅柜,需要幫助梭纹,尤其是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幫助,現(xiàn)在特別特別的重要致份。
三世諸佛如何皈依發(fā)心我亦如是皈依發(fā)心
三世諸佛如何回向善根我亦如是回向此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