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看房手記(5): 杭州城在民國以前的沿革
2017年5月7日 陳琳
幼年時莱预,一個杭州西陲山中小鎮(zhèn)孩子的視角锁施,杭州就是解放路悉抵、湖濱、武林門傻谁。長大后审磁,一個在帝都上學工作的孩紙的視角岂座,杭州就是火車城站、斷橋钾恢、曙光路鸳址、天目山路稿黍,就是蕭山機場、繞城高速言沐、什么錢塘江什么橋之類呢灶。而回到杭州钉嘹,在杭州居住以及工作跋涣、生活陈辱,又正經(jīng)歷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城市的空間在以往的基礎(chǔ)上正在進行劇烈的變動陋守,于是就十分渴望對于杭州城的城市空間格局和歷史變遷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水评。
自秦朝設(shè)立縣治以來中燥,杭州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如果自先人在杭州西北側(cè)的良渚定居造城算起拿霉,那么杭州的人類活動已經(jīng)有了5000年的歷史绽淘。順治五年收恢,清政府以杭州為“江海重地伦意,不可無重兵駐防驮肉,以資彈藥”圈占杭州城內(nèi)繁華之地以為營地已骇,建了城中之城旗營褪储。1895年中日《馬關(guān)條約》杭州被列為通商口岸,1896年杭州在拱宸橋設(shè)立海關(guān)浪读,開埠通商碘橘。拱宸橋以北大運河?xùn)|岸大約2000畝的范圍劃為租界吱肌,北半部900畝左右為日租界氮墨,英美法意大利和瑞士等國的公共租界占了剩下的1000余畝。西湖西面曾是“滿城”折联,而拱宸橋除了是京杭大運河的南終點,其附近區(qū)域還曾是“租界”奕坟,這兩個獲知刃跛,讓我對杭州城市的空間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桨昙。
以下文字蛙酪,是對湯洪慶博士所著《杭州城市早期現(xiàn)代化研究(1896-1927)》之第一章《杭州城的歷史沿革(古代-1927年)》的一個摘要桂塞,概述了杭州城前現(xiàn)代化時期從周以前至清朝的一個非常簡要的歷史變遷阁危,著作權(quán)歸屬于湯洪慶博士狂打。
1. 山中小縣時代:從“余杭”到“錢唐”(古代-南北朝)
在周朝以前,杭州屬于“揚州之域”混弥。傳說在大禹治水時趴乡,天下分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泛稱為“揚州”剑逃。春秋之時浙宜,吳越兩國爭奪霸權(quán),杭州先歸屬吳國蛹磺,越國滅吳后又歸屬越國粟瞬。戰(zhàn)國之時,楚國滅了越國萤捆,杭州又劃歸楚國的版圖裙品。
秦統(tǒng)一六國后俗批,在靈隱山麓設(shè)立縣治,成為“錢唐”岁忘,歸屬會稽郡管轄〕叟現(xiàn)在的杭州市區(qū),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位喂,西湖還在若有若無之間。西漢承襲了秦朝的制度聋呢,杭州仍稱錢唐毕莱。東漢時,錢唐縣改屬吳郡管轄。當時錢唐在東南都邑中的地位時微不足道的赵抢,與其他城市尚無法相比先巴。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朝卒,杭州是吳國吳興郡的屬縣丈咐,屬揚州。因為外族相繼入侵,晉王室和貴族大舉南遷锯蛀,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劈愚。東晉咸和元年(326年)算凿,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修建了靈隱寺。隨后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靴庆、韜光焰薄、寶石山一帶進行書寫、煉丹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逐漸得到開拓啡省。但從秦漢到南北朝800余年間,杭州基本上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山中小縣。
2. 杭州城的始建時代(隋唐)
“杭州”之名的第一次出現(xiàn),就是在隋朝涛目。隋朝建立后,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讯赏,改錢唐郡為杭州震束,下轄錢唐垢村、余杭麻昼、富陽抚芦、鹽官褥民、于潛侦副、武康六縣题篷。州治遷到了杭州東南錢塘江邊的鳳凰山,依山構(gòu)筑新城诱桂,“周三十六里九十步”洋丐,這就是最早的杭州城。從此杭州從山中小縣走向了“水居江海之會挥等,陸介兩浙之間”垫挨,也為杭州以后的發(fā)展準備了所必須的腹地和空間。
大業(yè)三年(607年)触菜,隋朝改杭州為余杭郡九榔。大業(yè)六年,隋煬帝楊素鑿?fù)私线\河,從現(xiàn)在的江蘇鎮(zhèn)江起哲泊,經(jīng)蘇州剩蟀、嘉興等地到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切威。江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育特。自此,拱宸橋成為京杭大運河的南終點先朦。在運輸依賴自然力的時代缰冤,水運的地位異常突出。直到19世紀中葉海運興起之前喳魏,大運河一直是天朝糧食南北漕運的主要通道棉浸。這一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大大促進了杭州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刺彩。自唐朝開始迷郑,杭州便進入了全國著名城市的行列。杭州的城區(qū)從城南的江干擴大到城北的武林門创倔,城市人口從原來的1.5萬戶猛增到10萬余戶嗡害。唐代在杭州設(shè)置了杭州郡,不久又改為余杭郡畦攘,治所在錢唐霸妹。后避國號諱,武德四年(621年)將秦設(shè)縣治時就有的縣名“錢唐”知押,改為“錢塘”叹螟。由于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朗徊,經(jīng)濟日趨繁榮首妖,人口逐漸增加偎漫。貞觀開元年間爷恳,人口急劇增長到58萬,成為與廣州象踊、揚州并列的三大通商口岸之一温亲。中唐之后,杭州逐漸以“東南名郡”見稱于世杯矩。長慶二年(822年)栈虚,大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guī)模疏浚西湖史隆,以利農(nóng)田灌溉魂务,又重修六井,城內(nèi)的飲水問題得以解決。
3. 國都(吳越國)和京城時代(南宋)
五代十國時期粘姜,吳越國偏安東南鬓照,定都杭州。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筑了子城孤紧,內(nèi)建宮殿豺裆,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筑了羅城号显,周圍70里臭猜,作為防御工事。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tǒng)治期間押蚤,保境安民蔑歌,重視水利,引西湖水入城內(nèi)運河活喊,在錢塘江沿岸修筑了百余里的護岸海塘丐膝,杭州城商賈云集,城市繁榮钾菊。吳越三代五帝都篤信佛教帅矗,現(xiàn)在杭州西湖周圍的寺廟、寶塔煞烫、石窟等文物古跡浑此,大都是在那個時期建造。
北宋時滞详,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凛俱。大觀元年(1107年),杭州升為帥府料饥,下轄錢塘蒲犬、仁和、余杭岸啡、臨安原叮、于潛、昌化巡蘸、富陽奋隶、新登、鹽官九縣悦荒。杭州經(jīng)濟繁榮唯欣,紡織、印刷搬味、釀酒境氢、造紙業(yè)都較發(fā)達蟀拷,對外貿(mào)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萍聊。元祐四年(1089年)匹厘,蘇軾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脐区,又開通茅山愈诚、鹽橋兩河,再疏浚六井牛隅,使咸潮不入市炕柔,市民的飲水更加方便。
南宋時媒佣,建炎三年(1129年)匕累,宋高宗在杭州設(shè)置行宮,為“行在”所默伍;杭州升臨安府欢嘿,治所在錢塘,下轄錢塘也糊、仁和炼蹦、臨安、余杭狸剃、于潛掐隐、昌化、富陽钞馁、新城虑省、鹽宮九縣。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于此僧凰,杭州城桓因此得以擴展探颈。當時分內(nèi)城和外城。內(nèi)城即皇城训措,方圓九里伪节,環(huán)繞著鳳凰山弧可,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隘竭,西至萬松嶺愈案,東抵候潮門。外城南跨吳山兄旬,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总珠,設(shè)城門13座屏鳍,城外有護城河。由于北方大量人口隨朝廷南遷局服,臨安府人口激增钓瞭。到咸淳年間(1265-1274年),包括所屬幾縣淫奔,居民增至124萬余人山涡。臨安府城杭州城所在的錢塘、仁和二縣唆迁,人口也已達43萬余人鸭丛。據(jù)《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yè)達440行唐责,各種交易甚盛鳞溉,萬物所聚,應(yīng)有盡有鼠哥。對外貿(mào)易相當發(fā)達熟菲,有日本、高麗朴恳、波斯抄罕、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與之有使節(jié)往來和貿(mào)易關(guān)系。馬可波羅在元朝時來到杭州于颖,仍以“天城”稱呼杭州贞绵,感嘆這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4. 省會時代(元明清)
元代恍飘,杭州設(shè)兩浙都督府榨崩,后改為杭州路總官府,為江浙行中書省治所在章母。明朝初年母蛛,從江浙行省中劃出十一州為浙江行省(簡稱浙江嗜樵酢)彩郊,與今浙江省轄區(qū)大致相同,杭州仍為省會蚪缀。此后700余年秫逝,杭州一直是浙江省的政治、經(jīng)濟询枚、文化中心违帆。錢塘、仁和金蜀、海寧刷后、富陽的畴、余杭、臨安尝胆、于潛丧裁、新城、昌化等州縣皆屬杭州府管轄含衔。杭州府也是浙江布政使司的治所煎娇。至正年間,大運河全線恢復(fù)開通贪染,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逊桦,重新成為全國的水運交通要津。明正德三年(1508年)抑进,郡守楊孟瑛繼白居易强经、蘇東坡后再次疏浚西湖。萬歷年間(1573年-1619年)寺渗,杭州又呈現(xiàn)出四方客商云集匿情、游人紛至沓來的繁榮局面。
清朝承襲明朝的舊制信殊,杭州城的范圍大致穩(wěn)定炬称,有十座城門:錢塘門、涌金門涡拘、清波門玲躯、武林門、艮山門鳄乏、慶春門跷车、清泰門、望江門橱野、候潮門朽缴、鳳山門。這些城門的名字至今仍以地名的形式留在了杭州人的生活里水援。順治年間密强,清廷下令旗人圈占城內(nèi)百姓的住宅為駐防營,駐防官員選擇了城內(nèi)自錢塘門至涌金門這個居民十分稠密的城區(qū)作為營址蜗元。順治七年或渤,杭州的城內(nèi)之城-旗營建成,置鎮(zhèn)守將軍署奕扣⌒金校“旗營”建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俗稱“滿城”成畦。城墻周圍十里距芬,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循帐,東臨中山中路附近框仔,西面包括湖濱公園,占地1436畝拄养,成為杭州城中心的“城中城”离斩。
旗營于民國初年拆除。
杭州城早期現(xiàn)代化的情況瘪匿,在下一篇中繼續(xù)跛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