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競爭中身堡,高等教育哪家強?
#高考志愿填報# 選擇哪個城市好拍鲤?
——中國高校高度聚集在直轄市和省會贴谎!
超過35%的高校分布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中。其中本科院校超過30所的城市季稳,分別是一線的北上廣擅这,二線的武漢、西安景鼠、天津和南京仲翎。
北上廣是絕對的第一梯隊,武漢铛漓、重慶溯香、成都、天津等新一線城市經濟實力強浓恶,高教資源也豐富玫坛,尤其是武漢,本科大學生數量超百萬包晰,在全國僅次于廣州湿镀,比北京都高禀梳。
兩類城市值得注意。一是深圳肠骆、蘇州、杭州等塞耕,它們的經濟實力全國一流蚀腿,最低的杭州GDP也早就破了萬億,不過教育資源存在著相對落差扫外。深圳目前只有13所高校莉钙,在校大學生數量勉強10萬出頭。而蘇州和省會城市南京相比筛谚,高教實力可謂天壤之別磁玉,只有24所高校,7所本科驾讲,在校學生23.56萬蚊伞,南京光本科就有34所。二是南京吮铭、西安时迫、鄭州、長沙谓晌、沈陽等掠拳。它們的經濟實力要明顯低于高教實力。以西安為例纸肉,西安63所大學溺欧、44所本科的水平,直追廣州上海柏肪,要遠超經濟更強的佛山姐刁、東莞和泉州等城市。要評選高等教育中心城市烦味,它必然有一席之地龙填。
高教實力和經濟水平之所以出現分化,一個重要因素是行政拐叉。高校尤其重點高校集中的地區(qū)岩遗,要么是京滬津渝直轄市,要么是武漢凤瘦、成都宿礁、西安這類省會,包括像昆明蔬芥,高邪鹁福總數達52所控汉,和南京齊平,本科院校都有20所返吻。
行政等級低的二級城市姑子,比如GDP十強蘇州,或者無錫测僵、佛山街佑、南通、東莞捍靠、泉州等GDP二十強城市沐旨,教育資源明顯要低于所在省的省會。
原因在于榨婆,省會有更好的政策資源磁携,還是地方教育職能部門的所在地,自然會受到優(yōu)先照顧良风;同時教育本身就是相當考驗歷史積淀的領域谊迄。
蘇州、東莞等城市更多還是因改革開放以來的外向型經濟起家烟央,成為區(qū)域經濟中心的歷史并不長鳞上。
而沈陽這類省會,盡管近些年有所沒落吊档,但文教領域的歷史基礎在那里篙议,重點高校數量依舊秒殺不少城市。
站在城市競爭的角度看怠硼,高校資源是重要的競爭砝碼鬼贱。一座城市強不強,經濟乃至人均GDP只是參照系之一香璃,教育这难、醫(yī)療以及交通等公共服務能力,才是重要的影響力指標葡秒,要經過漫長的積淀才能具備競爭力姻乓。
所以同樣是競爭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南京要比沒有獨立機場的蘇州更有戲眯牧。同時蹋岩,GDP只有8000億出頭的西安,顯得那么耀眼学少;而經濟總量第7的蘇州剪个,看上去總是有些存在感不足。
正因為如此版确,雖然總有廣州掉出一線城市的唱衰論調扣囊,但論人口吸引力乎折,40萬的人口增量,廣州依舊可以傲視群雄侵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