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fā)現(xiàn)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营罢,就是爸爸媽媽之間都有“通用語”赏陵,很多爸媽在和孩子溝通互動的過程中饼齿,都會說出類似的話,今天我就挑幾句高頻語作分享:
(一)“你是哥哥蝙搔,大的要讓讓小的缕溉!”
有一次,在一家餐廳吃飯吃型,隔壁桌的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证鸥,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大約五六歲勤晚。他們倆爭一個小汽車就吵了起來枉层。
然后媽媽就和哥哥說:“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出來吃飯不要吵好不好赐写∧窭”
哥哥回答說:“可是,他搶了我的小汽車巴ρ揉忘!”
媽媽說:“那你就給他啊端铛!”
這時候這個哥哥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要給他泣矛?”
媽媽說出了“標準答案”:“因為你比較大,你是哥哥禾蚕,你要讓弟弟您朽!”
哥哥馬上反應說:“那我不是完了嗎?我什么都要一直讓弟弟啊......”
媽媽說:“大的就是要讓小的跋Π颉虚倒!你再不給弟弟,我等會兒把你留在這里产舞!”
“有時被強加身份很痛苦,大人和孩子都一樣菠剩∫酌ǎ”
為什么我們不去深究這個沖突背后的原因?不嘗試著真正去解決問題具壮?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內(nèi)心的感受准颓?而是用一個“標準答案”去遏制孩子內(nèi)心對待“不公平”的抵抗?
特別是二胎家庭棺妓,有些孩子會對爸爸媽媽的態(tài)度很敏感攘已。如果“哥哥姐姐”能嘗試分享,請用他的名字來代替他的“身份”去表揚他怜跑,比如“小明样勃,今天你能主動分享玩具給小天吠勘,并且?guī)е√煲黄鹜妫屛液芨吲d峡眶【绶溃”
(二)“不許哭!”
開學周辫樱,正是入園焦慮期峭拘。有個媽媽送孩子入園,孩子大哭抱著媽媽就是不肯松手狮暑。媽媽想要掙脫開并把孩子交給老師鸡挠,可孩子仍舊在哭。于是媽媽說:“我都跟你在家說過多少遍了搬男!不許哭宵凌,羞不羞,你都是中班的大姐姐了止后,還哭瞎惫,有什么好哭的,我又不是不來接你了译株」侠”
還有次路過小區(qū)的兒童游樂場,一個小男孩兒不小心栽了個跟頭歉糜,摔疼了蹲在地上“哇哇”哭乘寒,他爸爸走過去時,小男孩望著爸爸哭得更委屈匪补。爸爸站在那兒說:“小小男子漢伞辛!摔跤有什么好哭的,把眼淚收回去夯缺≡槭希”
我們把“男子漢”的形象與“不哭”劃上了等號,在醫(yī)院一堆孩子打預防針踊兜,大人們還會特地表揚孩子“恩竿滨,你不哭很厲害!”所以捏境,什么時候“哭”就是“軟弱”的代名詞了于游?
眼淚,是抒發(fā)情緒的一個通道垫言,如果我們把孩子的這個通道都堵上了贰剥,孩子的悲傷、難受筷频、害怕蚌成、擔心該從何處抒發(fā)前痘?
所以,如果還有下一次笑陈,請換這幾句試試:“很傷心吧际度。”“很難過吧涵妥」粤猓”“恩...我知道你現(xiàn)在的心情∨钔”
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窒所,你在乎他的感受,他的情緒才能得以平緩帆锋。
(三)“不行吵取,先把XX做好【庀幔”
我朋友的孩子四歲多了皮官,老是和我說他們家孩子特別不聽話。每次他要去做什么事情实辑,朋友就說“不行捺氢,先把現(xiàn)在做的事情做完才可以去〖羟耍”比如有次看到他爸爸買回來一把玩具槍摄乒,孩子就想要跑去玩,朋友立馬說:“不行残黑,你得先把自己地上的玩具整理回柜子馍佑。”可孩子吵著就是要馬上去玩梨水,任怎么說也不服拭荤。
為什么這句話,卻在有些時候得不到回應呢冰木?
因為“不行”穷劈,這個否定不管誰聽了都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銷售技巧中有一個“Yes·But”法踊沸,就是先肯定對方的想法,等對方覺得你是站在我這邊社证,再說說自己的主張逼龟。
所以,下次我們可以換成這句:“好呀追葡!但先完成該做的事吧腺律∞榷蹋”并且和孩子說明“為什么要先完成這件事”。
說話的藝術匀钧,不僅僅在職場中需要翎碑,與孩子交往的過程更需要這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