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花香片
薛原先生的兩本書《南海路7號》和《海上日記》非常適合一起閱讀弓千。
南海路7號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所在地,青島第一海水浴場的對面瘦麸,對于普通人來說狞换,那是一個有點神秘又令人敬仰的地方。作者曾經在那里工作了15年砂沛,《南海路7號》便是講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作者在海洋研究所工作時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烫扼,書的副標題為“海洋科學界的陳年舊事”。
《南海路7號》重點描繪了一群老先生碍庵,有堪稱新中國海洋科學事業(yè)奠基人的童第周映企、曾呈奎悟狱、張璽、毛漢禮等先生堰氓,也有齊鐘彥挤渐、張福綏、吳尚勤等第二代學術傳人双絮,用文中的話浴麻,這些老先生們“幾乎就是大半部新中國的海洋科學史”。通過對他們的檔案解讀和采訪囤攀,對新中國海洋科學的發(fā)展歷程進行了梳理软免。令人感慨的是,書中這些老科學家人事檔案材料中有著那么多的“自我檢討”或“思想改造總結”焚挠,印象深刻的是吳尚勤先生在整風運動之后“向黨交心”的材料竟有104條之多膏萧,這也是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吧!除了這些上一輩知名的海洋學者蝌衔,書中也記錄了和作者自1983年到1998年在海洋所工作期間朝夕相處在科研一線的師長和同事們榛泛,這是一群又可愛又可敬的科學工作者:有一輩子默默耕耘在海洋生物標本采集事業(yè)中的馬繡同先生,有醉心于放射蟲研究的譚智源先生噩斟,有欣賞甚至鼓勵作者讀書寫作“不務正業(yè)”的蒼樹溪老師曹锨,有不計名利物質執(zhí)著于鹽堿地改良的研究員邢軍武……書中最后一部分內容是作者作為一名科輔人員在實驗室和科考船的工作和生活片斷,以及他如何因“書緣”離開海洋所剃允,最終在報紙的“書屋”安身立命的心路歷程沛简。
如果說《南海路7號》是為海洋科學界的科學工作者們畫了一幅群像,有著寬闊的時間軸線和宏大的歷史背景斥废,那么《海上日記》則純粹是一個人一個時期的私人記憶史了覆享。可以說营袜,《海上日記》是《南海路7號》中一個點的放大撒顿。《南海路7號》中有一篇“‘科學一號’船上的讀書”荚板,講述了作者搭乘“科學一號”考察船在海上科考之余的讀書生活凤壁,而《海上日記》的副標題便是“【科學一號】赤道太平洋考察實錄”,是作者經歷時間最長的一次“海上漂”生活期間的私人日記跪另。真是難以想像拧抖,1992年10月24日啟程到1993年3月4日返回青島,一百四十多天在海上渡過免绿,除了要進行海上風塵采集的科考任務唧席,余下的大把時間便用來讀書、寫日記,日記記得很詳細淌哟,每日做了什么迹卢,讀了什么書,和誰聊了些什么徒仓,船上發(fā)生了什么故事腐碱,看到了什么樣的風景等等,有諸如和重達一百多斤的大鯊魚搏斗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掉弛,也有吃了一瓶水果罐頭這樣小的不能再小的瑣事症见。
《海上日記》里還有部分作者當年日記的手稿,字跡整齊秀麗殃饿,令人印象深刻谋作。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一處小插畫:一頭渾圓肥胖的小豬,旁邊還有作者從同事的工作日記中摘抄的一段話:“大力發(fā)展養(yǎng)豬業(yè)乎芳,中國八億人口瓷们,不養(yǎng)豬怎么能行呢!愿你茁壯成長秒咐,我可愛的豬呀……”看得我笑了好半天。這大概是他們打發(fā)無聊的船上生活時的一個小樂子吧碘裕。是的携取,海上時光更多的是無邊的寂寞和孤獨,茫茫無際的海水帮孔,大把的時間雷滋,所有的話題都失去了興趣,帶的書也根本讀不進去文兢,長時間單調的海上航行對人的心理和耐力都是一種折磨晤斩,那種渴望靠岸,渴望回家的心情姆坚,沒有海上生活經歷的人永遠無法體會澳泵。
作者當年來到南海路7號的海洋研究所是18歲,剛剛走出中學校門不久兼呵,在那里度過了15年的時光兔辅。《南海路7號》和《海上日記》兩本書可以說是他全部的青春記憶击喂。而在我看來维苔,對于沒能進入大學校園的作者來說,南海路7號就是他最好的大學懂昂,那里有那么多真正優(yōu)秀的人生導師介时,多次的海上科考生活磨練了他的體格和心性,這筆豐沛的精神財富大概是任何一所大學也無法給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