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都認為稠茂,想要提高效率柠偶,首先就要保持專注,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主慰,常見的時間管理知識也是這么說的嚣州。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的這個研究共螺,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该肴。這方面知識大家都應該有些了解,但是里面的具體實驗細節(jié)藐不,會讓我們有新的認知匀哄。
在《哈佛商業(yè)評論》5月10日的文章中,有這樣一篇文章雏蛮,文章說到“想要更有創(chuàng)造力就計劃好休息時間段”涎嚼,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三個研究者,Jackson G.lu,Modupe.Akinola,和Malia.Mason挑秉。這篇文章的原始論文發(fā)表在《組織行為與人類決策過程》法梯,這個研究說對于創(chuàng)造性任務來說經常切換任務是有效的。
在平常的時間管理知識中,幾乎都會教我們做事時要專心立哑,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夜惭。因為每一次切換任務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消耗,我們的大腦要重新的熟悉這些任務铛绰,思考進入狀態(tài)也是需要時間的诈茧。而且,工作一段時間就休息一下捂掰,讓我們的大腦放松敢会,這樣才能更好的進入工作狀態(tài)。
但是这嚣,這個研究中任務的切換頻率之高鸥昏,超乎一般人的想象。研究者做了好幾個類似的實驗疤苹,我們挑重點的兩個說一下互广。第一個實驗在實驗室完成的,研究對象是美國某大學學生和校友卧土,實驗的題目是兩道英文題惫皱。這兩道題目并不算難,但即使英語是你的母語尤莺,你也需要費一番腦子的旅敷。
題目是這樣的,給你三個詞way颤霎、mission媳谁、let,然后問你能不能再想到一個詞友酱,跟著三個詞分別連接晴音、都能組成新詞。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sub”,跟前面三個詞成“subway”缔杉、“submission”锤躁、“sublet”三個詞。是一個簡單的文字游戲或详,實驗者用這樣的題來考驗受試者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系羞。
像這樣的題,一共有兩道霸琴,每個實驗者有4分鐘時間椒振,這個實驗的受試者被隨機分為三組,我們叫他們A梧乘、B澎迎、C組!A組用的是“連續(xù)切換”法,也就是第一道題思考30秒夹供、時間一到強制思考第二道題辑莫,30秒后再思考第一道題就這樣不斷地切換。B組用的是“任意切換”罩引,受試者自己安排每道題的思考時間,任意時間切換都可以枝笨。C組用的是“中間切換”袁铐,就是說,前2分鐘思考第一道題横浑,后2分鐘思考第二道題剔桨。
實驗結果你猜是怎么樣的,最后“連續(xù)切換”組兩道題全部做出來的占51.4%徙融,“任意切換”組全部做出來的人為12.5%洒缀,“中間切換”組全部做出來人為14.3%。也就是說欺冀,以30s為一個單位時間連續(xù)切換組的成績树绩,大大超過另外兩組的成績。
我們常說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可能并不能說錯隐轩,但是饺饭,在面對某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去其他的地方找答案职车。一味的卡在問題本身上面瘫俊,花的時間再多也是浪費,倒不如去別的地方轉轉悴灵,做做其他的事情扛芽,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另一個實驗积瞒,研究者在網上招募了一批受試者進行的川尖,兩道題共8分鐘。第一題赡鲜,舉例磚頭的各種用處空厌,第二題,舉例牙簽的各種用處银酬。受試者被平均分為三組嘲更,第一組是“連續(xù)切換”組,即說一個磚頭的作用揩瞪,再說一個牙簽的作用赋朦,再說一個磚頭的作用,輪流切換。第二組“任意切換”組宠哄,受試者可以自由選擇答題的順序和時間安排壹将,第三組是“中間切換組”即在前四分鐘思考第一道題,后四分鐘思考第二道題毛嫉。結果和第一個實驗類似诽俯,“連續(xù)切換”租的成績最好。
作者總結了這兩個實驗的特點承粤,特點一.實驗在兩項同樣難度的任務之間切換暴区,不是利用時間換腦子,而是強制利用工作換腦子辛臊。特點二.就是切換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仙粱,不是讓你在沒思路的時候換問題,而是強迫你換彻舰,磚頭伐割、牙簽,這邊想出來一個刃唤,馬上想另一個隔心。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人腦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尚胞,往往會不經意的進入一個低效狀態(tài)济炎,實際上你已經沒有新想法了,是在原地打轉辐真,但是你自己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原地打轉须尚。我自己就經常犯這種錯誤,在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侍咱,我在戰(zhàn)略上太重視它耐床,但是具體的小細節(jié)又沒有重視它,經常陷入解決問題的焦慮當中楔脯,很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撩轰。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能夠建立一種自我提醒的機制昧廷,在陷入解決問題焦慮當中時堪嫂,自己暫時不做這件事,放松一下木柬,或者是做一做其他的工作皆串,想一想其他的問題,可能結果會更好眉枕。
也就是說存在一種狀態(tài)恶复,是你以為你還有思路的時候怜森,其實你已經沒有思路了。這項研究不是孤立的谤牡,研究者提到幾個類似的研究副硅,結論都是連續(xù)切換最好。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個你自己尋找答案的過程翅萤,相比而言它沒有固定的套路恐疲,是你在沒有路的地方搜索。如果有固定的套路套么,你執(zhí)行就可以了流纹,那談不上創(chuàng)造性。這種思維并不是我們想的那么神秘违诗,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本功,說的高級一點叫“探索”其實就是“搜索”和“摸索”疮蹦。
對于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诸迟,應該每過一段時間就被打擾一下,做做分心的事兒愕乎,比如看看電子郵件阵苇、或者是定一個鬧鐘。而且感论,僅就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說绅项,不停地換思路確實是個好辦法,這個地方搜索的差不多了比肄,那就換個地方找快耿。
最后,研究者也表示他們不知道最優(yōu)化的切換時間是什么芳绩,也許跟任務難度有關掀亥,但他們猜測,隨著思考進行妥色,切換時間應該越來越短搪花!因為,你已經熟悉這兩道題了嘹害。
如果為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撮竿,那就應該跟傳統(tǒng)時間管理“反其道而行之”;增加打擾和休息笔呀,打擾的頻率越高幢踏,打擾的方法越被動,對解決問題幫助越大许师。
很多的事實并不和我們既有的認知相符合惑折,這時授账,就需要我們主動學習,不斷更新迭代自己惨驶。最后白热,通過不斷地踐行來提高自己,熟練掌握技能粗卜,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幫到我們屋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