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
本文首發(fā)自微信公共帳號:學習學習再學習(xiaolai-xuexi)
這真是異常吊詭的事情:任何一種體制下的教育制度都在“寫作”方面無能為力——語文教育是如此地蒼白無力赦邻,乃至于各個國家的教育者都沮喪地發(fā)現(xiàn)年輕一代至少有半數(shù)在接受所謂的“高等教育”之后竟然連基本的“閱讀能力”都不具備靖苇,更不用提“寫作”了噩死。
這是個“十分鐘教程”——讓我們重修一下語文杀迹。人人都會寫字闰蛔,人人都有話可說畅涂,人人都應該能夠?qū)懞梦恼拢辉谶@個文字發(fā)表空前容易的年代脾歇,文字更有力量。
第一分鐘:詞匯(Vocabulary)
最好換個角度重新認識詞匯淘捡。
名詞是干什么的藕各?名詞是用來記錄你所能夠感知的事物——管它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
形容詞是干什么的焦除?你用形容詞來記錄你對你能夠感知的那個事物的感知激况。
動詞呢?動詞用來記錄你能夠感知的那個事物所發(fā)出的動作踢京。
那么最后誉碴,副詞呢?副詞修飾動詞的時候瓣距,是用來記錄你對你能夠感知的那個事物所發(fā)出之動作的感知黔帕;
副詞用來修飾形容詞的時候,是用來記錄你對你能夠感知的那個事物的感知的感知蹈丸。(這一分鐘的內(nèi)容看起來比較拗口成黄,
只要能做到對這些文字斷句準確,理解無誤逻杖,那么僅在一分鐘之后就已經(jīng)脫胎換骨——你對文字的感知已經(jīng)大不相同奋岁。)
第二分鐘:語法(Grammar)
你不一定要成為語法學家,但你起碼要知道基本規(guī)則荸百。這就好像投資股市不一定非要先成為林奇或者巴菲特闻伶,享受電影不一定要先成為徐克或者斯皮爾伯格;但起碼要學習最基本的游戲規(guī)則够话。中文也好英文也罷蓝翰,語法書一本就夠。了解基本規(guī)則之后女嘲,就開始動手寫字畜份,把語法書當作地圖,需要什么就去查什么欣尼,查多了就全記住了——就好像一個地方去了好幾次之后就再也用不著查地圖了一樣爆雹。千萬不要相信那些鬼話,說什么“不用學語法”——人家發(fā)瘋是人家的事兒,你情愿當傻子相信瘋子钙态,那是你的問題慧起。
第三分鐘:邏輯(Logic)
邏輯應該是所有生物中人類所特有的得之不易的工具。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是最基礎的東西册倒。但是完慧,生活中運用邏輯時所要面對的是“不確定性”、“復雜性”剩失。必然成立的三段論——比如,大前提:人都要死的册着;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拴孤;結論:蘇格拉底必然會死的——往往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生活中要處理的更可能是這樣的情形:大前提:政客通常都不可靠甲捏;小前提:奧巴馬當然是政客演熟;結論是不確定的、分析是復雜的:奧巴馬到底有多可靠司顿?追求邏輯上的準確所有的挑戰(zhàn)基本上都來自于一個人是否勇于面對“不確定性”與“復雜性”芒粹。
第四分鐘:文風(Style)
常見的文章起碼可以如此二分:文藝類文章與說理類文章。這兩類文章很不相同大溜』幔基本上,文藝類的文章可能更注重修辭钦奋、更考究措辭座云、更華麗更天馬行空。然而付材,說理類文章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人看懂朦拖,傳遞信息,積累知識厌衔,交流經(jīng)驗璧帝;因此說理類文章的文字最好“簡潔、樸素富寿、有效睬隶、準確、具體”作喘。當然理疙,這不是鐵律,如果有能力用華麗的文字說清楚道理也不是不行泞坦;反過來窖贤,用樸素的語言敘述動人的故事也未嘗不可。但是所有希望自己的思考結果能夠有效表達的人都最好牢記這十個字的標準——僅僅十個字而已,卻已經(jīng)足夠赃梧。
說理類文章的文字最好“簡潔滤蝠、樸素、有效授嘀、準確物咳、具體”
第五分鐘:修辭(Rhetoric)
修辭的力量不言而喻。所有的修辭之中也許只有“類比”是不可或缺的蹄皱。類比的本質(zhì)是“為了說清楚大家不熟悉的 X览闰,先去找一個 1) 大家都熟悉的 2) 與X(至少某一方面)最相似最接近的 A,最終做到 X 對大家來說不言而明”巷折。小學老師說“地球的構造就跟雞蛋的構造差不多”压鉴;中學老師說“原子內(nèi)部的構造與太陽系的構造如出一轍”;對那些拿一兩個“反例”試圖反對某一觀點的人我們說“隨便哪一只破爛鐘表都能一天對兩次呢”……這些都是類比锻拘,類比的力量就在于此:它是我們作為人類從無知跨越到有知必須的橋梁油吭。其它的修辭手段,有空就學署拟,沒空就算——大不了更樸素一點沒有什么不好婉宰。
第六分鐘:知識(Knowledge)
字、詞推穷、句心包、語法、風格缨恒、修辭等等谴咸,都是表達手段。沒有米骗露,無論是誰再巧做不出飯吃岭佳。“求知”這個詞的意味實在是太過理想化萧锉,還不如用比較樸素的另外一個說法“做功課”珊随。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提前做好功課柿隙。寫小說也好叶洞、寫教程也罷,都需要做功課禀崖;功課做得多了衩辟,知道的就多了,能夠用來思考的也多了波附,這些東西多到一定程度艺晴,寫出來的東西必然厚重昼钻、有質(zhì)感。膚淺的文字之所以膚淺封寞,一句話:作者沒做功課然评。知識改變命運,只因為一個人獲得新的知識之后狈究,他的整個世界都會因此發(fā)生變化碗淌。相信我,功課無止境抖锥。
第七分鐘:溝通(Communication)
有效表達只是最基本的層次亿眠,有效溝通才是真正的目標。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思考已非易事磅废,從反對自己觀點之人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難上加難缕探。但如若做不到這一點,就無法做一個好的聽眾还蹲、好的讀者。輸出取決于輸入耙考,是不變的真理谜喊;不吃草的牛是擠不出奶的。溝通不僅僅是為了說服倦始,更多是為了獲取反饋斗遏。溝通的技巧最重要的只有一個:不要認為自己與自己的觀點是一回事兒。做到這點鞋邑,就很容易看到種種反饋之中的寶貴之處诵次。對做不到這點的人來說,逆耳的不僅僅是忠言枚碗,甚至就沒有聽著順耳看著順眼的東西——可憐逾一、可悲。
第八分鐘:實踐(Practice)
經(jīng)驗需要積累肮雨,而積累只能通過實踐遵堵。所謂“下筆如有神”一看就是不會寫文章的人才可能相信的癡心妄想。好的文章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怨规,好的文章從來都是改出來的陌宿。所謂的“靈感”也更可能在實踐中閃現(xiàn),而不大可能憑空而出波丰。作者寫字就好像司機開車一樣壳坪。司機要積累到一定的駕駛里程,才可能遇到所有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掰烟,于是終究有一天經(jīng)驗足夠到有可能回避一切危險爽蝴。作者也一樣沐批,寫字多到一定程度才可能知道文字的種種屬性——不大可能通過某一本寫作教程就理解所有文字的屬性。不僅要多寫霜瘪,還要為了寫好而做更多的功課珠插,這是良性循環(huán)的起點。
第九分鐘:技巧(Skill)
技巧這東西要等到明白究竟可以在哪里用得上的時候才容易學會颖对。當前這篇“十分鐘教程”里所提到的十個方面之中捻撑,個個都需要技巧。通過一定的實踐缤底,無論是誰也都會自然而然地掌握一些技巧顾患。但有一個方面的技巧是應該最先打磨的——獲得知識的技巧:從觀察到聆聽,從閱讀到反芻个唧,從讀書到筆記江解,從使用圖書館到使用搜索引擎,一切獲得知識的手段需要技巧徙歼,并且還需要不停地打磨這些基本技巧犁河。其次是邏輯思考的技巧,再次之是溝通的技巧魄梯。這三項是應該排在其他技巧之前桨螺,因為打磨任何一項技巧都需要時間,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酿秸,只能劃分輕重而為之灭翔。
第十分鐘:修正(Rectification)
沒有人從一開始就能做到完美。正如一篇好文章是要反復修改才能成為好文章一樣辣苏,一個作者也要反復修正自己才能成為好作者肝箱。幾乎一切都需要修正,并且需要反復修正——只要時間允許稀蟋。前一分鐘說每一項技巧都需要打磨煌张,這一分鐘要說的是連技巧都要反復修正。甚至退客,還有些時候要把一切都完全推翻從頭再來唱矛,這需要的不僅是勇氣,還需要耐心與智慧井辜。讓自己的心智保持開放绎谦,知易行難的原因在于其中蘊含著痛苦——打破牙齒和血吞(曾國藩語)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