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之行第一站是濟南塌西。濟南這個地方有著太多的歷史典故筝尾,如果我們?nèi)グ俣纫幌拢筒浑y發(fā)現(xiàn)龍山文化站辉、城子崖遺址损姜、齊長城都與濟南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不過濟南最富盛名的還要屬它的水汰蓉,天下第一湖與天下第一泉都位于城市的中心棒卷,尤其是那句“皇上,您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若厚,更是將大明湖徹底炒火了蜒什。
大明湖畔賞荷的人歷來不少,歷史上無數(shù)風(fēng)流名士在大明湖岸揮舞筆墨乞封,寫下流傳千古的佳句,繪出綺麗秀美的圖卷锚贱。北宋熙寧四年关串,出任濟南知州的曾鞏踱步到大明湖畔,他望見的是“問吾何處避炎蒸晋修,十頃西湖照眼明”墓卦;百年之后,拓跋氏的后裔元好問泛舟湖上落剪,手執(zhí)一杯佳釀忠怖,一邊暢飲一邊感喟“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長做濟南人”枉疼;光陰飛逝鞋拟,一位意大利旅人路過大明湖,他深深陶醉在湖光山色中严卖,“園林美麗哮笆,堪悅心目汰扭,山色湖光,應(yīng)接不暇“项阴;史書再次向后翻動,旗人鐵保與友人宴飲于大明湖略荡,觥籌交錯之際歉胶,友人賦詩“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粥谬,他毫不遲疑辫塌,提筆一揮而就。
在這么多璀璨的名士中掺喻,有三個人的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储矩。大概是因為這三個人太有名望了,而他們之后更是無人能望其項背抑月。
天寶四年舆蝴,也是一個炎熱的夏天,當時文壇久負盛名的文人李邕层皱,與詩圣杜甫先后來到濟南赠潦,而兩年前李白也到了濟南,這三人的聚首必然會在青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瓮增。雖然今日我們把李杜相提并論哩俭,對李邕知之甚少凡资,而在當時李邕的名氣是遠在詩圣和詩仙之上。李邕曾任北海太守,世人便稱他“李北喊鹋”掂骏。他的父親李善是一個正直博學(xué)的人,他曾給梁朝蕭統(tǒng)編選的《文選》作注滑废。李邕打小便繼承了父親身上的優(yōu)點袜爪,年少時就已擅長辭章而聞名辛馆,而且他書法也相當了得,當時很多寺觀邀請他撰寫文書頌碑腊状,據(jù)說他一生共為人寫了八百多篇苔可,得到的潤筆費用可達數(shù)萬。魏晉以來映屋,碑刻文字都用正書同蜻,而李邕一反傳統(tǒng),大膽創(chuàng)新突破瘫析,改用行書寫碑默责。他的字極富個性桃序,舒展遒勁、爽朗峻峭葡缰,甚至影響了后世蘇軾泛释、米芾、趙孟頫等大批名家的書法創(chuàng)作间影。
一)歷下亭盛宴
天寶四年這個夏天茄茁,杜甫本是要赴臨邑看望弟弟杜穎,途經(jīng)濟南恰逢好友李之芳建造的新亭竣工付燥,而李邕也在濟南愈犹,三人重逢相見甚歡漩怎。于是他們選定在大明湖島嶼中的歷下亭設(shè)宴歡聚,暢飲縱談饭玲。濟南的不少名士也被邀請作陪叁执。當時李邕68歲,已經(jīng)是天下人人知曉的名士蚕断,其為人為學(xué)讓杜甫非常景仰入挣。而杜甫剛剛度過自己的不惑之年,可以說他的詩圣之路才剛剛開始葛假,李邕慧眼識珠滋恬,預(yù)見杜甫將來必大有作為恢氯,他多次與杜甫談詩論史鼓寺,甚至和他嘮家常勋磕,談到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挂滓,這讓杜甫大受感動。酒酣盡興之時幔虏,杜甫隨即提筆寫下“東藩駐皂蓋贝椿,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主胧,濟南名士多”习勤,以表自己的感激之情图毕。杜甫此詩一出,本無名的歷下亭成為了濟南一大名勝囤官,后世文人騷客紛紛慕名前來蛤虐。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李白也在濟南,不過不知何故他并未前來刑顺。如果李白也能在大明湖畔饲常、歷下亭中豪飲三百杯的話贝淤,這次聚會應(yīng)該更熱鬧吧。
二)益都相會
送別了杜甫朽基,李邕在益都任上又迎來了44歲的李白。當時桀驁不馴执泰、恃才傲物的李白正值仕途失意渡蜻,悠游齊魯之邦的他正想著散盡千金茸苇,莫使金樽空對月呢沦寂。他聽說李邕為人剛正不阿、耿直豪爽腻暮、藐視權(quán)貴哭靖,而且也正因奸人暗算而遭貶黜侈离,便有了惺惺相惜之感。不過他們二人的相見卻不怎么愉快铺坞。謁見時洲胖,李白因不拘俗禮绿映,縱談王霸招致李邕不悅,但二者都是率性之人橘忱,這點小事一過也就忘了卸奉。在益都李白還聽說李邕的另一件奇聞榄棵。當時有一女子的丈夫遭人謀殺潘拱,女子持刀刺殺兇手以報夫仇芦岂,按照當時的律令這應(yīng)當施以極刑垫蛆,李邕聽說了此事,奮不顧身上書朝廷力保該女子川无,最終使她幸免于難虑乖。李白由此寫下“北海李使君疹味,飛章奏天庭。舍罪警風(fēng)俗诫咱,流芳播滄瀛”继找,敬佩之心溢于言表婴渡。
三)任城一別
在益都告別了李邕,李白回到任城家中哄尔。同年秋天柠并,杜甫來到李白家中做客,中國詩歌史最閃耀的兩大巨星在洛陽首次相會后臼予,再度于任城相會鸣戴。既然來到李白家,自然該由他做東粘拾,豪爽的李白怎么能怠慢自己的摯友呢窄锅。于是他們攜手共游,一同訪友缰雇,一同論道入偷,有時他們甚至醉臥鄉(xiāng)野追驴,暢談人生苦樂∈柚“醉眠秋共被殿雪,攜手日同行”,人生若能有這樣的日子丙曙,也是無遺憾了〖哥裕可惜天下的宴席終是要散的河泳,杜甫走得那天,李白送他到曲阜石門山年栓,“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薄霜。何時石門路某抓,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惰瓜,海色明徂徠否副。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崎坊”纲鳎”李白為杜甫寫下最后的贈言,二人飲盡杯中最后一滴酒奈揍。沒想到自此之后曲尸,他們的酒杯再也沒能碰在一起。
四)曲終人散
兩年后男翰,李邕遭到奸相李林甫迫害另患,挪用公款,再加上賄賂罪臣柳績一匹馬蛾绎,這就足以因“厚相賂遺”受到牽連昆箕。當時李邕已有70歲高齡,但心狠手辣的李林甫依然將李邕“就郡決殺”租冠。聽到李邕的噩耗鹏倘,杜甫傷心欲絕,他哭道“坡陀青州血顽爹,羌沒汶陽瘞”纤泵。而李白則是憤怒至極,他大聲疾呼:“君不見李北海话原,英風(fēng)豪氣今何在夕吻?君不見裴尚書诲锹,土墳三尺蒿棘居”。死的人不可能還魂涉馅,而生者還要在黑暗的時代繼續(xù)掙扎归园、生存。
相比李邕之死稚矿,李白的死則太過傳奇庸诱,醉亡、溺亡晤揣、撈月而亡桥爽,人們猜測著、爭論著昧识,我倒是傾向最后一種說法钠四。也只有醉酒撈月才最符合李白的浪漫、詩意跪楞,他的生命最終化成了那永恒的月光缀去。
杜甫的死也一直是一個謎,一種說法是晚年的他愈發(fā)貧病交加甸祭。沒有了嚴武的救濟缕碎,杜甫到最后竟連草堂也住不起。只能在一條破舊的小舟中池户,漂泊江上咏雌。有個縣令知道杜甫的詩名,為他送去白酒牛肉校焦。很久沒有吃飽飯的杜甫因為吃的太多赊抖,竟腹脹而死。為國為民憂勞斟湃,杜甫最后窮得家徒四壁熏迹、飽食而死,但這種死相比于那些安享富貴凝赛、尸位素餐的人們注暗,又顯得如此高尚。
一個時代墓猎,三個人的故事捆昏,三種不同的結(jié)局。
如今毙沾,詩的時代早已完結(jié)骗卜,大明湖的故事也淹沒于歷史的沙洲中,有的成為傳說,有的成了煙云寇仓,生活的時間軸卻在依然繼續(xù)举户。
往事越千年,所有悲歡離合遍烦,最后都不過賦予說書人俭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