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中的傷害和沖突往往來自彼此需求沒被看到唇辨,或沒被滿足廊酣,或者滿足的方式不對。
但你很少反思為什么需求沒被滿足赏枚,因為你提出需求的方式不對亡驰。
更可怕的是,當你用這樣的方式表達需要時嗡贺,就已經(jīng)把自己放在了被拒絕的位置上隐解。
這樣的方式有很多,我大致給它們分一下類別诫睬,這些方式中有的可能并不被意識到煞茫,卻會直接破壞親密,導致失控摄凡。
第一種:反向形成
意識上你可以理解為相反的語言或行為续徽,舉幾個例子:
比如你會說:“趕緊走吧,我再也不想看見你”亲澡,當對方真的要走钦扭,你就會更生氣。
于是會說:“快點床绪,把你東西全部拿走客情,再也不要回來!”于是對方真的收拾行李離開癞己。
比如孩子寫作業(yè)拖拉膀斋,你會一把抓過作業(yè)本扔在旁邊,沖孩子吼道:“快別寫了痹雅,什么也別寫了仰担。”
孩子真的不寫绩社,你會更加憤怒摔蓝,又喊到:“學校也別去了赂苗,上學對你來說根本沒用!”
再比如孩子有時候會和你抱怨:“數(shù)學作業(yè)太難了贮尉,我恨死它了”拌滋,當你不讓他寫,他就會急得大哭:“那怎么辦绘盟?那怎么辦梆妗?”
以上都是“反向形成”龄毡,這本是心理學的一個防御形式吠卷,在這里我是指“用一種相反的方式表達需求”。
事實上沦零,你真正的需求是:
“不要離開我”
“我希望你有效地寫作業(yè)”
“我很想把數(shù)學作業(yè)寫好”
但給對方的感覺卻像是在“賭氣”祭隔,好似這是你真正需要的。
上面例子還好路操,畢竟這時情緒和語言會不一致疾渴,當你說“別寫作業(yè)”的時候是生氣的。
但有時情緒和語言看起來“很一致”屯仗,對方就很難區(qū)分你的真實需要搞坝。
在這種表達的“壓力”下,即便對方知道你不是這樣想的魁袜,還是會發(fā)生你不想要的反饋桩撮,比如愛人會真的離去、孩子真的不寫作業(yè)等峰弹。
之所以如此店量,是你采用的情緒和語言都代表“我不需要你”。
這是一種攻擊狀態(tài)鞠呈,很有張力融师,對方會本能避開這樣的張力,于是就會讓關系破壞升級蚁吝。
“好吧旱爆,既然你不需要我,那我就走窘茁,你可別后悔”疼鸟,后面還有一句話——“反正是你讓我走的”。
對方會順勢把過錯推給你庙曙,事實也是如此,你正在用這種方式讓自己成為過錯方浩淘。
第二種:回避
你或許有這樣的感受:要做某個決定的時候捌朴,你往往選擇“逃開”吴攒。
去哪里吃飯、去哪里旅行砂蔽、給孩子報什么補習班洼怔,你總會把選擇權交給對方。
讓對方?jīng)Q定左驾,你采用的是:
“你來決定吧”
“隨便吧”
“無所謂”
“你看著辦吧”
......
當對方真做了決定之后你并不滿意镣隶,甚至會抱怨:
“我就知道這個不行”
“你怎么會這樣選擇呢?”
“你怎么不考慮我的感受呢”
如此爭執(zhí)在所難免诡右,關系會陷入僵局導致沖突升級安岂。
你把決定權給對方的同時也把責任交給了他,你在回避自己的需要帆吻,這里有兩種可能:
第一是你也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域那。
第二種可能是你不愿承擔選擇失敗造成的后果。
無論哪種猜煮,你都用回避的方式壓抑了需求次员,導致自己對結果不滿。
因為對方的決定都是以他的需要為出發(fā)點王带,很少會從你回避的態(tài)度里猜出你的需要淑蔚。
“回避”還有一種表現(xiàn)就是“沉默”
沉默不代表你沒有需求,而是認為需求對方接不住愕撰,或者把對對方的不滿壓抑著刹衫。
這也是充滿張力的,一種“無聲的”抗議或者“無回應”的狀態(tài)盟戏。
此時绪妹,對方會本能地忽視你的需求,或當你不存在柿究,關系的破壞已悄然發(fā)生邮旷。
第三種:指責與抱怨
這更為常見,現(xiàn)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你什么家務都不干”
“光知道躺在沙發(fā)上”
“總是玩游戲”
“總那么晚回來”
“為何不回我信息”
......
這樣的抱怨隱藏了你的真實需求:
“我希望你和我分擔家務”
“我希望你多陪我一會兒”
“我喜歡你能及時回應我蝇摸,否則我會很傷心”
采用指責對方提出需要時婶肩,需要一定不被看見,當兩種情緒同時出現(xiàn)貌夕,另一方首先會考慮危險的情緒進行反饋律歼。
你的指責抱怨本身就是攻擊,是在傷害對方啡专。那么對方的反應就是逃離险毁、漠視、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