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正午仗岖,微風逃延。暖洋洋的太陽照的人心旖旎。明天就要上班了轧拄,我獨自在海邊散步揽祥。
在黃金海岸,看到有個同齡人帶著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檩电,小孩在玩沙子拄丰,因為太可愛引的我上前觀察。
那位大哥和我打招呼俐末,我問他今年多大料按,我不能斷定他領的是女兒還是孫女。大哥說他幫女兒帶孫子卓箫,可是讓我感慨半天载矿。
因為從面相看這位老哥和我差不多,關鍵是今年60多歲還有一頭烏黑的頭發(fā)丽柿,言談中老哥說到黨校學習,憑直覺判斷應該在政府部門工作魂挂。
讓我吃驚的是這老哥的思想和心態(tài)甫题,我們談到各自家鄉(xiāng)的人文氣候特點,包括綠化與城市建設涂召,這老哥的思想和說話的語氣坠非,及身體動作處處透視著40歲人的特點。
60歲的人為何有著40歲人的思想和身體果正?這引起了我的思考炎码。原來形式為內容服務也有不適用的時候,任何定義都有適用條件秋泳,離開它成立的環(huán)境就是謊言潦闲。按說60歲人的心得體會及說話語氣與40歲有很大區(qū)別,但在這老哥身上卻不適用迫皱。我想因為這老哥有著40歲人的身體及人事交往歉闰,閱歷和神態(tài)才和40歲相似。
沒想到出來散個步也會有這么多感慨。其實生活處處是學問和敬,就看是否應機對癥了凹炸,生活本身就是悟道的過程,生活就是道昼弟,在道中悟道啤它,有心就有收獲。收獲就是非收獲舱痘,是就是非变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