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為一個一線導游,顧問老師是我少數(shù)幾個比較喜歡的老師之一漂洋。原因很簡單遥皂,他的課程內(nèi)容實用。他的課邏輯清晰刽漂,內(nèi)容豐富演训,輕松有趣。在實際使用時贝咙,操作難度也比較低样悟,應用場景更多。常常聽見各處有顧問老師的課庭猩,我就會偷偷蹭聽^O^窟她,開始跟著好多師兄師姐去,后來帶著好多師弟師妹去蔼水。所以震糖,真的感覺顧老師,挺受歡迎噠趴腋!
? ? 這堂金牌預備導游培訓的課主題是《舊時江南-新城南京》吊说。關(guān)于這個主題论咏,我的個人理解是:在江南這個魚米之鄉(xiāng),悠久的歷史和富庶的經(jīng)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江南人颁井。這些江南人潘靖,在歷史中舉足輕重:有政治舞臺上的半壁江山,有經(jīng)濟實力派的突出表現(xiàn)蚤蔓,有思想創(chuàng)新大膽的文人墨客等等。這些江南人又在江南的文明中傳承出新的光芒『啵現(xiàn)在新的南京秀又,就是一代代江南人締造的輝煌。
? ? 內(nèi)容比較多贬芥,下面就簡單整理一下課程的《舊時江南》部分的內(nèi)容:
*首先是江南的范圍:
如果說文字沒有那么直觀吐辙,那么下面這張圖就明了多了!你能夠叫得出來的中國古代地方文明蘸劈,現(xiàn)在還有幾處依然在持續(xù)不斷地傳承的昏苏?一起來看看吧?
驕傲一點說威沫,江南當仁不讓喲贤惯!
*為何在江南這塊土地上可以發(fā)展經(jīng)濟派撕、傳承文明轧葛,而且千年不斷呢翰舌?因為江南有這下面這些優(yōu)勢:
A.首先是地勢平坦搓逾,平原廣布良姆,有利于中國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文化發(fā)展:
由北向南卿吐,
1.徐淮平原:在黃淮河流域章母,地緣因素茫舶,包括安徽省的宿州雾袱、淮北恤筛,江蘇省的徐州三座主要城市。
2.里下河平原:位于江蘇省中部芹橡,西起里運河毒坛,東至串場河,北自蘇北灌溉總渠林说,南抵新通揚運河粘驰,總面積1350余平方公里,屬江蘇省沿海江灘湖洼平原的一部分述么。因里運河簡稱里河蝌数,串場河俗稱下河,平原介于這兩條河道之間度秘,故稱里下河平原即里下河地區(qū)顶伞。里下河地區(qū)主要有淮安饵撑、揚州、泰州唆貌、鹽城滑潘、南通等城市。
3.濱海平原:主要分布在連云港锨咙、鹽城语卤、南通沿海一線,江蘇省土地面積年年遞增酪刀,也是因為沿海平原面積每年增加的影響粹舵。沿海平原中大量的灘涂地也是重要的濕地資源
!骂倘!插入一個相關(guān)小知識眼滤,“啥是灘涂?”
對于灘涂我們也開始充分利用了历涝!主要有兩種方法:圍墾和養(yǎng)殖
=============分割線==============
4.長江三角洲平原:長江及太湖流域诅需,以蘇州、無錫荧库、常州為主的江蘇南部城市
來一張圖終結(jié)此段:
B.其次堰塌,江南地區(qū)水網(wǎng)密布,運河豐富分衫,自古交通便利蔫仙,且利于農(nóng)耕
可以包括以下幾個面具體說:
1.長江是中國兩大母親河之一,在江蘇境內(nèi)流經(jīng)南京丐箩、鎮(zhèn)江揚州摇邦、泰州常州、無錫屎勘、蘇州施籍、南通等。自西向東橫穿江蘇南部地區(qū)概漱。
南京是長江下游的重要城市丑慎。南京轄區(qū)內(nèi)長江中有兩大島嶼:八卦洲(長江上僅次于崇明島和揚中島第三大島,隸屬棲霞瓤摧,盛產(chǎn)蘆蒿)和江心洲竿裂。
2.運河在江蘇境內(nèi)運河密布,有京杭大運河照弥、通揚運河腻异、江南運河、里運河等等这揣。其中以京杭大運河工程最大悔常。也由于京杭大運河和長江兩大黃金水道的交匯影斑,揚州在隋唐時期也發(fā)展成為全國經(jīng)濟冠軍,當時有“揚一益(益州机打,成都古稱)二”之稱矫户。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残邀,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皆辽,與長城、坎兒井并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
大運河南起余杭(今杭州)芥挣,北到涿郡(今北京)驱闷,途經(jīng)今浙江、江蘇九秀、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粘我、北京兩市鼓蜒,貫通海河、黃河征字、淮河都弹、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匙姜,全長約1797公里畅厢。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并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氮昧,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框杜。開鑿到現(xiàn)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2002年袖肥,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diào)”東線工程咪辱。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宣布椎组,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油狂,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chǎn)項目。
? ? 隋煬帝于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jīng)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寸癌;又于大業(yè)元年(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专筷,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蒸苇;三年又開鑿永濟渠磷蛹,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溪烤,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tǒng)弦聂。再于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zhèn)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mào)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鸟辅;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莺葫,洛陽與杭州之間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 ? 京杭大運河流經(jīng)北京市通州區(qū)匪凉,天津市武清區(qū),河北省廊坊市捺檬、滄州市再层、衡水市、邢臺市堡纬,山東省德州市聂受、臨清市、聊城市烤镐、濟寧市蛋济、滕州市、微山縣炮叶,江蘇省徐州市碗旅、宿遷市、淮安市镜悉、揚州市祟辟、鎮(zhèn)江市、常州市侣肄、無錫市旧困、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稼锅、湖州市吼具、杭州市20個市區(qū)。流經(jīng)京矩距、津2市和冀馍悟、魯、蘇剩晴、浙4省锣咒。運河沿線的主要口有濟寧、徐州赞弥、邳州毅整、泗陽、淮陰绽左、淮安悼嫉、寶應、高郵拼窥、揚州戏蔑、鎮(zhèn)江蹋凝、常州、無錫总棵、蘇州鳍寂、吳江和杭州等。
是僅次于長江的第二大黃金水道情龄。
^O^關(guān)于大運河最后分享兩首最出名的詩:
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其二》
盡道隋亡為此河迄汛,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骤视, 共禹論功不較多鞍爱。
胡曾 《汴水》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专酗。
錦帆未落干戈過睹逃,惆悵龍舟更不回。
3.錢塘江時代祷肯,其實主要是南宋時期沉填,政治中心南移至臨安(今杭州)。說到杭州最為出名的水躬柬,除了錢塘江一年一度大潮的洶涌澎湃拜轨,也不得不說說西湖之水的溫婉柔情抽减。
分享一首元曲:
4.太湖允青,湖泊長68公里,最大寬度56公里卵沉。湖中一些島嶼分別與東颠锉、西庭山連體,現(xiàn)尚存大小島嶼48座史汗,以西洞庭山面積最大琼掠,為75㎞2。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停撞。
4赏堋!中國五大淡水湖分別是:
鄱陽湖(江西3960平方公里)
洞庭湖(湖南2579.2平方公里)
太湖(江蘇2427.8平方公里)
洪澤湖(江蘇2069平方公里)
巢湖(安徽1299.64平方公里)8甓尽艰猬!
目前江蘇在太湖附近有無錫和蘇州兩個城市。
5.海洋時代埋市,這是指1840年中國爆發(fā)了鴉片戰(zhàn)爭冠桃,1842年中國戰(zhàn)敗,在南京靜海寺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道宅,條約中將上海作為開放口岸食听,翻開了中國近代史中上海發(fā)展的篇章胸蛛。從一個小漁村,到十里洋場樱报,百年內(nèi)上海在屈辱的條約下涅槃葬项。
--無論哪個時代,水道密布的江南都跟上了時代發(fā)展的腳步肃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玷室,成為歷史上千百年的魚米之鄉(xiāng)。
--盡管江南水資源豐富笤受,中國仍然是世界七大缺水國家穷缤,為了調(diào)節(jié)水資源,國家啟動了南水北調(diào)工程箩兽,京杭大運河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水道津肛。
*再來是關(guān)于江南地區(qū)的方言分布
5蘇境內(nèi)主要分吳語系和江淮方言,而省會南京汗贫,則屬于江淮官話身坐。
*“江南”的由來
康熙四年設(shè)“江南省”,康熙六年劃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
江南省原為明朝南京地區(qū)(南直隸)落包,大致相當于今江蘇部蛇,安徽,上海兩省一市咐蝇。滿清入關(guān)后涯鲁,于清順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設(shè)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廢除了南京為國都的地位有序,巡撫衙門位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抹腿,后改承宣布政使司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為江南省旭寿。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省”警绩,還是后來清朝的“江南省”,皆為當時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盅称。清初時肩祥,每年僅江南一省上繳的賦稅額就占了全國所收賦稅總額的近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缩膝,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shù)則占了全國的近一半混狠,于是民間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數(shù)盡出江南逞盆!”一說檀蹋。
? ?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統(tǒng)一,東南有朱氏南明俯逾,西南又有吳氏等三藩勢力贸桶,再加上滿清皇室內(nèi)部派系矛盾尖銳,爭斗不斷桌肴,而作為清廷主要的財源和人材庫之一的江南省皇筛,其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就至關(guān)重要了。因此坠七,順治皇帝決定將江南省分而治之水醋,一來以便更強有力的管理,二來以防再有其它勢力利用富碩的江南省作大作強而危及朝廷彪置。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拄踪,清廷將江南省一分為二,分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蘇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寧)拳魁。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惶桐,取“江寧”和“蘇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潘懊,建“江蘇省”;取“安慶”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姚糊,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授舟【群蓿“安徽巡撫衙門”、“安徽按察使司”释树、“安徽都指揮使司”駐安慶肠槽,但由于東南沿海局勢等方面因素,“安徽布政使司”暫留江寧躏哩。清后期江蘇省實際管轄范圍絕大部分處于長江以南署浩,故清后期江蘇省實際為二省揉燃,故也以江南地區(qū)別于江北地區(qū)扫尺,而江蘇省其它地區(qū)則由兩江總督(今南京)直轄,南京也設(shè)有相應省級使司炊汤,清末曾有正式分立江北省之議正驻,但未正式實施。
公元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抢腐,“江蘇巡撫衙門”姑曙、“江蘇按察使司”、“江蘇布政使司”迈倍、“江蘇都指揮使司”由蘇州遷至江寧伤靠,江寧正式成為完全意義上的江蘇省會;“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寧遷至安慶,安慶正式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安徽省會啼染。在清朝康熙六年起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宴合,江南焕梅、江蘇、安徽這三個稱謂是并存的卦洽,直到中后期“江南省”的稱呼才漸漸消失贞言,因此我說江南分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阀蒂。本系列地圖為方便全方位表現(xiàn)分省的過程该窗,將從順治年間講起,資料主要來源是《清史稿》和《清朝文獻通考》蚤霞。
*最后是關(guān)于江南地區(qū)的今日發(fā)展狀況:
最后作為“舊時江南”部分的結(jié)尾酗失,用白居易的三段《憶江南》表達下江南的美好:
-----------------水---水---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