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一:
二樓的書房墻壁局部墻皮脫落,前幾天物業(yè)派工人修補昨登。
修補過程需要四步趾代,第一步刮去墻皮,第二步涂補墻膏丰辣,第三步打磨稽坤,最后一步涂乳膠漆。每一步都需晾干以后才進行下一步糯俗,中間間隔一兩天尿褪。
為了騰出墻面,書房的擺設被打亂得湘,加上補墻膏的氣味太重杖玲,因此一個多星期沒在書房里畫畫了。書桌上擺滿畫好的畫淘正,以及各式各樣的畫筆摆马、顏料盒臼闻、顏料瓶,桌子旁邊堆了一堆沒畫好的畫和畫框囤采,書櫥上擺著手繪石頭手繪葫蘆擺件……按照來參觀的鄰居的說法述呐,一眼就看出這是書香人家,是文化人蕉毯。
原來乓搬,室內(nèi)有書桌,書桌上有畫筆顏料代虾,墻上有畫进肯,書櫥上有書,就可以裝一裝文化人的門面了棉磨,在部分鄰居的眼里也貼上了“文化人”的標簽江掩。
補墻的師傅很年輕,看上去三十出頭乘瓤,不愛多說話环形,我們也不多說話。他拎著沉重的補墻材料衙傀,敲門抬吟,然后上樓,在擺滿畫框的書桌旁邊忙碌差油,在書香墨香中拗军,涂著刺鼻的補墻膏,創(chuàng)作他自己的作品蓄喇。
一個多星期发侵,他就這樣在我們家的書房里進進出出八次。其間妆偏,他一定會有意無意瞥到墻上和書桌上那些畫刃鳄,書桌旁邊堆得高高的一摞畫框,他或許在心里產(chǎn)生過問號:這家人是做什么的钱骂?這些畫是誰畫的叔锐?男主人?女主人见秽?他們是畫家嗎愉烙?
滿桌都是畫筆顏料和畫好的畫,他們一定是畫畫的……猜想他一定在心里好奇了一瞬解取,但是他只說他工作中該說的話步责,多余的話一句不說,一句不問,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一份事蔓肯。他的好奇沒有答案遂鹊,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給我們留下踏實可靠的印象蔗包。
看我簡書的友友一定也有過好奇:這個人是做什么的秉扑?畫畫的?畫家调限?
可惜我不是畫家舟陆,也不是專業(yè)畫畫兒的,我是想當畫家沒機會學畫旧噪,直到退休了才業(yè)余畫畫兒玩的吨娜。
隨筆二:
抽空畫了這幅針管筆街頭速寫脓匿,捕捉到這樣一個鏡頭:買菜的要看秤淘钟,看看斤兩足不足,賣菜大媽非常自信地讓賣菜的看秤:看陪毡!幾斤幾兩米母,秤桿高高的!
我想起從前買菜的時候毡琉,街頭賣菜用的都是這種桿秤铁瞒,雖然根本就看不懂秤星子,卻還是裝模作樣地盯著秤星看上幾眼桅滋,好像能看得懂似的慧耍。不懂裝懂,還害怕賣菜的看出自己不懂裝懂丐谋,心虛芍碧,哈哈!
你見過這種桿秤嗎号俐?你會認秤嗎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