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玻墅,內向介牙,原生家庭的管教讓我習慣性地為別人著想“南幔可自從家里多了一個小娃娃后环础,我發(fā)脾氣的次數越來越多了。而且隨著娃年齡的增長赏酥,發(fā)火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了喳整。我想谆构,很多家長應該都跟我有一樣的經歷和感受裸扶,不是我想發(fā)火,實在是看著孩子的行為搬素,火從心頭起呵晨。做事拖拉,調皮搗蛋熬尺,不愛學習摸屠,沒有禮貌等等,一說起來粱哼,似乎沒有一件事讓人開心季二。別人家的娃都是又乖又懂事,雖然不攀比揭措,但是看著自己的娃胯舷,高興不起來。而且娃越大绊含,慢慢進入青春期桑嘶,則是更加不敢打,不敢罵躬充,害怕一個管教不好逃顶,各種問題接踵而來。所以充甚,每每幾個家長聚在一起以政,討論的經常都是自家的娃怎樣怎樣了,每人都有一肚子苦水伴找。
有很多的家庭教育的書籍盈蛮,都告訴我們,作為家長疆瑰,我們需要的是陪伴孩子眉反,是和孩子去溝通昙啄,是和孩子講道理。
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寸五,陪伴和溝通是非常需要的梳凛。唯獨講道理這項,我認為在孩子3歲之前梳杏,甚至是上小學之前韧拒,講道理并沒有取得我想象中的效果。
也許我講了很多話十性,其實孩子并不是很清楚是什么意思叛溢,可能她只知道我就是想要這個玩具,為什么媽媽不能買給我劲适?雖然家里有玩具楷掉,可我就是想要。很多時候霞势,碰到這種情況烹植,孩子會鬧情緒,覺得媽媽不喜歡她愕贡,不能滿足她的要求草雕。作為家長覺得孩子不懂事,明明家里很多玩具固以,怎么還能再要墩虹?而且道理也講了很多,為什么就是要任性呢憨琳?當孩子開始不徒氲觯哭鬧,家長勸解無效后栽渴,后面自然就是不和諧的火冒三丈的畫面了尖坤。
01.控制情緒是最沒有效果的方法
有一種觀點認為,家長如果和孩子發(fā)生了矛盾闲擦,應該回避去冷靜慢味,然后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冷靜后再和孩子講道理墅冷。我試過這種方法纯路,起初還是可以的,作為大人寞忿,有意識地去控制自己的情緒驰唬,我是可以快速冷靜下來,并且處理好和孩子的矛盾〗斜啵可是次數多了辖佣,一次次累積起來的負面情緒,就像不停地往一個氣球里灌氣一樣搓逾,終究有爆發(fā)的時候卷谈。這時,所爆發(fā)的怒氣可能會非常地激烈霞篡,甚至因為一個很小的事情世蔗,爆發(fā)一場大的憤怒和爭吵。
中國人總是講究"忍”朗兵,心字頭上一把刀污淋,這是很痛苦的。即使是家長對著自己最愛的孩子余掖,面對他們不合適的行為或者語言寸爆,依然會不可抑止的發(fā)火、憤怒浊吏,尤其是管教不聽的情況下而昨。這是每個人正常的反應救氯,一味的壓抑找田、克制,最終只會爆炸着憨。
心中默數墩衙、深呼吸、冷靜甲抖,這些可以作為短暫的不繼續(xù)激發(fā)矛盾的手段漆改,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要做不吼叫的家長准谚,我們需要找到的是憤怒背后的原因挫剑。
02.發(fā)脾氣的三種最常見的想法和情緒
在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場景:孩子起床磨磨蹭蹭柱衔,看著要遲到了樊破,催了很多次就是慢慢騰騰,著急唆铐;孩子提出要睡覺前吃塊巧克力哲戚,可是這時已經很晚了,這時吃東西不是好習慣艾岂,我果斷拒絕顺少,如果孩子吵鬧,立刻會很生氣;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吵鬧脆炎,引得旁人側目梅猿,我覺得很沒有修養(yǎng)。
不知道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也讓你們想起了自己的經歷?那現在請冷靜地想一想秒裕,這三種情形的背后究竟代表了“你”什么樣的情緒粒没?
場景一,你著急簇爆,是不是表示你的心里有一種焦慮甚至恐懼感癞松?害怕孩子會養(yǎng)成壞的習慣,以后會不優(yōu)秀入蛆?
場景二响蓉,你拒絕,繼而生氣哨毁,是不是因為其實覺得孩子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過分枫甲,但是因為良好的習慣,所以你不能滿足扼褪,所以除了擔心想幻,還有一絲對孩子嚴格不能滿足她要求的愧疚?
場景三话浇,你覺得沒修養(yǎng)脏毯,是不是覺得平時已經在家里教了很多次了,可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幔崖,脫出了你的控制食店,所以有一種失控感的恐懼?
甚至赏寇,還有更常見的吉嫩,自己的孩子成績差了,不愿意提起嗅定,覺得有一種羞恥感自娩?
所以,其實想來渠退,我們之所以很憤怒忙迁,會對孩子發(fā)火,是源于我們自己內心的各種情緒智什,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动漾。
03.發(fā)脾氣是表達了什么
那么我們發(fā)脾氣其實代表了什么呢?其實這也是我們的正常的表現形式荠锭,是我們發(fā)泄我們的無能感拣展,無力感,失控感的一種方式绑警。注意哎甲,這里用的是發(fā)泄。成人一樣有無法解決的問題,當你覺得自己無力改變孩子的行為的時候,你往往就會覺得焦慮,失控妈拌,但這時你又無法做什么,你就會把怒氣發(fā)泄在孩子身上蓬蝶,因為是他們的行為引發(fā)了你的憤怒尘分。甚至有時,可能是自己工作中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導致的憤怒丸氛,恰巧再看到孩子的拖拉培愁,就會讓你把你憤怒的情緒遷怒到孩子的身上。
所以缓窜,作為父母定续,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發(fā)脾氣背后,究竟是對孩子的憤怒還是對自己的憤怒禾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