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聽得到專欄里陳海賢的《自我發(fā)展心理學》歪沃,講到了“應該思維”是普遍存在的一種防御性思維,講到應該思維的本質晦墙,就是不去認識真實的世界择葡,而是試圖讓真實的世界臣服于我們頭腦中已有的規(guī)則,并在世界不符合我們頭腦中的規(guī)則時击你,表現出怨恨玉组、憤怒谎柄、焦慮或者沮喪。
你的現實生活中的是不是有很多你認為別人“應該”怎樣怎樣的場景呢惯雳?
在職場上打拼很努力谷誓,領導應該賞識你;
處處為身邊同事著想吨凑,大家應該喜歡你捍歪;
在斑馬線禮讓行人,對方應該會意感謝你鸵钝;
費盡心機為孩子做的準備糙臼,孩子應該順從你;
你認為非常容易做的習慣恩商,伴侶應該也非常容易变逃;......
有了“應該”的心里預期,而現實不按所想的發(fā)生時怠堪,你是不是就會生氣揽乱,產生消極情緒呢?
陷入應該思維粟矿,其實是一個人想掌控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事凰棉,把愿望和現實等同起來∧按猓“應該”帶有很強的侵入性撒犀,帶有必須的“硬氣”,這時候掏秩,就是一條道走到黑或舞,只能是這個結果,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了蒙幻,當結果不符合預期映凳,就會陷入消極情緒之中,帶給你的一定是失望邮破,挫敗诈豌,傷心,焦慮等等負面的低能量狀態(tài)决乎。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支配队询,都希望是主動的一方,所以构诚,換種方式,把應該換成愿望铆惑,是一種愿景范嘱,是目標送膳,期盼,那么丑蛤,你就成了愿望的主人叠聋,你支配著愿望,而當我們陷入應該思維的時候受裹,你希望支配對方碌补,我們反而失去了自主性。
曾經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伴侶棉饶,我能做到厦章,為什么你做不到?可是人和人真是很不一樣的照藻,你認為和容易的事對方不一定認同袜啃。有了對對方的要求,有落差的時候就會讓我很苦惱幸缕,很焦慮群发,很沒有安全感,你為什么做不到发乔,做不到還要為自己行為辯解熟妓,就這樣,情緒就在對方的行為中落到冰點栏尚。
曾經滑蚯,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做的事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肯定抵栈,希望事事完美告材,心情也隨著外界的評價而起起落落,經常糾結于過往的不完美中......
后來古劲,調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斥赋,先做好自己,改變能改變的产艾,接受暫時不能改變的疤剑,為對方的改變感激,而不是認為理所當然闷堡。把“應該”調整成“希望”“最好”“我建議”隘膘,同時,也接受世界本來的樣子杠览,價值觀的多元弯菊,現實和愿望的差距,接受不完美是常態(tài)踱阿。
漸漸地管钳,我的內心逐漸變得柔軟钦铁,逐漸接受現實和愿望的不一致,漸漸地體會“因上努力才漆,果上隨緣”地人生格局牛曹,減少不必要的內耗,遵從自己內心得想法醇滥,反而有舒暢伸展的感覺黎比。
聯(lián)想起那句曾經讓我豁然開朗的一段話:
“愿上帝賜予我平靜,能接納我無法改變的事鸳玩;
愿上帝賜予我勇氣阅虫,能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
同時賜予我智慧怀喉,讓我能分辨這兩者的不同”书妻。
陳海賢說,如果把決心看成是一種愿望躬拢,而不是必須完成的事躲履,會讓他變得更靈活。
有時候聊闯,你越是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工猜,認識到當下有些路走不通,你越會去探尋別的路菱蔬。越是接受現實篷帅,你越能利用現實,去實現自己的愿望拴泌,而不是在焦慮魏身、抑郁和憤怒中跟現實慪氣。
喜歡陳海賢的表述:你盯著現實與“應該”的裂痕蚪腐,沉浸在對這個世界的失望之中箭昵,就沒有辦法多看一眼這個世界中美好的東西。這就是應該思維對自我發(fā)展的妨礙回季。
通往羅馬的路家制,不止一條,解決問題的方法泡一,也一定不止一個颤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