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為什么路翻?
談起“道”這個字狈癞,大概漢語通行之地,人人皆熟識茂契。至于其間含義蝶桶,除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道路”、“街道”掉冶,更多人還有一個普遍感慨真竖,那便是——玄。
追根溯源厌小,這種感受或者多半要來自《道德經(jīng)》的影響恢共。道德經(jīng)開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召锈;名可名旁振,非常名”就玄得很,如今我們按照權(quán)威觀點涨岁,把這句話理解為“真理無法用言語傳述〖”
后邊老子又言“玄之又玄梢薪、眾妙之門”,天地間的有和無尝哆,存在或不存在的秉撇,實際同出一源,都可稱為玄妙深奧秋泄,比玄乎還要玄乎的琐馆,就是天地萬物的奧妙……開篇51字,已經(jīng)用辯證論將大伙兒繞暈乎了恒序,以至于后世千百年瘦麸,大家都愛用“玄”字來形容費解的事物。
莊子也講“道”歧胁,也有類似看法滋饲。在《莊子·天道》里記載著“輪扁斫輪”的著名故事,也是講真理無法言傳喊巍,因此“君之所讀者屠缭,古人之糟粕已夫”。按照這個觀點崭参,我們今日所讀的各類著作經(jīng)典呵曹,也不過是從圣賢的糟粕中尋一點引導和慰藉罷了。
老莊二人是道家的祖師,老君更是孔圣人都數(shù)次問禮求教的大賢奄喂,他們都這樣講铐殃,世俗人更把“道”賦予了崇高的地位】沉模“道”這一個字也愈發(fā)融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背稼。
人生于世,腳下經(jīng)行的土地稱為“道”玻蝌,吐露言語的動作寫為“道”蟹肘。處事為人的規(guī)矩也是“道”,成仙成神叫“得道”俯树、“合道”帘腹,各行各業(yè)稱“醫(yī)道”、“棋道”许饿,甚至看似沒啥關(guān)系的行政區(qū)劃里也有“道”的設置阳欲,最初相當于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最盛時已經(jīng)成了跟如今各省相當?shù)囊患壭姓C構(gòu)陋率。
當然還有道教球化,這個從《道德經(jīng)》等道家哲學思想里脫胎而出的本土宗教,對“道”之一字推波助瀾瓦糟,讓它愈發(fā)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筒愚。
只是,為什么會是“道”呢菩浙?
為什么“道”巢掺?
我最初讀《道德經(jīng)》是在初中,約莫一年級劲蜻。那時候覺得這本薄書實在晦澀難懂之外陆淀,還有一個無趣的疑惑——為什么會是“道”呢?
文字作為一種表意的符號載體先嬉,按理說倘若沒有“道”字轧苫,也應該可以換另一個字來表述天道規(guī)律。但潛藏在一個字坝初、一個詞匯背后的往往是一個廣大族群許多年來約定俗成的使用習慣浸剩,可沒那么容易改變。
中文里形容緊張焦急鳄袍,常有“熱鍋上的螞蟻”绢要、“心頭小鹿亂撞”等多種形容,然而到了英語語境里拗小,慣常的俗語就成了“I've got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重罪,胃里鉆進了一只蝴蝶。
這種使用習慣的不同在同樣大量使用漢字的日本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他們對一些文字和俗語的用法出人意料剿配。譬如同樣寫作“湯”的文字搅幅,在日本意為“熱水、洗澡水呼胚、溫泉”茄唐,那是不能亂喝的;“怪我”可不是要承擔責任蝇更,而是主要是指“受到傷害”沪编。還有中文里的“一往無前”,在日語中的用法更加形象年扩,叫做“豬突猛進”蚁廓,這里的“豬”可不是國人印象里的家畜,日本的“豬”字是專指那些“生猛野豬”的厨幻。
只是相嵌,使用習慣的養(yǎng)成總也要有個源頭。“道”這一字被選入《道德經(jīng)》里况脆,作為天地至理饭宾、最高規(guī)律的代表,至少說明它在那以前格了,已經(jīng)是“規(guī)律”捏雌、“規(guī)矩”的含義。
于是讓我們再往前追溯笆搓。號為“群經(jīng)之首”的《易經(jīng)》里也有“道”,據(jù)說《易經(jīng)》共有三易纬傲,不過《連山》满败、《歸藏》早已散軼失傳,如今只能翻閱到《周易》叹括。
《周易?系辭上》有一句深入人心的名言:“一陰一陽之謂道算墨,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汁雷【秽郑”其中的“道”正是天地規(guī)律的意思。但據(jù)科學考證侠讯,《周易·系辭》是孔子對《周易》的論述和闡釋挖藏,孔子既然曾經(jīng)求教老聃,對“道”的認知與道家相近也是理所當然厢漩。而流傳至今的《周易》六十四卦解讀原文中膜眠,只有4個“道”字。引如下:
復自道,何其咎宵膨。吉架谎。 (小畜·卦九)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辟躏。 (履·卦十)
隨有獲谷扣,貞兇。有孚在道捎琐,以明会涎,何咎。(隨·卦十七)
亨野哭。出人無疾在塔。朋來無咎。反復其道拨黔,七日來復蛔溃。利有攸往。(復·卦二十四)
其中篱蝇,“復自道”意為“回歸自己的路途”贺待;“履道坦坦”是“走在平坦的大路上”;“有孚在道”是“堅持正道”的意思零截;“反復其道”是指“反復試探道路”麸塞。幾乎都是取“路”的這一層本意。
是否可以推斷涧衙,正是從西周至春秋的這四五百年時間哪工,“道”之一字從具體實在的“路徑”本意,延展到了“規(guī)律”弧哎、“真理”等抽象概念雁比?
不急,對于保留了大量象形特征的漢字來說撤嫩,除開使用習俗偎捎,我們還可以琢磨字形。
形意和“道”
白巖松在《白說》里邊分析過“道”字序攘,他認為“道”當中茴她,“首”代表思想,“走之”代表行動程奠,“道”則是思想和行動的統(tǒng)一丈牢,是“知行合一”的表現(xiàn)。以下是原話:
在中國古代哲學文化中梦染,“道”是一個源起赡麦。先寫一個“首”朴皆,再寫一個“走之”》捍猓“首”就是腦袋遂铡,代表思想;“走之”就是行動和步伐晶姊。有想法扒接,然后付諸行動;有行動们衙,也要伴之以思考钾怔。因此,“道”字的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說明了它的含義蒙挑。道路宗侦、道德、道理忆蚀、道法自然矾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說明了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也揭示了“知行合一”的規(guī)律馋袜。
我是比較喜歡和贊同這個觀點的男旗,不過那也還是《道德經(jīng)》里的“道”,是從諸子百家時期就流傳下來欣鳖、為世人尊崇的那個“道”〔旎剩現(xiàn)代人若談論“道”,已經(jīng)脫不開《道德經(jīng)》里給的定義了泽台。
今天什荣,且讓我暫時將它拿出來。
大概是在2010年左右怀酷,那時候喜歡搜看各國綜藝以自娛溃睹,印象中是在日本時興女子組合AKB48的一期節(jié)目里,看到了這樣一幕胰坟。
“你們知道‘道’字是怎么什么意思嗎?”主持人一本正經(jīng)泞辐,在黑板上寫了個“道”字笔横,“一個‘首’、一個‘走’咐吼,那是人提著腦袋走吹缔。”
“這個字背負著殘酷的歷史”锯茄、“古代戰(zhàn)士廝殺取人首級厢塘,圍成一圈拴在身上茶没,于是有了‘道’”——然后他大概又講了些這樣的說明。
請原諒我已記不清究竟是“AKBINGO”還是“礻申TV”晚碾,究竟是當年第幾期節(jié)目抓半,不過這說法倒是一直存在腦海中。
明知是追求娛樂效果的綜藝節(jié)目格嘁,當時我還是不禁愕然笛求。
日本主持人所言當然是無據(jù)妄談,不過多轉(zhuǎn)念一想糕簿,其實這種解讀方式挺有代表性探入。
我在許多篇玄幻類或是靈異類的小說里,都看到過“槐”字左木右鬼懂诗,槐樹實乃木中之鬼蜂嗽,最能吸引魑魅魍魎”、“宅前栽槐殃恒、百鬼夜行”這類說法植旧,現(xiàn)實里也有“奔馳加尼桑等于奔喪”這類調(diào)侃。在東方文化里芋类,從讀音到字形隆嗅,文字承載的內(nèi)涵都是極其豐富的。
而古時的“道”究竟是如何的呢侯繁?我搜集了不同時期的幾種字體胖喳,它們形態(tài)迥異。
小篆體的“道”贮竟,是這樣的:
小篆是秦始皇“書同文丽焊,車同軌”后全國通行的字體,“道”的小篆從形態(tài)上看頗為駭人咕别,左邊部分像現(xiàn)代的“走”字技健,右邊部分宛如一顆長發(fā)飛揚的人腦袋,確實有幾分“拎著腦袋走路”的即視感惰拱。
其實左邊是一個“辵”字雌贱,意為“乍行乍止、走走停统ザ蹋”欣孤,右邊是“首”字的形象展示,左走右首昔逗,還是延續(xù)至今的那個“道”降传。
其實大概在同一時期,“道”還有另一種寫法勾怒,如下:
這個字變成了左首右寸婆排,還是“道”声旺,只是如今已經(jīng)漸漸演變成了“導”,它的繁體形態(tài)為“導”段只,更能看出其間演變的過程腮猖。
那么再之前呢?中華文字源頭的甲骨文里究竟有沒有“道”這個字翼悴,形態(tài)是如何的缚够,至今依舊不能確定。所能查閱到的最早形態(tài)鹦赎,乃是夏時創(chuàng)建谍椅、一直沿用到商周的大篆體,亦即銘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及其變體古话。那也應該是老子《道德經(jīng)》里雏吭,“道”字的本形。
大篆體的“道”有許多不同寫法陪踩,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外邊兩點和兩道拐彎杖们,是很形象的十字路口。中間帶有一點的圓圈仿佛是人的腦袋肩狂,腦袋上還有兩根“頭發(fā)”摘完。下邊類似“止”字的部分,則代表走動的意思傻谁⌒⒅危看起來,基本形象并未變動审磁,只是十字路口沒了谈飒。
老聃時期的“道”大概正是如此,是人們在一個十字路口張望著态蒂、觀察著杭措,揣摩岔路盡頭不一樣的命運和歸宿。有的人往西钾恢、有的人往東手素,走的人越多,道路也越來越多瘩蚪。于是百家紛起刑桑、眾口爭鳴。
到了天下一統(tǒng)募舟,岔路沒了,但人還得走下去闻察,于是左走右首拱礁,一邊走一邊思索著琢锋,這么又持續(xù)了兩千多年。
天下分分合合呢灶,世事紛擾如棋吴超,其實那“道”,依舊如初鸯乃。
- 本文寫作時參考書目除白巖松《白說》外鲸阻,另有百度閱讀數(shù)字版《周易》(中文在線數(shù)字版)、《老子》《莊子》(古詩文網(wǎng))等缨睡,不再一一羅列鸟悴。